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關鍵詞解讀環保助企“十二策”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3/9/23 11:20:16
以往總給企業“亮紅牌”的環保部門,如何為小微企業發展支招?“十二條措施”開綠燈的同時又如何嚴把環保關?溫州市環保局審批處有關負責人林軍接受記者采訪時,亮出“快、免、省、放”四個關鍵詞,在環評審批上作優化,提升環保服務品質,又通過后續監管,嚴守環保底線;更重要的是,通過對小微企業區別對待、分類指導,加大力度支持符合國家產業和環保政策的小微企業,讓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減輕負擔。
關鍵詞:快
審批提速減時間
審批提速是“十二條措施”中最醒目的關鍵詞,讓小微企業能靈活適應市場的變化。
“措施”提出,在土地利用手續合法的前提下,小微企業只需提供行業主管部門意見和環評文本,無需再提供其他部門意見。此舉有望為企業節約三分之二的審批時間。
同樣,當企業已批項目實際建設內容出現變化或調整時,優先使用備案程序,選擇辦理環境影響后評價手續,也能為企業省下不少時間和精力。林軍解釋說,對符合條件的項目,與過去改擴遷建項目環評審批相比,減少了7個工作日的公示時間。
另外,“十二條措施”承諾:部分建設項目實行當天受理,次日前辦結(不包括法定公示期);在項目環保設施落實的前提下,建設項目環保設施竣工驗收和排污許可證同步申請和核發。“現在只用5到10個工作日,有的甚至只用兩三天。”林軍補充道,受理程序和手續縮減了一半,行政許可效率大大提升。
關鍵詞:免
取消審批減環節
過去,小微企業建設項目審批耗時長、程序復雜,根據“十二條措施”,三類環評審批將“松綁”。
凡列入省相關目錄的小微企業建設項目,均無需申請環保審批;已具備審批手續的“個轉企”輕污染小微企業項目,適用原審批文件,實行登記備案制度,無需重新辦理環評審批;已審批的工業企業符合條件的改建項目,也無需重新報批環評,由業主委托中介機構做改建評估報告報當地環保部門備案。
“市場或技術變化快,企業經常會遇到與建設初期不一樣的情況,環保審批工作量大監管難,企業更會因審批周期長而失去市場機會。”林軍相信,三個“無需環評”能讓企業省時省力。
值得一提的是,“松綁”意味著放寬而非放松環保審批。林軍表示,環保部門將通過后續的監督管理和總量控制對企業排污進行監督。
關鍵詞:省
簡化手續省費用
過去三五趟才能跑下的審批,如今一攬子搞定,“十二條措施”替企業“精打細算”省了錢。
“措施”提出,企業入園環評手續可以簡化。符合條件的新入園企業參照園內已審批同類企業簡化環評內容,可沿用3年內環境監測數據和公眾參與結果,報當地環保部門核準(或審批);對已開展規劃環評的工業園區,規劃所包含的其他需要編制報告書的項目,可沿用3年內環境監測數據,明確其環評省略公眾參與相關內容。目前,企業環評少則幾千元多則上萬元,環評手續簡化能為小微企業省下這筆費用。
此外,“措施”還提出,企業排污權有償使用總金額小于0.5萬元的,暫免申購,待企業排污權使用費累計超出0.5萬元后,一并收取有償使用費,此舉也將減輕小微企業負擔。
關鍵詞:放
權限下放轉變服務
過去“卡”著的手續將變順暢,“十二條措施”讓小微企業感受環保服務的轉變。
其中,審批權限下放到當地環保部門,監管權和審批權統一,縮短了小微企業與審批部門距離,減少了辦事成本,更強化屬地監管效能。
此外,林軍說,新舉措允許有資質的市場環境監測機構承接小微企業“三同時”驗收監測業務,有助于企業盡快通過驗收正式生產,也有利于環境監察部門的監管。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溫州日報
相關閱讀:
- ·杭州江干區兩大園區入選浙江省第一批小(09/23)
- ·專家學者支招小微企業園高質量發展(09/16)
- ·保小微企業是穩就業的第一要義(09/09)
- ·余杭28家園區入圍浙江省第一批小微企業(09/06)
- ·杭州余杭區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平臺正式(09/05)
- ·杭州余杭區28家園區入圍浙江首批小微企(08/30)
- ·小微企業融資綜合成本下降超1個百分點(08/21)
- ·良渚大學科技園成浙江首批省級小微企業(08/21)
- ·金融服務小微企業強基礎方能利長遠(08/06)
- ·央行:要切實降低民營、小微企業融資成(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