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開雙臂,全面擁抱智慧經濟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4/7/16 14:28:00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我們的祖先用這句話揭示一個道理,事物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當它面臨發展受阻之時,必須改變現狀,進行變革和革命,唯有如此才能實現通達歷久。
在今天的信息化、大數據時代,杭州要實現新一輪的轉型升級,推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我們仍然要發揚這種求新求變的中國智慧。
(一)
進入21世紀,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世界主要國家都在尋找科技創新的突破口,搶占未來經濟科技發展的先機。云計算、大數據的出現,開啟了一次重大的時代轉型,世界正從信息時代走向數據時代。在這一時代,智慧經濟成為推動社會發展與進步的核心動力。
正是在這一時代大背景下,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發展信息經濟的戰略部署。
作為省會城市的杭州,我們又一次站在發展的十字路口。省委常委、市委書記龔正明確指出:“加快發展智慧經濟,應該成為推動經濟社會轉型創新發展的重要著力點和突破口。”
讓我們從“智慧經濟”這四個字出發去追本溯源——
智:“知日”,與時俱進。其核心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術運用,既帶動傳統經濟轉型升級,又催生出新經濟、新業態和新城市。
慧:“用心”,以人為本。光講技術的經濟不是智慧經濟,智慧經濟應該精確并且精心服務每個人。
經:“治理”,專一不二。就是建設良好的運行系統,使得知識和信息可以進一步增加功能服務。
濟:“有益”,不忘初心。智慧經濟,其根本就是改善民生,永不偏離為人民服務的做事宗旨。
由此,我們可以提煉出智慧經濟的三大特征:
其一,智慧經濟是基于云計算和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以人類的創新性知識和智慧為發展源泉的戰略性經濟、創新型經濟。
其二,智慧經濟旨在促進互聯網時代信息化和工業化“兩化”的深度融合,以及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
其三,智慧經濟更加追求經濟發展對環境保護、人類福祉的關懷和人類的自由發展,其集中表現形式為產業智慧化和智慧產業化。
生活的理想就是理想的生活。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催促著我們以全球化的視野、前瞻性的意識、互聯網的思維、擁抱大數據的胸懷,把握機遇、乘勢而上,大力發展信息經濟、智慧經濟,推動杭州實現高起點上的新發展。
杭州發展智慧經濟,正當其時。
(二)
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
當前,杭州經濟發展處于新階段,既面臨改革開放、城鎮化、科技創新、市場化等“四大紅利”機遇,也面臨投資消費出口持續增長動力不足、轉型升級和創新驅動能力不足、環境容量和節能減排空間不足等“三大壓力”,以及產能過剩、貿易和金融不確定性增多、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長難和財政收支平衡難等“三大風險”。
風險如何化解?難題如何破題?瓶頸的突破口在哪里?
這就要以發展智慧經濟為著力點和突破口,落實“杭改十條”,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經濟轉型升級,促進生態環境改善,提升群眾生活品質,早日建成生產美、生態美、生活美的美麗杭州。
智慧經濟是加快轉型升級、實現生產美的必然途徑。傳統行業很容易被模仿和復制,拼資源,拼廉價勞動力,拼得了一時,拼不了一世。相比之下,智慧產業通過推進產業技術創新,吸引一批懂市場、懂專業、有創新意識的行業精英,形成一批有技術、有品牌、有市場競爭力的高端產品。它將成為新時期杭州經濟增長的“倍增器”、發展方式的“轉換器”和產業升級的“助推器”。
智慧經濟是促進環境改善、實現生態美的有效途徑。智慧經濟是綠色產業、低碳產業、環保產業,是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的最佳結合點。杭州要率先走出一條“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發展之路,就必須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堅持“環境立市”戰略,以發展智慧經濟倒逼環境改善。
智慧經濟是提升生活品質、實現生活美的客觀要求。智慧經濟,既“高端大氣上檔次”,又實實在在接地氣。以智慧經濟帶動智慧政務、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養老、智慧教育、智慧社區等公共服務領域,為杭州未來描繪了一幅美麗藍圖。發展智慧經濟,推動民生進步,不僅可以讓城鄉居民享受到更多更好的改革發展成果,而且還能享受到科技創新、智慧經濟帶來的民生福祉。
杭州發展智慧經濟,時不我待。
(三)
發展智慧經濟,杭州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扎實的產業經濟基礎。在過去一年,杭州網上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8.5%,軟件產業帶動就業22萬人,電子商務產業直接和間接帶動就業約160萬人。從經濟社會結構多維度看,杭州已進入后工業化時代,三次產業結構已經演化為更高層次的“三二一”結構,正處在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快速發展階段,已顯現信息經濟時代的初期特征。
良好的信息軟件和發達的電子商務。杭州是中國軟件名城、全國電子商務中心、云計算試點城市、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化基地。2013年,杭州信息軟件、電子商務及物聯網三大產業的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15.2%,信息軟件、電子商務產業已經成為杭州新增就業的重要渠道、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
應用較好的云工程和云服務。發展智慧經濟,離不開大數據、云計算。基于阿里巴巴集團云平臺的“浙江政務服務網”建成,省市縣三級政府6萬余個審批事項都可以實現“一網搞定”;淳安社保云系統讓30多萬城鎮居民看病更加方便……在杭州發展智慧經濟的重要節點,借力“杭字號”企業阿里巴巴核心的云計算技術,這是杭州得天獨厚的“主場”優勢。
杭州信息基礎設施完善,政府公共服務到位,創新環境優越,創新人才濟濟,為杭州發展智慧經濟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政務環境、人才環境。馬云曾坦言:“為什么阿里巴巴會誕生在杭州?得益于這里得天獨厚的內外環境。”
錢塘自古繁華,但在經濟社會發展上,杭州有著自身的缺陷:缺乏資源、缺少港口、地域狹窄,這都是不爭的事實。如何解決這些發展中的瓶頸?發展智慧經濟無疑是杭州的“解密之鑰”。在新一輪的發展中,杭州正在以信息化的快速發展,帶動工業化的轉型升級,從而實現智慧經濟的發展藍圖。當前,這種以“智慧”為特征的新經濟已然顯現——阿里巴巴的全球布局、思科(中國)總部的設立、網上自貿區的建設、全國信息消費試點城市創建……
杭州發展智慧經濟,萬事俱備,只待謀定而動。
(四)
未來的路,怎樣才能越走越寬?
