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多舉措扶持小微企業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3/11/7 15:22:53
浙江經濟欲升級,重點在小微企業,難點也在小微企業。日前,浙江在全國第一個出臺了促進小微企業轉型升級為規模以上企業意見——《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促進小微企業轉型升級為規模以上企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在3年內培育萬家小微企業升為規模以上企業。
在《意見》中,我省出臺了哪些具體舉措?它們的針對性夠強嗎?能切實將小微企業“扶上馬,送一程”嗎?帶著這些疑惑,且聽政策制定者的解讀。
稅費優惠知幾何
【政策解讀】
《意見》在稅費優惠、財政支持和減輕企業負擔等方面都有高含金量的具體政策措施。
稅費方面,“兩稅、兩險、一金”(即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地方水利建設基金)等方面有優惠。比如,“小升規”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單位繳納部分可享受3年政策優惠期,即允許其首次上規模后3年內單位繳費比例實行臨時性下浮。
財政支持方面,縣級財政可對“小升規”業績突出的所轄鄉鎮(街道)和首次上規模的企業,給予一定的財政資金獎勵補助;“小升規”企業在3年內對實繳稅款地方財政新增部分給予適當補助或獎勵。
企業減負方面,不得強制要求小微企業提供贊助、訂購報刊雜志、加入協會、購買產品或者接受有償服務。明確被列為培育對象和新上規企業在環評等方面的費用,3年內按其標準減半收費。
【案例】
近日,溫州市通城經貿有限公司,通過水利基金減免,享受了近30萬元的稅費優惠。在溫州,市區共有近3000多家小微企業能夠享受相應水利基金減免政策。但是,一來原有申報流程相當繁瑣,需要企業在經信部門的小微認證,再去地稅申報優惠;其次絕大多數企業根本不知道有此項優惠措施。
“后來我們通過公共服務平臺,開展政策宣傳、集中認定、全程代辦等業務,通過微信、微博、網絡、媒體等多種途徑進行宣傳,并簡化流程,使企業足不出戶便可完成資料申報,認定合格后便可直接去稅務柜臺辦理業務。一來方便了企業,二來讓企業真正享受到了優惠。”溫州市經信委中小企業處處長陳四雄介紹。
浙江長興友暢電子有限公司,是浙北地區薄膜電容器行業的翹楚,目前公司產品占據長三角江浙滬地區照明市場15%的份額。預計2013年公司銷售將突破2200萬元大關,實現利潤180萬元,稅收133萬元,有望正式步入規上工業企業行列。
“作為首次‘上規的企業’,根據省市縣有關政策,預計公司將在社保、水利建設基金、稅收等方面,共計享受政策優惠50萬元。對企業來說,這筆優惠獎勵十分可觀。”長興縣經信委中小企業科科長邵偉智介紹。
幫助融資多途徑
【政策解讀】
針對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意見》提出了針對性強的政策措施。
《意見》明確提出,對小微企業開展信用評級服務,幫助企業加強信用體系建設,銀行業金融機構、融資性擔保機構等可根據信用評級情況,向企業提供優惠融資服務。
對缺乏擔保物問題,《意見》提出進一步推動林權、動產、應收賬款、知識產權、商位使用權、排污權、海域使用權等抵質押貸款創新。
對融資貴問題,積極開展利率政策執行情況評估,引導金融機構合理確定利率水平,讓利于小微企業,切實減輕企業融資成本壓力。對轉貸難的問題,積極推廣循環貸款、年審制貸款、無還款續貸、寬限期等還款方式創新。推廣小微企業“信貸工廠模式”,提升信貸審批效率。
【案例】
“最困難的時候,老板車子房子都抵押光了,要不是政府出面幫助,我們早就死掉了。”富陽市豐源銅業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邵定華告訴我們: “現在我們訂單都接不完。平均每個月增加5萬只訂單,現在一個月產量60多萬只。”
三年前,該公司從加工銅棒轉型做壓力表接頭,公司投入研發、購買設備花費千萬元,可當年產值只有600萬元。“當年有一批10萬只接頭的貨發出去,被退回來8.6萬只。”老邵回憶。市場的這盆冷水澆醒了這家公司,讓他們痛定思痛,加大研發投入,開發高質量的產品。2011年,他們研究出了生產接頭的新工藝,顛覆了傳統的翻砂紙法,改用紅沖法,成為業內唯一一家有這種工藝的企業,填補了行業內的空白,并因此獲得發明專利。看好公司的前景,當地政府將他們納入政策性擔保范疇內,為他們貸款1000萬元。有了錢,公司開始運轉起來。
正是這筆救命錢,救活了這家企業。目前,該公司是紅沖式壓力表用銅接頭行業標準主筆單位,公司生產的壓力表接頭廣泛用于國內知名儀表廠,與170多家企業長期合作。“今年產值預計可達5000萬元。”
用地支持看畝產
【政策解讀】
小微企業規模小、實力弱,加上土地資源稀缺,幾乎拿不到地。針對小微企業用地難問題,《意見》提出,要根據單位產出要素貢獻排序,各地應為成長性好的新上規模企業優先提供土地和創業場所支持。
同時抓好小企業創業基地建設,尤其是科技型小企業創業基地建設,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建設現代都市產業基地,加強育成服務,培育科技型的小微企業,促進科技型小微企業的健康成長。
【案例】
天臺縣今年目標要確保完成土地報批、供應各1000畝,目前已供應土地300多畝。在土地變成稀缺資源后,變成企業爭搶的香餑餑。但并不是拿地越多越好,也不是什么企業都適合拿地。“對確實亟需用地,且有實力的小微企業,會給予支持。”該縣經濟與信息化局副局長陳邦源說。
拿到地,用不好也不行。小微企業占比較重的蒼南,針對用地難題,對畝均產出效益不高的企業進行摸底調查。據統計,用地10畝以上2012年工業產值2000萬元以下的企業共66家,總占地1409.66畝,2012年產值29032萬元。對這些企業,當地經信部門要求其認真分析原因,并及時整改,給出承諾。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浙江日報
相關閱讀:
- ·杭州江干區兩大園區入選浙江省第一批小(09/23)
- ·專家學者支招小微企業園高質量發展(09/16)
- ·保小微企業是穩就業的第一要義(09/09)
- ·余杭28家園區入圍浙江省第一批小微企業(09/06)
- ·杭州余杭區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平臺正式(09/05)
- ·杭州余杭區28家園區入圍浙江首批小微企(08/30)
- ·小微企業融資綜合成本下降超1個百分點(08/21)
- ·良渚大學科技園成浙江首批省級小微企業(08/21)
- ·金融服務小微企業強基礎方能利長遠(08/06)
- ·央行:要切實降低民營、小微企業融資成(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