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打造農產品品牌靠什么?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2/7/30 17:30:03
品牌,對于農產品來說也一樣重要。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農產品品牌作為農產品生產與經營者參與市場競爭的必要手段,發揮著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最近,就有消息稱,廣州有5種名貴荔枝以“增城荔枝”的名號,摘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地保護產品”榮譽稱號。今后,不僅增城以外其他地方,即使是增城市轄區范圍內的其他荔枝品種,也不能再打著“增城荔枝”的旗號進行宣傳和銷售。這在農產品市場中,是“品牌戰”里的漂亮一役。
事實上,杭州企業家尤其是農產品企業對品牌的增值和轉型一直在探討,并且不斷在踐行,本期創富商學院就請出三位有代表性的企業家來談談他們的實戰經驗和一些未來設想,同時還邀請專家來共同分析打造農產品品牌的訣竅——
在任何一個行業質量都是品牌的基石
潘秋梅(浙江秋梅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任何品牌,沒有質量,就沒有品牌,質量是品牌的基石。以我們生產的倒篤菜為例,我們在生產源頭、基地以及收割采制的每一個環節,都要層層把關,嚴格控制,為的就是一絲不茍地抓好產品的質量建設。
在很多人眼里,農產品的制造和生產都屬于粗放型的經濟,這是一個勞動密集型行業。我不這么認為,我認為農業企業最初的確要經歷這樣一個階段,但是可以通過設備的投入和技術投入來轉型升級,然后逐步代替人工操作,這樣有利于產品的標準化生產,同時也可以更好地保證質量穩定。去年以來,我們公司的機械化程度就有了進一步提高,人工成本下降,同時質量更加穩定和可靠。
王志強(王氏水產負責人):做品牌,一定要做好質量把控工作,王氏水產對陽澄湖大閘蟹的產品質量要求在全行業都是出了名的嚴格,我們實行“雙70”的篩選標準,即大閘蟹捕撈上來后,經銷商會在100只里面挑出70只來賣(70%的篩選標準是大閘蟹行業約定俗成的標準),而王氏水產要在選出來的這70只的基礎上,再執行70%的篩選標準,挑出其中的佼佼者,從源頭上嚴格把控質量。
韓省華(杭州華丹農產品有限公司董事長):說到農產品,我最先想說的也是保證食品安全,我們農業企業嚴格遵守生產規律,也就是每一種產品的屬性。不可不當使用化肥和化學物質,拔苗助長。同時,我也有一點建議,希望農業基層部門嚴格把關,然后在安全的基礎上,對農業企業提供現代工業技術,并幫助產品推廣,這樣可以推出更多的優質品牌。
周偉軍(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副所長 教授):農產品品牌的轉型升級不光要靠更成熟的市場銷售和管理,提升產品的自身價值也是一項要素。想要培育出高產、高品質、更安全的農產品離不開優質的種子和生長環境,同時優質的種子是高產的、對災害病蟲有抗(耐)性的。而良好的生長環境需要遠離工廠和汽車尾氣污染,選擇高產、肥沃的土壤種植。
每一個環節都關乎品牌形象
韓省華:農產品品牌是一項系統工程,每一個環節都很重要。我覺得不妨設立一個追溯制度的機制,比如農戶清楚種子的來源,供應商要清楚產品的來源,銷售商要清楚供應商的來源,一環環都可以追溯產品的上游。至于農產品收獲后加工處理的過程,我建議在傳統工業的基礎上,運用現代科技技術。這樣既保留了傳統的風味,現代科技的手段又可使食品味道鮮美、營養豐富、顏色鮮艷。
王志強:除了售前工作,售后服務也很重要,我認為品牌服務是品牌增值的一個重要環節,服務要以消費者為先,2012年被王氏水產定為品牌服務年,在這一年我們的服務網絡覆蓋了杭州、上海、北京、重慶、成都、西安、廣州、深圳、寧波、舟山、湖州、紹興、金華、臺州、嘉興、天津等17座城市,開設了41家專賣店,在品牌推廣的同時,極大程度地方便消費者提貨。
