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評論:買余額寶賺到的貸款時都得吐出來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4/2/26 15:21:57
對余額寶的不滿最近達到了高潮。央視證券頻道首席評論員鈕文新斥之為“趴在銀行身上的‘吸血鬼’,是典型的‘金融寄生蟲’”。余額寶們真的是“吸血鬼”嗎?
余額寶、網易寶等互聯網理財產品,本質上是通過互聯網渠道把零散投資者的小額資金匯集起來,購買基金公司的貨幣市場基金,而后者的主要購買標的是銀行間市場的同業存款。按規定,個人投資者是不能進入同業市場交易的。銀行購買了這筆錢后用于放貸,賺取利差。
整個過程看起來三方都得利,為什么金融業群起而攻之?關鍵是余額寶們動了銀行立行之本的存款“奶酪”,當大量活期儲蓄客戶不知貨基為何物時,銀行只需付給他們年化0.35%的極低利率,即便是1年期定存利率上浮后,也只有3.30%。現在,被余額寶“轉手”后流回銀行的資金成本被活生生拉高到6%甚至更高。
實際上,貨基在國內有十多年歷史了,但規模暴增直至家喻戶曉還是在余額寶推出之后。移動互聯網解決了貨基到達客戶的最后一米問題,余額寶的資金墊付又讓貨基可以當活期存取。最終,“屌絲”們可以完全不問貨基和股基、債基有何區別的情況下來個存款大搬家。
余額寶遭受指責的另一個原因是,它加速了利率市場化的到來。按照央行利率市場化的步驟,先允許銀行存款利率一定程度上浮,再推大額可轉讓存單,接著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直至完全放開存款利率。而余額寶們推動貨基大爆發,帶領大量資金繞過存款管制,直接進入貨幣市場謀求更高收益率。利率市場化引發的銀行慘烈競爭在國外有諸多案例。
但事無絕對,屌絲們在享受比活期更高收益時,銀行并非慈善機構,資金成本提高所損失的利潤要從提高貸款利率中獲得補償。最近全國各地不少銀行上浮首套房貸利率,甚至暫停該業務,就是存款成本壓力所致。同理,由于中小企業貸款議價能力低,他們也是資金成本上升的買單者。
余額寶規模不斷增大所帶來的管理風險也為公眾所擔心,畢竟國內從沒有任何一家基金公司管理過如此規模的貨基。業內人士表示,監管層已在提示貨基規模增長過快可能帶來的流動性風險和投資風險,并要求基金公司大比例計提風險準備金。
總的來看,利率市場化夾雜著互聯網金融帶來的眾多金融市場制度和監管方面的新問題和爭議,但在“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大趨勢下,各市場主體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創新和競爭應當受到鼓勵。(陳家林)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都市快報
相關閱讀:
- ·余額寶取消“限購” 年化收益率再創新(07/28)
- ·部分互聯網寶寶收益率罕見出現1字頭(06/19)
- ·余額寶收益破五 分析師稱“4時代”將是(05/14)
- ·互聯網金融“新江湖規則”誕生(05/12)
- ·互聯網金融監管應持底線思維分類監管(03/12)
- ·余額寶7日年化收益率年內首次跌破6%(03/03)
- ·余額寶的“預期年化收益率”你知道是啥(02/27)
- ·“余額寶”們收益率持續下降(02/27)
- ·互聯網金融將上演“猛虎出籠”(01/07)
- ·用戶資金被盜卻拒絕賠償 余額寶余額誰(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