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商領跑中國商業發展新奇跡 拭目以待其轉型升級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0/10/22 14:45:34
“杭州宜居宜業,名不虛傳!政府務實、環境優越、經濟活躍、資源集中,這些都是創業成功的基礎,不過在當今的形勢下,杭商轉型已經刻不容緩。”10月20日,杭商發展論壇在杭州舉行,會上各位專家學者與各地杭商代表共同探討轉型升級和杭商發展。
正如副市長佟桂莉對杭商的寄語一樣,“轉型升級是企業發展的內生動力,也是企業發展的永恒主題。” 她希望廣大杭商朋友秉承“品質創業、和諧創新”的精神,利用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倒逼機制加快推進企業結構調整,實現創新發展。她相信充滿智慧和活力的杭商一定能在新一輪經濟發展的大潮中奮勇爭先、力創一流。
世界經濟的版圖正在因為中國的崛起而改變。而杭商必然會在這一特殊時期,抓住機遇、迎難而上,創造一浪接一浪的經濟奇跡,創造一場舉世無雙的經濟發展奇跡。
我們拭目以待“杭商”的轉型、升級。
三位嘉賓應邀演講
“創新創業”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根本
杭州市國內來杭投資企業聯合會會長、浙江康恩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季強:任何一個企業都是由眾多“創新創業”書寫的。康恩貝從上世紀80年代初的一個小廠發展到現在,其中離不開企業的創業創新。
第一,做產品要做差異性。我們把油菜花粉開發成一個治療前列腺增生的藥,1985年這個產品上市,銷售非常好,現在也是康恩貝產品中銷售最好的產品之一。
第二,產業創新,要根據未來的需求和國際化的現狀。中醫中藥是國寶,但傳統的中藥,如果不創新,就難以適應未來的消費市場,難以發展。所以傳統中藥要隨著消費潮流的改變而改變。
第三,創新品牌,在細分市場上打造,這是品牌打造的意義。康恩貝根據自己的產業特點,打造多品牌策略,根據國際上的一些醫藥產業的特征,開發自己的產品,擁有了很多的“第一”。
要走在宏觀調控的前面
杭州市工業資產經營公司總經理聶忠海:我們抓轉型升級主要是三個,第一是規模。中國的制造業,一定要變生產制造為產品制造,迅速延長自己的產業鏈,這是我們轉型升級的重要任務。第二個是人才。我們原來是造機器的,現在要安裝、運行。從2004年開始,每一年招200多個大學生,共招了2300個大學生,經過四五年培養以后都可以上崗。第三個是結構。現在的杭汽輪集團跟民營的一些企業形成一個配套的行業。我們這個行業大概有40%在外面,省內居多,省外少一點。
我們生產的是基礎投資產品,國家的決策對我們的影響最大。一個企業等到政府的宏觀調控下來以后再做那只有等死,一定要在政府出臺宏觀調控之前做出自己的判斷,這樣才能活下來,并且活得好。
轉型升級之路如何走?
