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小微企業融資謀求突圍之路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3/8/20 14:59:24
“鐵索連舟、如履平地”的初衷,最后卻成了“火燒連營”的局面。企業互保模式在浙江銀行業曾盛行一時,烈火烹油的繁榮掩蓋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風險。去年開始的互保危機引發了多米諾骨牌的連續坍塌,也讓不少企業岌岌自危。
急于逃離互保漩渦的企業,如何尋求突圍之路?用互助替代互保、試水小微企業私募債,這些創新舉措正在試圖解開企業之間紛繁復雜的互保鏈條。
不斷蔓延的互保危機
這場互保的危機甚至被稱為一場“金融瘟疫”,這是一場仍在蔓延的瘟疫。這兩天,溫州一家明星房地產公司申請破產,互保危機再度成為熱議的話題。
“我們發現,如果互保圈里的核心企業發生1個億的壞賬,最終引發的連鎖壞賬可能高達100個億。”杭州一位銀行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互保引發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十分夸張。浙江金融業還有一種說法是,只要經過兩個或三個層次的互保聯保,風險就會蔓延至銀行AA級和A級企業。很多優質企業因為過度互保聯保,就這樣被拖入泥潭無法脫身。
互保危機不僅讓很多企業如履薄冰,也讓銀行機構的不良貸款率不斷上升。7月31日,銀監會數據顯示,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上半年累計增加467億元,不良貸款率比年初上升0.01%,已連續21個月反彈。而來自浙江銀監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6月末,浙江省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持續雙升,不良貸款余額1046億元,比年初增加94.4億元;不良貸款率1.65%,比年初上升0.06%。
銀行推廣企業互助模式
趙華(化名)是德清一家經營絲類產品加工企業的老總,過去幾年,他也通過企業互保聯保的方式從銀行獲得信貸支持。親眼看到周圍一些企業深陷互保泥潭后,他不敢再繼續停留在原先的互保圈里。但是,放棄“連坐式”的企業互保聯保模式后,如何從銀行獲得貸款成為趙華的一大難題。
前不久,趙華加入了杭州銀行“微貸保”集合體。在向信用資金池繳存13%的保證金和2%的風險金后,他獲得了150萬元的流動貸款,借款期限為1年。
杭州銀行小企業業務部副總經理馮世朋告訴記者,這個“微貸保”集合體正是杭州銀行用來化解互保聯保風險的新辦法,在這個集合體里,成員企業承擔的是有限的責任。
在貸款使用的1年周期內,如果集合體其他成員還款都正常,趙華就可以足額取回保證金;如果其中有企業無法按期歸還貸款,銀行會先扣除這家企業的保證金,然后再扣除風險金,如果這些資金還不足以償還銀行貸款,剩下的部分則從信用池內的保證金中扣劃。也就是說,趙華需要承擔的最大風險就是13%的保證金和2%的風險金。
“我們從5月底在德清開始試點,目前大約有70家企業加入這個集合體。從8月份開始,我們把這個模式推廣到全省。”馮世朋介紹,互保模式的基礎是熟悉的企業互為擔保,而“微貸保”集合體里是互相獨立甚至完全陌生的企業,利用的是“大數法則”,參與進來的企業越多越分散,整個集合體的風險就越低。
探索互助之路的銀行并非杭州銀行一家。去年,民生銀行杭州城東支行成立了小微企業合作社。該模式一改過去傳統的融資擔保、互保模式,借款人以交納保證金為限承擔有限責任,可有效避免企業互保鏈風險。民生銀行按照每戶企業貸款風險保證金放大一定的倍數進行融資授信,參加基金的人數越多,保證金比例越低。
私募債開拓另一條突圍路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發布關于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要求進一步做好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工作,全力支持小微企業良性發展。實施意見提出,加快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是解決小微企業直接融資比例過低、渠道過窄的必由之路。
對大多數小微企業而言,上市的門檻太高,發債顯然更為可行。事實上,在浙江小微企業私募債的嘗試已經起步。
昨天,臺州地區首家依托浙江股權交易中心發行的小微企業私募債--“亙古電纜私募債”發行,發債規模為5000萬元,而這已是近兩周來,在浙江股交中心完成發行的第二只私募債。7月31日,“中科賽思私募債”成功發行,發行規模是2000萬元,期限同樣是三年,且這只私募債是國內首只純信用的小微企業私募債。
據上述私募債的設計者、中新力合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杭生介紹,他們希望通過這種發債方式讓那些優質企業從互保鏈中脫鉤。
今年5月中新力合剛剛獲得私募債主承銷商資質,陳杭生稱,目前該公司已經在談合作的企業有四五十家,計劃發債規模超過20億元。由于發債主體是小微企業,每只債券的規模將控制在幾千萬元。
