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中小企業發展的憂慮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1/11/21 15:54:26
仔細解讀2010年浙江經濟的一些數字,有一個令人吃驚的情況。根據統計局數據推算,可以得出浙江規模以下工業負增長6.5%結論,而2010年,浙江GDP增速僅列全國倒數第5。除非統計局另有規則,除非這些數據不能如此理解,否則可以得出規模以下企業拖后腿的結論。
對此可以有兩種解讀。一種解讀是小企業變身為規模以上企業,導致同比增長減少,可喜可賀;另一種解讀是小企業創辦減少及現有小企業增長較慢,值得警覺。分析表明,前一種解讀確實存在,后一種解讀或是主因。
經濟普查數據表明,2004年至2008年,全國規模以下工業企業數年均增長7.7%,浙江僅為2.9%;全國規模以下工業企業固定資產原值年均增長15.4%,浙江僅增長13.0%;全國規模以下工業產值年均增長15.5%,浙江增長15.9%,僅比全國平均高0.4個百分點。浙江中小企業長期發展不容樂觀。
浙江草根創業已不再全國領先。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04至2009年,浙江個體戶數年均增長3.4%,僅列全國倒數第7。同期浙江私營企業戶數年均增長11.2%,雖然較快,但僅列全國倒數第3。2010年數據亦不容樂觀。
或許浙江經濟太強,不再需要中小企業給力,回答是否定的。日本政府把雇用99人以下的企業作為小企業統計,1966年日本小企業420.8萬家,1981年625.1萬家,15年增加了204.3萬家。2006年,日本從業人員99人以下的民營企業,戶數占全部民營企業的98.9%,從業人員占全部民營企業的73.7%,小企業仍是日本經濟的一股重要力量。
或許從浙江自身看,中小企業增長仍較快,居全國位次較低不應是一個問題,回答更是否定的。浙江處于競爭性體系之中,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如果若干主要指標的增長速度,長期處于全國較低水平,浙江就會落后,就不可能走在前列,就真的會拖了全國的后腿。而且,經濟轉型在當前技術快速進步、工藝技術和裝備短期內就有可能落后的全球化格局下,多半得通過增量調整推進,如果增長緩慢,轉型亦不可能較快。
或許浙江遭遇的是邊際增長遞減問題,經濟規模大了,中小企業數增長放慢情有可原,回答是既肯定又否定。肯定的方面是,省內確實存在著中小企業發展空間縮小的客觀事實;否定的方面是,中國沿海地區具有很強的收益遞增傾向,應該能緩解一部分發展空間縮小的障礙,但當前則不如人意。如廣東私營企業數增長,長期居全國第二,2004年至2009年年均增長15.9%,高出浙江4.7個百分點,就一定程度地說明了這一點。
“姥姥不疼、舅舅不愛”,似乎成了當前浙江一些中小企業處境的寫照。幾年前,我在安吉山區一個小鎮,一位從臺州來辦廠的老總說,像他們這種中型企業在臺州的處境有點尷尬,既沒有優惠待遇,也不會有領導關心,干脆還是一走了之。不久前在寧波調研,陪同干部直截了當地說,中小企業稅費繳得少,要素占用多,管理難度大,區域形象不佳,不應支持發展。省經信委最近的一份調研報告顯示,銷售收入3000萬元以下的企業最難拿到土地。
中小企業難道真的就這么討人嫌?皮毛名鎮——桐鄉崇福鎮黨委書記羅永良有自己的見解。他說,皮毛生產經營以小企業為主,稅收雖然較少,但鎮里一點也不虧,必須一如既往地大力扶持。湖州織里鎮陳鑫堂書記道出了其中奧秘,中小企業是區域人氣名氣的支撐。人氣名氣必然帶來財氣。
中小企業是大企業的搖籃,就業的大水庫,民富的主源泉。對于浙江來說,中小企業更好比是大觀園里賈寶玉胸前的通靈寶玉,當中小企業遭遇困難的時候,浙江經濟亦將遭遇困境。因而,政府應當出手相助。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浙江日報
相關閱讀:
- ·校長宗慶后開講:當代民營企業家該做什(09/24)
- ·杭州桐廬縣用好“互聯網+” 緩解中小企(08/28)
- ·36家杭企入圍中國民企500強(08/23)
- ·上半年浙江新增減稅734.6億元 擦亮民營(08/19)
- ·2019年浙江民企百強榜出爐 9家浙企步入(08/09)
- ·央行:要切實降低民營、小微企業融資成(08/06)
- ·我國支持對民營企業實施市場化債轉股(07/30)
- ·浙江民營企業創新中求發展(07/15)
- ·浙江民營企業發展觀察:創新中求發展(07/09)
- ·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如何集聚創新資源(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