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創新創業服務體系 促進中小民營企業轉型升級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4/5/8 11:02:21
浙江是民營經濟大省,民營經濟占浙江國民經濟的80%以上。截至2012年底,浙江省共有各類市場主體350萬戶,其中個體工商戶255萬戶,民營企業78萬戶,占內資企業比重87%。浙江民營經濟提供了90%以上的就業崗位、60%以上的稅收。民營經濟是浙江經濟繁榮的重要源泉,是浙江社會穩定的重要基礎,是浙江早日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保障。而民營企業中,絕大多數是中小民營企業,其占民營企業總數的99%以上。浙江省委省政府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發展中小民營企業。然而,在嚴峻復雜的經濟形勢下,中小民營企業的發展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浙江中小民營企業如何轉型升級、重振雄風,成為當前一個重大而緊迫的問題,必須把構建完善的創新創業服務體系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一)營造創新創業的社會氛圍。第三次工業革命帶來了商業模式的顛覆性變革,唯有不斷提高創新能力才能實現地區經濟的可持續增長。建議通過在各地開設“創新創業大講堂”、建立科技創業者論壇、組織科技創業者聯盟等方式為創業者搭建溝通交流的平臺,更好地凝聚創業人才,集聚創新資源,只有在不斷的溝通交流中,創業者之間才能擦出更多創新的火花,創新創業的氛圍才能越來越濃厚。同時,積極開展中小民營企業家素質提升工程。企業家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直接決定了企業的發展方向,決定了浙江經濟轉型升級的成效,應通過政府購買培訓服務、搭建交流平臺、加快發展工業旅游等方式,切實提升企業家素質、開拓企業家的發展思路,引導中小民營企業走上科學化、規范化、科技化的發展道路。
(二)構建寬松的制度環境和規范化的社會管理體系。在未來幾年內,浙江需把培育區域創新能力作為社會經濟工作的核心。圍繞“服務創新創業”積極轉變政府職能,提高行政效率,尤其是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增加科技部門預算,提高科技經費用于營造社會創新氛圍、培育企業創新能力的比例。浙江應進一步放松管制,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減少對民間資本創新創業活動的約束和收費。把服務創新、引導創業作為轉型時期政府工作的要點。提高政府服務效率和企業獲得政府服務的便捷性,建立長效性的企業對政府服務的評價和反饋機制,并納入相關機構的考核體系。要學習借鑒深圳新的商事登記制度,簡化企業登記、設立、年檢程序,放松對企業的控制,提高市場效率。浙江各級政府和社會管理部門,都應建立規范化的管理和操作制度,嚴格遵守市場經濟規律和現代社會管理制度,杜絕盲目干預經濟、任意配置資源的行為。
(三)為科技創新創業提供制度保障。科技創新創業需要良好的制度保障。浙江必須完善創新創業的相關配套制度建設,并加大法律法規的執行力度,以徹底整頓市場的決心,嚴厲打擊侵犯企業知識產權、制造販賣假冒偽劣商品的行為,杜絕妨礙企業自主創新、損害浙江企業形象的現象,在全國建立起知識產權保護和產品質量控制的高地。同時,通過扶持市場化中介機構的發展,積極促進和規范知識產權的應用和轉化,建立起有利于鼓勵創新的知識產權定價機制,提供技術、創意和資本公平交易的市場環境。
相比于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而言,科技人員對民營企業的長期發展能力和個人發展前途抱有不確定性,應為服務于民營企業的科技人員提供長效發展的制度保障,如在一定條件下給予民營企業技術人員事業編制;為民營企業技術人員學習交流提供平臺支持;完善技術入股和科技人員股權激勵機制等。
(四)加大對創新相關活動的支持力度。創新不僅包括科技創新,更包括商業模式、管理模式、人才培養模式等各個方面的創新。浙江中小民營企業在轉型升級中首先要建立規范化的管理制度,告別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開展創新型中小民營企業示范工程,通過備案登記,評選出在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管理模式創新、企業文化創新等方面有突出成績的中小民營企業,進行重點培育和扶持,并以論壇交流、媒體宣傳、工業旅游等方式,引導其他中小民營企業提高創新能力。
