房產紛爭多維權效果差 六成受訪者正經歷房產糾紛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4/3/18 13:43:06
面對越來越多的購房需求,房產糾紛成為消費者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在實際操作時,消費者可能遇到各種問題甚至陷阱。據最新調查顯示,近六成受訪者正在親身經歷房產糾紛。這一方面可以看出目前房產糾紛確實仍較頻繁,另一方面也不排除愿意參與此調查的受眾中有房產糾紛的受眾居多數。
在這些房產糾紛中,包括開發商承諾不兌現、交房兩年不給辦產證、房子不賣定金不退等。其中,通過房屋中介交易,在交易過程中產生糾紛的情況比較普遍。消費者楊先生近日向靜安區消保委投訴,他委托某房屋中介公司,將自己一套商品房掛牌出售。經過中介公司的牽線搭橋,楊先生找到了買家,并通過中介公司與買家簽定了買賣合同。但在中介公司為雙方辦理過戶手續的前一天,中介公司的業務員卻突然要求楊先生額外支付10000元的“服務費”,否則便停止辦理過戶手續。楊先生對此非常詫異,中介費用雙方已事先約定,為何中介還需另外收費?對此,楊先生與業務員反復交涉,對方始終堅持不給錢不辦過戶,同時房產證也不還給消費者。無奈下,楊先生向消保委反映,要求中介公司盡快履行約定為其辦理過戶手續。
接到投訴后,靜安區消保委立即與中介公司聯系,了解相關情況。中介公司負責人表示,公司并不清楚該情況,如消費者反映屬實,公司將盡快做出處理。區消保委同時指出,作為中介服務機構,公司應嚴格按規定為消費者提供居間服務,而消費者楊先生反映的情況如果屬實,公司的行為已違反國家的相關法規,如不及時處理,消保委將向有關部門反映。對此,該負責人當場表示會及時處理楊先生反映的問題。經過消保委的監督與督促,中介公司第二天便與消費者聯系,為消費者辦理了過戶手續。
這樣被莫名其妙收費的情況并非個例。外地來滬工作的胡先生本想購置一套二手房安家落戶,可在購房時也遇到了煩心事。在中介公司的介紹下,胡先生在單位附近小區看中了一套二手房,準備支付購房意向金的時候,中介公司突然告知胡先生,他看中的這套房已經有人搶先支付了定金,如果胡先生想購買這套房必須“加價”2萬元。在預付了2萬元后,胡先生如愿簽訂了購房協議。
然而好事多磨,因為房貸沒辦下來,這次交易沒能完成。眼看房子沒買成,胡先生向中介討要上述2萬元卻遭到了拒絕。胡先生向消保委反映,當時中介公司讓他與上一位買家程某達成了轉讓協議,程某轉讓該套房屋的購買權并承諾如果胡先生購買不成功,可以退還2萬元轉讓金。事后胡先生認為,這很可能是中介公司設下的圈套,程某其實是他們中介公司找來的,為的就是額外賺2萬元。
消保委在查看消費者提供的轉讓協議后,發現了問題。胡先生提供的這張轉讓協議上僅是胡先生與第三人之間的轉讓約定。消保委實地走訪后,中介公司也矢口否認,表示房屋交易不成,中介公司已經退還了中介費用。胡先生索要轉讓協議中支付的2萬元轉讓費用,是他與第三人雙方自行簽訂的協議,與中介公司無關。消保委認為,消費者胡先生與第三人簽訂這份轉讓協議在法律上是有效力的,在轉讓協議中所作約定:房屋沒有買賣成功的情況下退還2萬元的特別約定,也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消保委建議胡先生可找到與之簽訂合同的第三人程某,根據特別約定把錢款要回。
據悉,在相關調查受訪者中,遇到房產糾紛時,約四成受訪者會找開發商直接交涉,22.97%的受訪者會自己解決,14.86%的受訪者會向法院起訴,12.16%的受訪者會向媒體曝光,5.41%的受訪者會向消費者協會投訴。然而,仍有30.13%的受訪者難以完全肯定或否定維權作用,還有15.62%的受訪者則表示可以試試看。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新聞晨報
相關閱讀:
- ·杭州又一家中介公司出事 接手中介公司(07/25)
- ·部分“跑路”長租公寓平臺“換馬甲”卷(06/24)
- ·鏈家兇猛 杭州中介開啟新一輪洗牌(11/22)
- ·全國首例!這家房產中介被定性為“黑社(09/30)
- ·警惕長租公寓運作模式的陷阱(08/24)
- ·一葉知秋 杭州中介開始關門店(08/16)
- ·又一家21世紀加盟店出事 老板竟是同一(08/02)
- ·購買“內部房源”受騙 牽線中介被判賠(04/14)
- ·買來商鋪卻不讓做餐飲,能退嗎?(06/16)
- ·房產中介成為加杠桿者對去庫存無益(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