浙江大學經濟學院常務副院長史晉川:據說大跨度的產業轉型成功率比較低,但我覺得這個作為企業創新升級的一種路徑還是要保留,不能排斥。像中南,原來做建筑,現在是做現代服務業、文化創意產業。第二在產業內做跨行業的轉型升級。有的企業原來做電機,現在做大飛機了。還有做技術的創新、品牌的創造,做研發、設計,做價值鏈升級的企業。
浙江中小民營企業很多,在轉型升級的過程中,有一些進入新的行業,對規模經濟要求比較高。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分散中小產業,每個企業都想進入的話,就比較困難,我們就是通過金融創新,在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尤其在直接融資的資本市場方面的創新,然后再反饋到產業里面,做產業的升級,這個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政府應該做知識產權的保護,專利、商標、商業秘密等等的保護,規范的競爭秩序。
來自政府、專家的聲音
杭商是文化創業,知識創業的代表
中共杭州市委副秘書長、市委辦公廳主任、市品牌辦主任胡征宇:杭商是一個很大的概念,這個概念跟杭州這個城市的氣質很相像的。杭州是一個文化之城、休閑之城。在杭商的特色上已經體現了文化、休閑、創業。杭商是文化創業,知識創業的代表。同時杭商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意識。杭州城市的品牌我們提出是生活品質之城,生活品質自然包括文化品質、休閑品質、創業品質,這個城市的品牌不是抽象的,實際上就是從杭州生活的各個方面的主要特點提煉出來的,尤其是杭商的品質當中提煉出來的。所以生活品質主要鮮活的表現就是杭商。
爭創學習型商會,爭創服務型商會,爭創創新型商會
市經合辦黨組書記、主任周開疆:政府與商會是什么關系?從政府的角度講是四個字,第一是支持,第二是服務。在所有的商會,特別是杭商當中,要爭創學習型商會,爭創服務型商會,爭創創新型商會。所謂學習型商會,我們認為商會的首要職能,就是要組織會員學習理論政策,學習法律法規,學習現代企業管理的知識,建設企業文化,使商會成為培養會員的大學校;所謂服務型商會,就是我們商會要維護會員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商會要為會員企業的生產經營開展培訓,商會要為會員與政府、社會各界搭建橋梁和紐帶,成為商會會員的溫暖之家;所謂創新型的商會,就是要支持幫助會員創新、創造、發展、壯大,商會要成為卓越企業家和優秀企業的搖籃。
通過研究和實踐,讓更多的杭商走得更好,走得更遠
杭州市社科聯主席、杭商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辛薇:參加“杭商發展論壇”非常高興,有許多非常優秀的杭商代表聚在一起,圍繞創新創業、轉型升級、共謀發展共同交流,使我不僅領略了優秀杭商的經商之道、為人之道。更體會到了杭商對文化的追求,為此也更加堅定了我們對杭商歷史、杭商文化、杭商現象的研究,同時也非常歡迎在座的杭商企業家加入到杭商研究這個隊伍中來,與我們一起對杭商本體、杭商經濟與文化、社會、政治、生態發展的關系,杭商與外地商幫的比較,杭商中的老字號以及杭商中有突出貢獻的企業家開展研究,促進杭商的健康發展。同時也更希望看到,通過研究和實踐,讓更多的杭商走得更好,走得更遠。
從創業之路走向創新之路
山東浙江商會會長章鵬飛:回顧我22年的創業歷程,深感創業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創業過程中,有兩件事讓我不能忘懷:一是1989年鄰家的一場大火,把我初創的業績化為一片廢墟;二是1998年的經濟危機,使我剛剛起步的事業舉步維艱。是我的員工一直風雨同舟支撐著我,是社會各界的鼎力相助激勵著我,堅定了我鍥而不舍地把創業之路走向創新之路。個人的奮斗和成功,離不開全社會的支持,也感受到一個企業家應盡的社會責任。因此,我們要感恩社會,感恩時代。
收獲需要創新和堅持
江蘇省浙江商會會長徐群:在企業創業創新和轉型升級過程中,我們要重視創新,但更重要的是要堅守。我覺得對于政府部門來講,也一樣需要一份耐心。我目前跟浙大合作投資一個浙大創新科技的項目,是轉型升級和技術創新的一個亮點。堅守對企業來說非常重要,我們現在已經做了一半,一旦成功,就是真正的轉型升級,也會為當地政府作出更大的貢獻。收獲還要等若干的時間,這份耐心、堅守,我們自己更有體會,作為企業家、企業,回報是可持續的,同時還需要國家戰略持續的支持。
