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升級轉型發展 杭州下沙化繭成蝶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3/5/29 9:18:04
開發區的建設發展與轉型升級,將直接影響到浙江經濟發展的速度和質量。
一句話,彰顯了開發區的重要意義,同時也傳遞了開發區重任在肩的歷史使命。
作為改革開放產物的開發區,既是工業化的重要載體,也是城市化的重要依托,在區域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改革開放以來,浙江的民營經濟風生水起,而其從小打小鬧到產業集聚,從傳統制造到技術引領,從單打獨斗到產業鏈合作,都離不開“開發區”這個發展大平臺的支撐。
尤其是一大批國家級開發區,以其自身獨有的優勢,已經成為我省對外開放最具活力、最有潛力的投資熱土和發展平臺;成為實施國家區域發展戰略規劃,引領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新高地和增長極。
但是,相對于“民營經濟”這塊招牌,“浙江開發區”的品牌依舊不夠響亮。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也是一個“彎道超車”的關鍵節點。當“后開發區”、“泛開發區”、“大開發區”時代如潮來襲,浙江的開發區如何應對?又如何突出重圍打造深具影響力的“浙江陣營”?
挑戰與機遇同在。作為浙江開發區的“老大哥”——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責無旁貸地集聚領先。這是一個關于其自身破題發展的重要課題,也是其實現繼續引領發展的關鍵問題,更是其躋身“國家隊十強”所不可回避的一道考題。
當百余平方公里的開發區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單純工業園區,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按照統籌二三產業、統籌產業發展與社會管理、統籌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的理念進行建設,開始構筑一個“包容性增長”的綜合性經濟區域。
當步入“后開發區”時代,傳統開發區在功能上,已經由單一加工制造業,向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并舉轉型;在經濟結構上由單純工業經濟向城市綜合經濟轉型;在管理職能上由只注重經濟發展向統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轉型,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勇于實踐,始終把握發展脈搏。
當開發區需要走出“圍墻經濟”,放大溢出效應,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就開始積極探索開發區與輻射帶動區域資源整合、要素流動、統籌聯建、成果共享的管理體制和發展格局。輻射帶動周邊經濟,實現經濟園區與周邊地區的良性互動,促進內外聯動發展、城鄉協調發展、區域均衡發展、社會和諧發展。
面對危機,從不退縮:從注重速度規模向注重質量效益轉變,從注重外延擴張向注重內涵提升轉變,從注重投資推動向注重創新驅動轉變,從粗放開發土地向集約利用土地轉變……20年來,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取得了顯著的發展成績。站在新的起點上,開發區正圍繞產業、城市、社會“三大轉型”目標,打造“兩港八園”,激活轉型發展新的脈動,在省市創新發展、轉型發展中走在前列,在全國開發區中爭先進位。
產業轉型——打造“創新驅動、集聚領先的示范園區”
從某種程度上看,新加坡可以說是一個產業升級轉型的國際實驗室,他們非常注重“未雨綢繆”。40余年中,產業不斷地升級、創新,源自于對生存和危機永恒的警覺和高度的關注。
這一點,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也很相似。
在強手如林的國家級開發區競爭中,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積極搶抓機遇,始終緊跟時代和環境的步伐。
2012年8月29日,長安福特馬自達浙江(杭州)項目在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前進園區內奠基開工。這是杭州市改革開放以來引進的最大單體工業項目,是浙江省標桿性高端產業項目之一,也是開發區以創新驅動、集聚領先為支撐,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
對,這只是一個縮影。因為,加快科技創新、產業集聚和二三產協調發展將是下沙的一張宏偉藍圖。
人才和科技,是創新的搖籃。在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正在打造的“兩港”,就是專門孵育“創新成果”的搖籃。即“東部人才港”和“東部科技港”。
無論是人才還是體制,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之所以把創新看得那么重要,有著深刻的背景。縱觀全球,這次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后,世界各國,尤其是主要經濟大國,都在對自身經濟發展進行戰略籌劃,突出自主創新投入,突出高技術前瞻布局,突出知識產權控制和高端人才吸引,經濟結構加速向“高”端升級。