(五)加快科技金融的發展。浙江要通過科技金融創新,推動科技與金融相結合,打造企業成長全周期的金融服務鏈。搭建科技型中小企業投融資服務平臺,調動各方面的資本,完善創新投融資機制,解決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一是加快中小企業信用體系的建設。可以借鑒北京經驗委托專門的社會組織負責科技型中小企業的信用體系建設,協調信用中介機構、銀行和擔保機構,為企業提供有公信力的信用評級和便捷的融資擔保服務。
二是扶持高新技術投資擔保機構的發展。扶持針對浙江省內孵化器和初創期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和企業科技研發項目的政策性投資擔保機構,為高新技術產業提供貸款擔保、投資及咨詢服務。并建立針對此類企業的風險補償機制。
三是搭建科技型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平臺。鼓勵金融機構、銀行、創業投資和中介服務等機構共同搭建科技型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平臺,打造統一的融資服務申請通道。
(六)加快創業基地創新創業服務體系建設。鼓勵孵化器、創業園、創意園等各類創業基地加快創新創業服務體系建設,為入園企業提供技術支持、人才培養與交流、營運咨詢與商務推廣、投融資、生活配套與基礎保障等各項服務,在園區內形成技術、資金、人才、創意的集聚和交流。在創業示范基地的認定中,要把創新服務的內容納入考核范圍。重點扶持幾個創業示范基地中創新創業服務體系的構建,資助建設各類創新服務平臺,并對成果顯著的創新服務機構給予獎勵。
(七)鼓勵傳統產業集聚區構建產學研合作平臺。產業集聚區是我省中小民營企業轉型升級的重點領域,構建產學研合作平臺,能有效促進我省中小制造型企業向精細生產、科學管理、科技創新的集約化生產方式轉變。地方政府應積極提供資金、土地等各項優惠政策,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吸引與區域產業相關的研究機構在當地成立分支機構,鼓勵中小企業聯合建立研發中心,對有效促進服務中小民營企業的科研機構給予獎勵,對產學研合作項目實行備案、宣傳和適當補助。鼓勵傳統產業集聚區建立針對區域產業的公共服務平臺,分行業、多層次,為中小民營制造型企業提供科技信息咨詢、人才培養、技術提升、設備研發等服務。
(八)加大政府采購中小型科技企業產品的力度。雖然我省在政府購買方面對中小民營科技企業有一定的傾斜政策,但從調研的情況來看,中小型科技企業獲得政府購買的比例依然很低。很多企業反映政府購買傾向于國外產品,科技型中小企業即使技術水平完全符合政府采購的要求,但依然在競爭中處于劣勢,政府對于本土科技型企業的支持力度偏弱,不利于國內科技型企業拓展市場。因此,我省應加大力度,通過提高政府采購比例至30%以上,扶持省內科技型中小企業,尤其是有自主研發能力、擁有核心技術的企業。(作者:浙江財經大學經濟學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央財經大學博士生導師,浙江省民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民營經濟研究會會長,浙江省現代民營經濟研究院院長 單東)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杭州日報
相關閱讀:
- ·杭州大廈十年“躍城記” 打造商貿國企(09/11)
- ·杭州堅持數字經濟與工業經濟相融并進 (05/27)
- ·嘉興秀洲搶抓機遇打造數字經濟發展高地(05/23)
- ·浙江省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初顯成效(04/30)
- ·中小企業管理升級迫在眉睫(04/18)
- ·寧波這家老牌百貨徹底“改頭換面”(03/25)
- ·杭州西湖區創新創業跑出“加速度”(03/18)
- ·產業互聯網成“兩會”熱詞(03/14)
- ·充分釋放浙江數字經濟動能(03/11)
- ·“雙十大”項目成杭州瓜瀝產業轉型升級(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