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理之扣錢哲學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1/11/14 13:05:16
企業通過扣錢的方式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到底是好是壞呢?
最近,朋友在網上向我大吐苦水:遲到扣錢、請假扣錢、完成任務超時要扣錢、帶的實習生考核不及格還要扣錢……拼死拼活一個月,東扣西扣后工資少得可憐,最后朋友憤怒地大叫想跳槽。
其實,用扣錢來規范企業制度已經成為不少企業的“殺手锏”,而企業高管對于扣錢的原因往往也是振振有詞:嚴格管理、帶動員工積極性、為企業創造良好的工作氛圍之類。也許扣錢或多或少能實現以上目的,但卻不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為考核貼上扣錢的標簽目的在于改善,在于調動員工積極性,當考核扣錢成為管理者的一種習慣時,久而久之被考核者也會變得麻木。別忘了,考核的目的不是要掏空被考核者的錢包,而是為了找出差距,讓員工再接再厲。
在日本,一旦被企業錄用,只要服從上級的命令,保持與同事之間的協調,順利地完成工作,即使沒有什么優異的成績,企業不倒閉的前提下,員工就不會被解雇。從開始工作到退休為止,公司采取全包的形式,在生活上給予保障,職工自然就能安心工作,這意味著公司和職工是命運的共同體。因此,日本企業的員工穩定率高,對企業也極為忠誠。日本企業員工的忠誠,不僅在于有“終身雇用制度”與“年功序列制度”等制度保障,更源于企業對員工真誠以待。特別是通過價值觀、企業經營理念和愛社教育,使員工切身體會到企業對自己的關懷和信任,感受到企業對自己長期供職的期待。以真誠留人、以關愛留心,把對員工的無微不至的服務上升為制度,使員工在企業感受溫馨和歸屬感,這是日本企業員工忠誠度高的秘訣,這也是我們的企業要下大氣力做好的地方。
企業要發展壯大,需要依靠所有員工的共同努力。一個忽視員工物質利益、不能與員工分享企業成果、只會用懲罰機制來激勵員工的企業注定做不大、走不遠。投資者辦企業是為了贏利,員工進入企業是為了獲取報酬以及實現人生價值。企業應該為員工提供較好的生產、生活條件,并通過激勵機制來調動員工積極性,而不是動不動就懲罰相待;員工則通過自己的智力、體力勞動回報企業。企業和員工應該是一種良性的互動,管理制度也應該更加體現人文關懷。
扣錢等懲罰機制只能帶來被動的積極,從績效、福利、文化上下功夫,建立合適的激勵制度,才是正確的留人術。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每日商報
相關閱讀:
- ·中小企業管理升級迫在眉睫(04/18)
- ·錢江世紀城管委會一行參觀學習錢江新城(04/10)
- ·寧可沒人,也要辭退負面員工?(02/18)
- ·“劉備型”老板最受浙江職業經理人青睞(11/01)
- ·中國員工敬業度僅51% 居全球低值(09/13)
- ·面對長期和短期戰略 企業該如何取舍?(07/23)
- ·80后、90后高離職率困擾企業 支招用薪(06/29)
- ·企業危機應該如何管理?(05/21)
- ·中小企業如何破解融資難題(12/05)
- ·浙商聚“腦”謀劃資本轉型升級(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