開發區作為“科技創新的先導區、轉型升級的引領區”,在這方面的先鋒作用毋庸置疑。當經濟發展已不再是簡單的量的增加,更多的是注重質的提升。這就迫切需要其通過自主創新,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盡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產品,推動產業向高端發展。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一手“人才戰略”,一手“科技戰略”,拉開雙臂,也就拉開了經濟轉型升級的大幕。
目前,共有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杭州九源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和杭州中策橡膠有限公司等3個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截至目前,開發區已培育和引進“國千”、“省千”和“521”人才22名,為科技創新提供了人才保障。同時,以新加坡杭州科技園、杭州東部產學研創新示范園、江東創新產業園為重點,促進創新平臺大發展,全力打造一批具備“孵化器”和“加速器”功能的政府平臺、高校平臺和企業平臺。大力推進產學研合作聯盟建設,推進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聯合開展技術攻關和項目研發。
當前重視開發區轉型問題,其實首先要關注的是調整開發區的產業總體規劃。引導分散的布局向專業化園區轉變,加快生產要素的集聚。打個形象的比喻,產業集聚就像打撲克牌“拖拉機”,單張3、4很小,但兩個3,兩個4組成“拖拉機”,就是3344,能量增大幾倍。產業集聚就是這樣一種經濟發展的戰略方式。
唯有有所取舍,才能保證清晰的發展思路,形成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從而形成區域的核心競爭力。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可貴之處在于對自身有著清晰的認識和把握,懂得如何明確產業定位,也懂得如何實現錯位發展。
近幾年,開發區優勢產業正在加速邁向集聚化、高端化,著力構建產業鏈完善的產業集群,現代化的產業發展體系逐步形成。一方面,全面推進杭州東部高新產業園、江東汽車零部件產業園建設,促進區內企業騰籠換鳥和開發保留用地,打造“雙千億級”的汽車產業集群、2個“五百億”的電子信息和食品飲料產業集群;另一方面,堅持做大做強實體經濟,著力推進杭州東部灣總部基地、金沙湖中央商務區、現代物流專業市場集聚區建設,大力發展總部經濟、樓宇經濟和生產性服務業,以此加快產業結構戰略性的調整。
國際經驗表明,先進制造業“起飛的翅膀”必須要靠新興服務業“聰明的腦袋”來支撐。
服務外包產業就是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邁出的鏗鏘一步。
作為國家級服務外包示范區,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在重點發展軟件外包的同時,也加大對信息技術、醫藥研發、物流、金融等外包產業的培育力度,逐步形成以ITO為主導,BPO、KPO為先導的服務外包產業規劃。2012年,開發區服務外包企業完成合同簽約額為61765萬美元,培訓服務外包各類人才5875人。建筑面積達5萬平方米的開發區服務外包大樓也正式啟用,將成為杭州發展服務外包產業新的重要載體。
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曾說過:“在這個地球上生存下來的種族既不是最強的,也不是最有智慧的,而是最善于適應環境變化的種族。”從曾經的一片荒蕪,到如今的氣象萬千,與時俱進始終是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主題。
打造最具活力的經濟增長極——錢塘江畔的開發區人早已揚帆起航。
返回頂部- 責編:8008
- 瀏覽:
- 來源:浙江日報
相關閱讀:
- ·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躋身全國“十強”(01/02)
- ·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對外開放的第一方(10/18)
- ·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邁向全國一流創新高(06/07)
- ·杭州經開區王永芳解讀“大創小鎮”(03/20)
- ·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構建轉型發展新格局(03/17)
- ·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向一流國際化新城邁(09/30)
- ·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三改一拆”曬出成(12/10)
- ·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交出漂亮半年報(08/25)
- ·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出臺強力扶持政策加(06/07)
- ·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公布2013年新一輪經(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