最大的感受是感恩這個時代
上海浙江商會常務副會長(富春控股集團董事長)張國標:九十年代幾個富陽人從富春江畔出發到黃浦江畔創業,我最大的感受是感恩這個時代,沒有時代提供創業機會,也沒有今天的成果。也要感謝黨和國家的政策,適合我們這代人去發展。也感恩于我的同伴,一起走出去到今天,堅守既有的事業。轉型升級不是時髦詞匯,每個企業必然有內部需求,要不斷地創新,才有持續發展的可能。
尊重勞動企業才能長盛不衰
杭州駐滬企業聯合會會長倪柏祥:創業經歷給我最大的啟發和教育就是,要以人為本。我是從建筑業走出來的杭州人,建筑是有生命的,因為這是建筑工人用辛勤的汗水、一塊塊磚堆積起來的,里面充滿了建筑工人的希望。建筑工人最難管,但要求最簡單,干的是最苦最累的活、吃的是最簡單的飯、賺的是辛苦錢,但是他們是平凡而偉大的勞動者。我們的企業靠的就是這些普普通通的工人。尊重他們、尊重勞動,企業才能有核心凝聚力,才能長盛不衰。
為推進“和諧創業、創新創業”獻計獻策
北京杭州企業聯合會會長俞豈凡:作為“土生土長”的杭州人,我1991年下海經商,到北京創業、發展已有20年。近年來,省市委提出了“和諧創業、創新創業”的發展戰略,我作為北京杭州企業聯合會會長,有責任、有義務為推進這一重大戰略獻計獻策,并有所作為。為此,我選擇了一個新的創業途徑,就是把自己的創業與浙江產品、杭州產品在北京擴大影響力和擴大市場份額結合起來。我們中企投資集團利用距鳥巢800米的秀水奧萊大廈三層17000平方米的場地成立“北京浙江名品中心”,預計明年“兩會”期間正式開業。
打破常規,敢想、敢干、敢競爭
深圳杭州企業協會會長胡惠康:回顧自己在深圳創業近20年的體會,這座年輕的城市給民營企業的發展營造了最佳環境,給了我們創新的土壤,創新的氣氛和敢闖、敢試、敢為天下先的創業精神。深圳的發展給企業帶來的啟示就是,一定不能墨守成規,要打破常規,敢想、敢干、敢競爭,用持續的創新不斷去創造業績,實現夢想。
謀求互利共贏才是企業為商之道
杭州安徽商會會長高樹強:轉型升級,我認為就是要堅持自我,跨越自我,跨上新平臺,駛入新軌道。這既是企業發展渴求實現的愿望,同時也是企業創新創業、轉變思路,探索發展新模式的必由之路。多年的創業經歷,讓我深刻感受到了科技和人才的重要性。因此,我們在經營理念和思路上的創新,也是我們企業服務于“人”在方式方法上的創新。在“以人為本”的理念之上,轉型發展更重要的是加強多方合作,抱著共同發展的理念,謀求互利共贏。
十多年來我們只做一件事
杭州湖南商會會長侯義華:我的創業感受有三點,第一是“選擇”。當年的店鋪營銷經歷讓我深刻覺察到辦公領域存在的無限商機,正確的選擇奠定了我的創業方向和成功。第二是“努力”。十多年來我們只做一件事,就是堅持“綠色環保、辦公節約”的發展原則,極力推廣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節能環保的民族品牌。第三是“支持”。杭州是一塊安居創業的好地方,政府務實、環境寬松、經濟活躍、資源集中,這些都是創業成功的基礎。
個人要有遠大的抱負、企業要有遠大的目標
杭州湖北商會會長郭嵩:8年來的創業發展,有三點感受:一是,做人做企業都要志存高遠。個人要有遠大的抱負、企業要有遠大的目標。二是,始終堅持做企業先做人的原則,深刻了解品牌建設的重要性。我一直將誠信、務實、創新、領先作為企業理念貫穿于發展過程中,從而得到市場和社會的認可。三是,深感杭州有良好的創業環境,杭州是公司的核心市場,正是在非常好、非常穩定的環境下,我們才能夠逐步將步伐邁向全省和全國。
創業的成功源于堅持,源于專注
杭州廣西商會會長顧惠波:創業的道路是艱難的,在創業初期我們遇到了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但是我堅信“創業的成功源于堅持,源于專注”,甲骨文科技用很短的時間從很小的基數做到今天成為國內領先的省級高新科技企業,正是因為我們一直的專注及堅持。
以誠信、責任詮釋商道,以創業、創新鑄造商魂