雖然陽澄湖大閘蟹要等9月才隆重上市,其實我們在今年五六月份就開始對員工進行了封閉式培訓,這個月開始員工已進入上崗實訓階段,我們通過對員工的反復培訓來提升服務質量,細節是魔鬼,我相信每一個優質的細節都可以為王氏水產這塊招牌增加含金量。
潘秋梅:企業要舍得對員工投入,對員工投入其實就是對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的投入。我們公司有制度 ,優秀員工每年都有獎勵出游的機會,我認為員工走出去可以得到更好的身心放松,同時也能在接觸新事物當中得到學習和提升,這些都會給企業的產品創新帶來金點子。
小小農產品也可以有大市場
潘秋梅:我拿兩桶康師傅面給你看看,這里面的兩包菜是我們提供的,這是我們的自豪。康師傅這么大的品牌的企業,不僅采用了我們提供的秋梅倒篤菜,而且還采用了傳統的倒篤菜工藝理念,把我們倒篤菜的壇子都印在上面。由此可見,農產品不怕小,只要做得好,農產品企業一樣可以成為大品牌或是大企業的供應商,同樣可以找到大市場。
大家都知道,杭州的餐飲企業競爭很厲害,餐飲企業之間不再是打價格戰,為了拼風味,他們對供應商的選擇也十分講究。像我們這樣有著嚴格質量管理體系并且有一定品牌知名度的企業,已經成為一些知名餐飲企業的選擇供應商或是配送商的對象了,現在我們正在和幾家知名餐飲企業洽談倒篤菜的配送事宜。這是品牌推廣結合市場營銷的一個不錯渠道,可以稱得上是品牌營銷的渠道創新。
王志強:我在涉足陽澄湖大閘蟹行業之前,從事酒店管理工作,對酒店餐飲這一塊比較熟悉,我發現“大閘蟹”這道中國傳統名肴看似鄉土,實則高雅。早在魏晉時期吃蟹就被視為一種閑情逸致的文化享受。《世說新語·任誕》就有記載,“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說起著名的螃蟹宴,大家可能都會想起《紅樓夢》中的熱鬧場景與繁復精致的“蟹八件”,會吃蟹,精致生活的象征,讓人確信無疑。現在的人,能吃、會吃的不少,但會吃蟹的委實不多,大蟹文化不如從前繁盛,明明是高雅生活的代表物,為什么沒能真正樹立起高端形象呢?這就激起了我對大閘蟹的好奇心,我對“王氏水產”這個品牌的運作,可以說是借助了蟹文化的底蘊,同時嚴抓質量并不斷開拓市場。我的經驗是,在農產品的品牌推廣中加入文化的內容,會更有含金量。
打造農產品品牌是一條漫長的路
周偉軍:優質的農產品也存在轉型難的問題。農產品銷售人員看重效益,消費者看重價格,但是生產有機農產品需要一系列的環節,優質的種子、農藥、化肥、生長環境提高了生產成本。高昂的價格導致產品失去了消費者的青睞,也會讓生產和銷售人員失去信心。我覺得,除了企業本身之外,我國急需研發低成本的優質農產品,若是能借助科技研制出更好的農藥、化肥,提高農產品的品質和數量,優質農產品的成本就可以降低,價格自然下來,市場也就有了。
值得一提的是,高速的工業發展破壞了城市及城市周邊的環境,土壤污染日益嚴重,含有大量重金屬等污染的土壤不再適宜種植,水質富營養化、沙漠化等各種環境問題都給農產品的生長和品質帶來了難題。消費者對農產品的安全性也愈加質疑,這都將阻礙農產品的品牌轉型升級。
潘秋梅:科技農業是我們農業企業進軍的一個方向,我們的倒篤菜雖然品牌很多,還延伸到了不同的產品當中,但是它還有很多可以開發的空間。舉個例子,日本的芥末,就是成功的農產品深加工的產品。我們的農產品如何深加工,只有利用科技的力量來回答了。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每日商報
相關閱讀:
- ·杭州大廈十年“躍城記” 打造商貿國企(09/11)
- ·杭州堅持數字經濟與工業經濟相融并進 (05/27)
- ·嘉興秀洲搶抓機遇打造數字經濟發展高地(05/23)
- ·浙江省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初顯成效(04/30)
- ·中小企業管理升級迫在眉睫(04/18)
- ·寧波這家老牌百貨徹底“改頭換面”(03/25)
- ·杭州西湖區創新創業跑出“加速度”(03/18)
- ·產業互聯網成“兩會”熱詞(03/14)
- ·充分釋放浙江數字經濟動能(03/11)
- ·“雙十大”項目成杭州瓜瀝產業轉型升級(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