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創新驅動轉型升級 省委書記表態“動真格”(2)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2/10/17 15:23:39
“當前要讓產品走向全國、走向世界,最有條件的就是浙江,因為事在人為,而浙江恰恰有的是能人。浙江有440萬浙商在全國經商辦企業,有140萬浙江人在世界各地辦企業。”趙洪祝打了個形象的比方,我們10個人共同做一件事,就可以辦成100萬件事情,我們對于開拓國內外市場是充滿信心的。”
趙洪祝同時表示:“下步要進一步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繼續克服各種體制障礙,不禁止的事情就是可以進入的,以這種方式來支持浙商參與國有企業的改革,依法進入基礎設施、公用事業、金融服務和國防科工等領域,促進經濟轉型升級。”
外資是浙江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浙江大地同樣是外資活躍的熱土。據統計,共有89家全球500強在浙江投資興辦了233家外商投資或研發中心。2009年外商投資企業1738家,實際到位外資同往年相比基本持平,特別是千萬美元以上項目投資總額和合同外資比重達到95.1%和94%,為歷年最高。
趙洪祝告訴中新社記者,浙江正在擬訂落實國家鼓勵利用外資“新二十條”的《實施細則》,有望掀起國際優質資本赴浙投資的新高潮。大的原則性框架已經明確,就是與大平臺、大產業、大項目、大企業戰略相結合,實現引資結構的高新化。特別是利用“新二十條”帶來的高新產業引資機遇,低碳、新能源、節能環保等浙江省急需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利用外資有望實現突破。
“浙江將堅持把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環節,加快完善開放型經濟體系。”趙洪祝表示。
青山郁郁 自然稟賦生態浙江富饒秀美
新的時代賦予了轉型升級新的內涵,轉型不能只局限于經濟結構內部,升級也需要依附社會環境的優化。浙江是全國生態環境最好的省份之一,青山郁郁,碧水潺潺是江南魚米之鄉的自然稟賦,特別是進入發展新階段后,浙江將“低碳”建設作為經濟轉型升級的一個重要方面,并成領跑之勢。
“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浙江率先發出了最強音。
趙洪祝告訴記者,近日,浙江省委專題研究新形勢下的生態文明建設問題,審議通過了《中共浙江省委關于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定》。“強調要堅持生態省建設方略、走生態立省之路,打造‘富饒秀美、和諧安康’的生態浙江,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不斷提高浙江人民的生活品質,努力把建設成為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區。”
“雖然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浙江省委、省政府依然旗幟鮮明地提出:環境保護的‘硬杠杠’不能寬,節能減排的‘緊箍咒’不能松。該省決定:對選址不符合生態環境功能區劃、不符合產業政策等要求的項目,實施禁批制度,從源頭上控制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趙洪祝表示。
浙江省省會城市——“人間天堂”杭州率先啟動了低碳城市理想,伴隨著“低碳新政50條”的發布,建設低碳城市的步伐日益提速。
在母親河——錢塘江源頭,“生態為本”的觀念蔚然成風。到2015年,衢州市將完成生態市創建,所轄縣(市、區)將全部進入生態縣行列。可喜的是,該市工業化進程反而因“生態”駛入了快車道。
……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在后金融危機時期,低碳發展已經成為未來發展的必然之選。生態文明是繼工業文明之后一種嶄新的文明形態,對發展路徑、發展層次和發展水平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浙江破解資源環境約束,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必然選擇。”趙洪祝表示。
現如今,國際社會形成了一個基本共識:全球經濟的增長機制和增長結構不可能再回到原點。相應的,中國經濟增長機制和經濟結構、產業結構也不可能再重復過去。
“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既是一個老命題,又是一項新任務。浙江將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中央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精神,按照黨的十七大提出的‘三個轉變’基本要求,深入實施‘八八戰略’和‘創業富民、創新強省’總戰略,以加快推進經濟轉型升級為主線,著力在改革開放、自主創新、產業升級、生態文明、協調發展、改善民生等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全面提高綜合實力、國際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推動浙江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趙洪祝最后表示。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中新網
相關閱讀:
- ·杭州“十二五”現代服務業發展規劃出爐(11/07)
- ·杭州大廈十年“躍城記” 打造商貿國企(09/11)
- ·杭州發布2019年金融產業發展導向目錄和(09/03)
- ·服務業成中國經濟第一大產業(07/23)
- ·我國服務業擴大開放重頭戲啟幕(06/27)
- ·杭州瞄準國際金融科技中心 已成為七大(05/31)
- ·杭州堅持數字經濟與工業經濟相融并進 (05/27)
- ·嘉興秀洲搶抓機遇打造數字經濟發展高地(05/23)
- ·浙江省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初顯成效(04/30)
- ·中小企業管理升級迫在眉睫(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