杭州河南商會會長王磊:我的創業感言是:以誠信、責任詮釋商道,以創業、創新鑄造商魂。首先是誠信和責任,以產品質量為生命,依靠產品本身過硬的質量、熱情周到的服務贏得市場。第二是創新和創業,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成功的公司管理,讓我們的企業更像一個大家庭,員工有主人翁的意識,更有主人翁的行動,員工的創業同時也是企業的創業,企業的發展就是員工的發展。此外,杭州優厚的投資政策和寬松創業條件也是我們創業成功的基礎和保障。
創造的失誤與失敗應當得到寬容
杭州江蘇商會會長祝斌:創新,對于企業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人是創新之源,培育創新主體,歸根到底要激發人的創造性。我認為,創業過程中要形成一種創新文化和氛圍,使創造愿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力得到激發,創造成果得到保護,創造的失誤與失敗得到寬容,這樣才能發揮創造潛能,激活創新的自覺性。當然,創新的內容并不僅僅指技術創新。從制度到體制,從管理到服務,當創新成為一種思維習慣,成為一個企業的自覺意識,企業才能取得又好又快發展。
從宏觀著手要投身的行業,從微觀著手從事的業務
杭州陜西商會會長袁健:首先是要把握趨勢。成功創業的首要條件,就是要從宏觀著手要投身的行業,從微觀著手從事的業務。只有行業處于成長期,才可能事半功倍。第二是要用心專注。創業貴在堅持,只有心無旁騖,把業務做深做透,才能保證公司做大做強。與其有過多的創意火花,不如致力于將一個想法付諸實踐。同樣的創意由兩個人去做,誰的執行力更強,誰更專注專一,誰就更容易成功。
自己要努力,大家要支持,政府要務實
杭州市福建商會會長林法清:從我們沿海海濱城市進入了長江三角洲這片熱土,我們福建人特別是閩商,愛拼才會贏,我們很想拼搏,我想每一個成功都要付出很多的努力,走過很多坎坷,也流過很多汗水。我原來是搞生物研究這一塊的,現在已經轉型到企業管理,企業要發展是很不容易的,特別我們這種中小型企業,在這片熱土的發展,我有兩句話:自己要努力,大家要支持,政府要務實,圍繞著杭州的發展,為企業提供良好的平臺,我相信企業的明天會更加的美好。
創新經營與轉型升級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動力
杭州市溫州商會會長陳承守:“創業艱難百戰多”,我的成功創業,靠的就是溫州人“吃苦耐勞、敢為人先”的精神和迎難而上,敢于突破陳規的創新意識。創新經營與轉型升級是企業長期穩定和持續發展的動力。我們將繼續秉承“打造完美人居、擔當社會責任”的品質追求和創業理念,不斷務實創新、開拓服務領域,在推進企業轉型升級的同時,努力發揮溫州在杭企業的帶頭作用,將溫州企業打造成中國企業在世界經濟窗口的一張金名片,更好地為區域經濟的繁榮作出更大的貢獻。
商會引導會員企業互幫互助,抱團發展
杭州泉州商會會長紀建強:20年前我帶著一股闖勁來到杭州創業,作為一個新杭州人,我感受到杭州這座城市具有很好的創新創業氛圍和環境,為我們創業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尤其是商會這個平臺,為企業創業發展提供了豐富的信息交流和合作發展平臺。商會及時發布各種產業的導向,讓企業盡快掌握更多的產業升級資訊,了解發展熱點和未來趨勢,引導會員企業相互幫助,抱團發展。
產品比金錢更長久,文化比產品更永恒
杭州臺州商會會長李美贊:在我的創業過程中,我最大的感悟就是:“產品比金錢更長久,文化比產品更永恒”。我出生在古建世家,祖輩們技藝與理念的代代傳承,讓我擁有了比別人高的起點。我們的古建筑在創造中獲得新生,在傳承中獲得永恒。因此我們推行將傳統古建產業與新興文創產業相結合的發展模式,以各地不同的文化為支撐,融合城市的人文、歷史、經濟、社會狀態,建設以體現城市特色及文化內涵為核心法人古建文化產業園區,實現企業的轉型升級。
“一個人的成功是失敗,一個人的狂歡是寂寞”
杭州潮汕商會會長高寧:在杭創業8年,8年的風雨兼程使得自己的企業在杭州有了立足之地,也完成了一定的財富積累,但我認為“一個人的成功是失敗,一個人的狂歡是寂寞”,于是我呼吁其他在杭的潮商一起成立了潮州商會,希望建立起潮商合作共贏的良好平臺,搭建起杭州與潮汕兩地文化與經貿交流的橋梁,從而將以“華人首富李嘉誠,著名愛國金融家莊世平”等為代表的潮商精神發揚光大。
在時代的感召下放棄“鐵飯碗”