發展智慧經濟,就要突出產業智慧化、智慧產業化“兩個重點”,堅持網絡建設、產業發展、應用服務“三位一體”,為打造杭州經濟升級版、實現高起點上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新引擎,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發展智慧經濟,必須突出智慧的產業化。要加快完成基礎通信網絡向下一代高性能互聯網的轉型,推進智慧基礎設施建設,搭建好智慧經濟的“神經系統”。要大力發展云計算、大數據產業,讓智慧經濟擁有超強的“大腦”。要加快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圍繞感知、網絡傳輸及智能分析處理、系統集成關鍵軟硬件研發,努力突破核心技術,強健智慧經濟的“筋骨”。要加快推動信息軟件、電子商務等產業的發展,真正做到讓人的智慧造福大眾、造福社會。
發展智慧經濟,必須突出產業的智慧化。產業智慧化,就是把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先進技術植入到傳統產業中,為傳統產業插上智慧的翅膀。要深入實施“四換三名”工程,基本實現龍頭骨干企業的裝備智能化、設計數字化、生產自動化、管理現代化、營銷服務網絡化。要進行制造業的智能化改造,在傳統產業尤其在易污染、高耗能和安全風險高的行業進行信息化改造,實現綠色智慧制造。要推動服務業和信息化的融合,帶動傳統服務業邁向高端服務業。
發展智慧經濟,重點還要落在智慧應用上。智慧經濟蘊含著無窮的動力,它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將是革命性的。要加快推動智慧產業在交通、醫療、教育、養老、社區等民生領域的應用,推動智慧民生應用與智慧產業發展良性互動,以民生應用引領智慧產業發展,以智慧產業發展助推民生改善,全面提升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信息化水平,讓群眾更多地享受到高品質的智慧生活。
5000多年前,在錢塘江下游這塊沖積平原上,我們的祖先篳路藍縷、刀耕火種,在同大自然的搏斗中繁衍生息;
1000多年前,杭州已是經濟重地,東南形勝,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100多年前,面對從海上絲綢之路而來的列強,杭州開啟了近代工業化的大門;
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隨著杭氧、杭叉、杭絲聯等企業的誕生,杭州走上了工業化的道路;
1978年改革開放后,當春風拂過西子湖畔的垂柳,杭州人勇立時代潮頭,實現了生產力的一次又一次飛躍。
走進21世紀的今天,信息和數據已成為影響我們每個人工作生活的兩大決定性因素。一個城市要實現新一輪快速發展,必須在信息和數據兩大領域有所作為。
人類從農業時代到工業時代,走了大約5000年;從工業時代到信息時代,走了約400年。歷史表明,人類社會的發展不是勻速直線運動,當某一個機遇點到來的時候,它就會產生巨大的飛躍。智慧經濟是我們撬動未來的支點。融入時代的大潮,才有燦爛的未來。在發展智慧經濟征程上,我們要緊緊把握機遇,不斷挑戰自我,邁向新的巔峰。
錢江奔騰,不舍晝夜;征途漫漫,舍我其誰。讓我們張開雙臂,全面擁抱智慧經濟的朝陽!(吳山平)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杭州日報
相關閱讀:
- ·杭州大廈十年“躍城記” 打造商貿國企(09/11)
- ·杭州堅持數字經濟與工業經濟相融并進 (05/27)
- ·嘉興秀洲搶抓機遇打造數字經濟發展高地(05/23)
- ·浙江省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初顯成效(04/30)
- ·中小企業管理升級迫在眉睫(04/18)
- ·寧波這家老牌百貨徹底“改頭換面”(03/25)
- ·杭州西湖區創新創業跑出“加速度”(03/18)
- ·產業互聯網成“兩會”熱詞(03/14)
- ·充分釋放浙江數字經濟動能(03/11)
- ·“雙十大”項目成杭州瓜瀝產業轉型升級(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