“我們不是為危機中的企業解困,而是尋找那些銀行認可的優質企業,幫助它們改善融資結構,提高直接融資的比例。”陳杭生告訴記者,在傳統模式下,一家相對優質的中小企業往往會在六七家銀行有貸款,數百萬到數千萬不等,額度很分散,而且其中還可能涉及企業間的互保聯保。而通過中新力合設計發私募債,上訴企業將能夠實現選擇一家到兩家的主辦銀行爭取穩定的貸款支持,其余的融資缺口則匹配發行3年期的私募債來彌補,以此償還其他零散銀行貸款,切斷互保鏈,使得企業債務關系更為清晰,從而改變過往脆弱的資金鏈。
越復雜的生態系統越容易維持穩定,越單一的生態鏈條越脆弱。同樣,對小微企業而言,多元化的融資結構才能讓企業的發展更穩健,而這需要多方努力不斷豐富和創新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方式。
解開小微企業互保鏈的枷鎖
一個在瑞安做眼鏡生意的朋友給我講了一個他的故事。
前幾年他碰到一個小老板,說是銀行到期要還4000萬元,他借錢給這個小老板之后,沒想到對方還錢給銀行時,銀行卻不同意繼續向其貸款。
這樣,小老板沒法把4000萬元還給他,而他由于幫人家做了2000萬元貸款的擔保,使得自己一下子手足無措,如果不還的話,就會進入銀行的黑名單。
迫于無奈,我的這位朋友只好把錢如數上交給銀行,自己卻憋了一肚子委屈。
在去年以來的民間信用危機中,因擔保鏈連鎖傳導風險加劇,企業資金鏈異常緊張甚至斷裂,進而導致銀行墊款及企業不良貸款驟增的現象頻繁出現。而我的這位朋友,損失已經算小的了。
對于小微企業來說,“互保”與“聯保”這兩種模式,曾經就像救生圈一樣,把一個個不會游泳的人都托浮起來,讓眾多小企業主嘗到了融資便捷的甜頭。
只是,誰也沒有料到,其中的一個救生圈不小心被刺破后,不僅被圈住的人沉了下去,旁邊想要救他的人也自身難保。
就像三國時期著名的“火燒赤壁”一樣,雖然原本“船皆連鎖固是平穩”,但敵方用火一攻,所有的船只最后落得了無處逃避的結局。
大量的企業由于“互保”,加大了“或有負債率”,在融資方面,陷入了被動。
好在,無論是監管層,還是以銀行為主的金融機構,都在積極想辦法為小微企業謀出路。用互助替代互保、試水小微企業私募債,這些創新舉措正在試圖解開企業之間紛繁復雜的互保鏈,讓這些曾陷入互保困局的企業,獲得新生。
眾所周知,小微企業融資難,“難于上青天”。這既跟企業的實力有關,也跟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金融改革相對滯后相連。
然而不可忽略的是,中小微企業在中國經濟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據統計,當前我國的中小微企業數量占全國企業總數的90%以上,貢獻了中國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50%以上的稅收,并創造了中國80%的城鎮就業。
最近幾年,黨中央、國務院非常重視小微企業的發展,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金融政策措施。財政部、工信部、央行、銀監會等也相應地推出了一系列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法律法規、制度辦法,加上此次地方層面對小微企業互保危機解決方式上的創新,可以說,小微企業發展外部環境會越來越好。
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題,首先要從銀行等金融機構入手,進行制度創新、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為小微企業融資提供便利,又要有效控制風險,切實提高自身的風險管理水平。
同時,還要提高小微企業管理者的素質,鼓勵其合法經營,完善財務管理制度,培育信用觀念。
此外,眼下最急迫的一點,就是要建立健全有利于小微企業成長和發展的各項制度,從稅收和金融政策等方面給予其一定的優惠待遇。
說句實在話,在這些方面的任何實質性突破,都值得肯定與鼓勵,對實體經濟的發展,也會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畢竟,解開小微企業互保鏈的枷鎖,不能只靠單一的方法。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杭州日報
相關閱讀:
- ·杭州江干區兩大園區入選浙江省第一批小(09/23)
- ·杭州余杭區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平臺正式(09/05)
- ·杭州桐廬縣用好“互聯網+” 緩解中小企(08/28)
- ·小微企業融資綜合成本下降超1個百分點(08/21)
- ·金融服務小微企業強基礎方能利長遠(08/06)
- ·央行:要切實降低民營、小微企業融資成(08/06)
- ·杭州余杭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平臺上線(07/19)
- ·浙江省小微企業量質齊升 小微園區特色(07/12)
- ·多層次資本市場拓寬小微企業融資渠道(07/10)
- ·創新融資模式緩解企業融資難題(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