杭州衢州商會會長鄭立:十多年的創業經歷讓我深刻感受到,只有腳踏實地地耕耘,孜孜不倦地創新,才能鑄造企業的百年常青、繼續破浪前行。自幼我就立志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正是這個樸素的信念指引我走上了創業之路。在時代的感召下,我毅然放棄別人艷羨的“鐵飯碗”,棄政從商,憑著骨子里的那股執拗與勤奮闖蕩商海,白手起家,篳路襤褸十余年,以敬業創新的作風和追求卓越的精神,實現了企業的快速崛起與成長。
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
杭州金華商會會長樓永良: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拓市場、強管理、創品牌。企業是市場的主體,人是企業的主體。因此,要以人為本,創新引人、育人、留人、用人等人才開發配置體系,穩定而源源不斷地輸送人才,為企業可持續發展創造堅實基礎。立足質量效益,是企業發展內在規律的基本要求。企業要長期發展,就要堅持規模、質量、效益協調發展的原則,適度控制經營規模,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盈利水平,改善支撐能力,走質量效益型發展之路。
天道酬勤、商道酬信
杭州麗水商會會長武高華:回顧自己多年的創業歷程,我感悟良多:一是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創業之初,我面臨身份的轉變,從軍人到商人的轉變;從軍營到商場轉變,度過這個艱難過程,靠的就是毅力和堅持。二是天道酬勤、商道酬信。多年的創業生涯中,我始終恪守勤奮創業,誠信經營的理念,塑造了良好的誠信。三是勇于突破,敢于擔當。企業發展的關鍵是要勇于突破、創新思路,同時要敢于擔當,自覺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從而實現創業者的自身價值和社會價值。
“品牌”和“創新”是企業發展的關鍵
杭州安吉商會會長陳海斌:“品牌”和“創新”是企業發展的關鍵。首先是品牌。2004年以前,迪安幫世界500強做市場,但自己的品牌很弱,甚至沒有。2004年以后迪安開始打造自主品牌,五年之內從浙江省走向了全國,即使金融風暴后,也保持著每年50%以上的增長,并預計明年上市。第二是創新。創新是企業的生命力。未來,迪安將持續專注于產業鏈內的發展,持續開展技術、服務和經營模式創新,為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和新醫改的深入推進貢獻綿薄之力。
文化和誠信是一個企業的生命
杭州德清商會會長胡一平:我的創業感言是:“厚德載物、誠信致遠”。文化和誠信是一個企業的生命。12年的創業,我始終堅持“厚德載物、誠信致遠”的理念,堅持講誠信、走正道、樹正氣、結正果,踏踏實實把企業做大做強。同時,成功的創業也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持。12年前來到杭州,已感受到杭州生機勃勃;如今,杭州更加朝氣澎湃。正是杭州開放的投資環境和高效的政府服務為創業營造了良好的條件。
企業如人,有道者存
杭州遂昌商會會長王白浪:企業如人,有道者存。凱恩始終秉承“發展凱恩、貢獻社會、利益員工” 的宗旨,以“建設一個優秀的事業和利益共同體”為發展目標。一直來堅持向善求新,以國家利益為先、社會責任為重、員工福祉為本。作為企業人,必須時刻謹懷一顆仁德之心,尊社會為佛,視誠信如命,企業才能走得恒遠!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杭州日報
相關閱讀:
- ·杭州濱江“高度”:創新為先 鍛造國際化(09/25)
- ·杭州大廈十年“躍城記” 打造商貿國企(09/11)
- ·創客天下·杭州市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09/09)
- ·全省30強互聯網項目匯聚杭州上城區 共(09/04)
- ·杭州錢開區智能制造創新創業產業園:打(08/30)
- ·杭州桐廬縣用好“互聯網+” 緩解中小企(08/28)
- ·杭州要打造全球創新創業網絡的重要節點(08/19)
- ·持續打造“四個生態” 杭州高新區(濱江(08/16)
- ·大學生創新創業需要“跳起來摘桃子”(07/24)
- ·嘉興平湖獨山港打造小微企業“創新創業(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