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富論:轉型升級要二三產并舉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4/8/27 13:45:42
產業轉型升級是中國經濟必須跨過的一道坎,也是各地政府產業政策的持續著力點。關于產業轉型升級的內涵,各方耳熟能詳的說法有兩個,分別為結構轉換和價值鏈提升。圍繞結構轉換談得最多的,是跳出傳統產業搞新產業;圍繞價值鏈提升的議論雖然多而雜,但大多盯著要素生產率做文章,強調提升要素產出率或資源配置效率。無論哪個內涵,最終均落在一個基點上,這便是技術創新。政府政策實踐中,兩個內涵則為一把抓,意在把老的“雙低”(低技術+低附加值)產業擠出去,引進新的“雙高”(高技術+高附加值)產業。
然而是否有人想過,一旦現有產業掀起技術創新浪潮,因而提升了效率,結果會發生什么事兒?一定是裁減人手因而減少就業機會。因為在企業和產業層面,這兩個變量互為因果,要么先減員后增效,要么先增效后減員。鼓勵產業技術創新,創新一旦形成氣候,接下去一定是大規模減員。一般的情形是,創新促發的技術進步大多帶有“希克斯勞動節約型”技術進步取向,以資本替代勞動,而鮮有“希克斯中性”的技術進步例子,即同時增加資本和勞動需求的那種技術進步。因為舍此難以增加人均產出提高勞動者報酬。與這一進程同步發生的,則是技術進步行業產品價格的下降,因為投入要素的效率提升了,單位產品成本下降了,產品價格必然會跟著下降。對于參與市場競爭的企業而言,只要投入產出效率提升,降價也能賺到預期利潤,這當是常識。
反過來看,那些未曾發生技術進步和創新的行業,其就業和產值相對規模不僅不會縮小,反而可能會擴大。原因不僅在于創新部門的相對規模縮小,而且還在于,未怎么創新因而未曾發生技術進步的行業,勞動生產率未曾增加,無法用資本替代勞動。行業單位產品的平均生產成本也不會下降,因而產品不可能降價,多數情形是漲價。漲價不僅意味著此類行業產值份額的增加,而且意味著其要素回報率的上升,進而工資上漲。
兩類產業一縮一減,其合成結果不難推斷:整個經濟系統中,未曾創新行業的就業和產值相對規模將趨于擴大,其產品的價格將趨于上漲。進一步看下去,便不難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現代經濟與產業系統,哪個部門率先發生技術創新,率先提高了要素生產率,其就業規模、產值規模便可能率先收縮。相反,那些未曾創新和技術進步的行業,其就業和產值規模則可能會增加。說得夸張些,誰率先創新誰率先收縮,甚至率先失去在勞工中的號召力。這種現象和創新初衷有些南轅北轍的意境。可謂一種悖論——技術創新的悖論。
創新悖論是美國經濟學家包默爾在上世紀60年代提出的,包默爾基于美國產業發展與結構變化的數據研究發現,二戰后不到20年間,美國制造業的技術創新和自動化,在大幅度提升要素生產率、降低了幾乎所有工業品的單位制造成本和價格的同時,其產值和就業的相對規模卻大為收縮。由戰后初期的40%左右降到20%多點。在這同時,服務業的規模大幅度擴張,產值與就業分別上升到70%和60%以上。后面的原因在于,服務業內部許多行業未曾有過大的創新和技術進步,無法以資本替代勞動。其中教育、醫療保健,以及政府服務等都未曾發生過實質性技術創新,有些行業的勞動生產率不升反降。最極端的例子要數文化部門,拍電影大片依然要用大量“群眾演員”,演奏古典音樂依然需要一定規模的樂隊!即便發生了信息技術革命,這些服務部門需要的人手不但未曾減少,反而增加了。經濟學家們把包默爾揭示的這種現象,以及據以提出的一種理論,稱作“包默爾病理”。
回頭來看,“包默爾病理”所描述的,實際上是先行工業化國家以往產業轉型升級走過的一種“常規”路徑,這種路徑被經濟學家稱作部門間“非平衡增長”的路徑。最有趣的非平衡增長表現,是率先發生技術創新部門的相對規模會收縮,這和企業層面的正好相反。在企業層面,哪個企業率先創新,哪個企業就有可能率先做大、做強。
回到中國產業轉型升級的現實選擇。這樣看技術創新也有重要的政策啟示:轉型升級必須兩個產業同時抓,抓三產比二產或許更重要。抓三產,吸引勞動力轉過去,會刺激二產減員增效因而轉型升級,而避免普遍的增效減員。兩相比較,前者對于社會穩定意義更大。這種路子中國改革開放早期就是。先在公有經濟系統外創造了一個迅速擴張的非公經濟系統,把公有系統的勞動力挖過來一些。而后再回頭改革公有系統,后者通過減員增效獲得了重生。
再說一遍,創新重點在服務業,服務業創新的重點在制度層面。僅抓制造業技術創新和轉型升級而不抓服務業創新,將導致“包默爾病”。不僅無法兼顧增長和就業,而且難以促成增長與公平兼顧。(作者為浙江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 趙偉)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浙江日報
相關閱讀:
- ·杭州大廈十年“躍城記” 打造商貿國企(09/11)
- ·杭州堅持數字經濟與工業經濟相融并進 (05/27)
- ·嘉興秀洲搶抓機遇打造數字經濟發展高地(05/23)
- ·浙江省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初顯成效(04/30)
- ·中小企業管理升級迫在眉睫(04/18)
- ·寧波這家老牌百貨徹底“改頭換面”(03/25)
- ·杭州西湖區創新創業跑出“加速度”(03/18)
- ·產業互聯網成“兩會”熱詞(03/14)
- ·充分釋放浙江數字經濟動能(03/11)
- ·“雙十大”項目成杭州瓜瀝產業轉型升級(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