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新形勢倒逼浙商轉型升級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2/2/1 17:24:11
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天,也是杭州一年中的美好光景。
浙江民營經濟萬人大會就在春天啟幕,大大振奮浙商精神。這是時隔8年,浙江再度共襄盛舉。
8年來,浙江民營經濟走過了一條“立足浙江——跳出浙江——海外并購——轉型升級”的清晰路徑。
浙商多起于草根,具有“拼命三郎”的闖勁,“白天當老板,晚上睡地板”,從“走遍千山萬水、吃遍千辛萬苦、說遍千言萬語、想盡千方百計”的“四千精神”,到“千方百計提升品牌、千方百計保持市場、千方百計自主創新、千方百計改善管理”的“新四千精神”,浙商精神隨著時代變遷不斷升華,歷經危機的磨練獲得新生。
不可否認,浙商精神是浙江精神中最有活力的組成部分,不斷豐富著浙江精神。
進入21世紀,中國已經加入WTO,面對新一輪全球競爭和區域競爭新格局,面對全球的廣闊市場,跨過創業期后的浙商們能否再憑浙商精神守業拓展、再創輝煌?天花板已是若隱若現。
2004年5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帶領浙江省黨政代表團赴四川、重慶、武漢考察。其間提出了“跳出浙江、發展浙江”的新戰略,這在浙商中間引起了強烈反響。
這一戰略的確立,是對來越來越多的浙商向外投資擴張的充分肯定和鼓勵,也是為越來越受到資源需求制約的浙商企業指出了一條新的發展道路。
省委省政府的鼓勵以及浙江本地資源的約束,使越來越多的浙商把投資的目光瞄向省外。有位浙江企業家豪邁地說:“浙江缺什么,我們就發展什么。”浙江最缺的是能源,于是許多浙商北上投資煤礦,去大西北投資開采石油。
2004年6月25日,市場等待多年的中小企業板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啟動。在首日上市的8大股票中,浙股“三劍客”——新和成、偉星股份、精工科技耀眼登場,為“浙資板塊”在中國證券市場發展史上寫下了濃重的一筆。而這三家全部是民營企業。
一晃8年,截止到2011年末,浙江企業在A、B股市場的上市公司絕對數量已經達到225家,居全國第二位;在中小企業板的上市公司也有113家,同樣位居全國第二,這其中,民營經濟是無可爭議的主力軍。而一家家民營企業像正泰、精工、偉星也借助資本的優勢,走出了一條壯大、做強的浙江民企之路。
2008年,金融海嘯襲來。具有外向度和民營經濟占比“兩個70%”特征的浙江,不可避免地成為全國受國際金融危機波及最早、影響最深的省份之一。
飛躍集團在危機中脫胎換骨,通過“開放股權”:引入外來資本,增資擴股,來變現股權,進而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實現了從瀕死到重生。紡織行業是金融危機的重災區,“潔麗雅”在逆境中化危為機,通過超前的品牌意識,2008年其銷售額比上年增長72%,穩坐行業龍頭。
民營企業也是國際市場的好獵手。由于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海外許多股市大幅縮水,資產價格大幅下降,一些公司為渡過難關,選擇‘賤賣’公司資產或控股權,這為中國民營企業創造了一系列海外投資的潛在機會。國際并購、海外抄底不斷在浙江民企身上上演。2010年3月,浙江吉利集團與福特汽車在瑞典正式簽署最終股權收購協議,吉利集團出資18億美元,收購后者旗下沃爾沃轎車公司100%的股權。2011年,《浙商》雜志推出的“年度中國民企海外并購十大案例”中,浙江民企就占了六席。
2011年的秋天,全球經濟運行中的風險論調不斷加碼,浙江首次謀劃的邀請全球浙商精英代表聚會,卻得到了超乎預期的響應——因為逾千位浙商代表不愿在這場家鄉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浙商精英聚會中錯失共襄浙江發展、共謀浙江未來,并且與家鄉互動發展的良機。
國際金融危機的陰霾尚未消逝,邀來全球浙商在此刻聚會,正是要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新格局下,吸引善抓機遇的浙商在“創業創新闖天下”之時,為“合心合力強浙江”再譜新曲。
當浙商意氣風發尋覓機會之時,亦把目光投向故鄉沃土。在“十二五”開局之年,浙江迎來千載難逢的戰略機遇期,不啻為浙商實現新發展新飛躍提供了重大機遇。
這塊土地上,浙江省委省政府大手筆推出的“四大建設”,正在加快調整經濟轉型升級步伐——搭建“大平臺”騰出新空間,強力推動“大產業”由低向高演進,引導轉型升級主線貫穿“大項目”,培育重量級的“大企業”。“四大建設”正在成為浙江經濟脫胎換骨的主戰場。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錢江晚報
相關閱讀:
- ·成思危:浙商“寧為雞首,不為牛后”要不(10/28)
- ·杭州大廈十年“躍城記” 打造商貿國企(09/11)
- ·數字經濟成為城市產業發展新動能 省內(09/04)
- ·上半年浙江新增減稅734.6億元 擦亮民營(08/19)
- ·2019年度“浙商創業青云榜”啟動(07/09)
- ·杭州堅持數字經濟與工業經濟相融并進 (05/27)
- ·嘉興秀洲搶抓機遇打造數字經濟發展高地(05/23)
- ·浙商銀行全國總部正式落戶杭州錢江世紀(05/08)
- ·浙江省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初顯成效(04/30)
- ·中小企業管理升級迫在眉睫(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