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經濟轉型升級瓶頸如何突破?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4/12/29 14:49:17
“電商換市”“機器換人”“智慧城市”……以信息經濟為著力點的經濟轉型升級正在崛起,我們看到了傳統制造業在智能工業化大道上的奔馳,也看到了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迅猛,更看到了智慧城市所帶給老百姓的便捷。但發展當中所遇到的瓶頸也讓轉型升級的參與者們困惑,最大的問題是認可度不高、人才缺乏,以及觀念的轉變等。
智慧城市建設
缺乏統一標準
在發展信息經濟當中,智慧城市是其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現在每個城區都在搞‘智慧經濟’‘智慧城市’,可都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江干區發改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江干區是杭州最早試點打造“智慧城區”的樣板之一, “智慧丁橋”就是其在街道層面的首次嘗試。“或許是因為首次嘗試,所以這項工作的職能還都分散在各個部門,大家都是單軍作戰,各干各的,沒有形成數據共享,就很難借鑒經驗。”這名負責人表示,只有打破這種部門壁壘,才能加速。
除此之外,如何吸引社會資本參與也顯得尤為重要。“現在都是政府在投錢,而且投入很大。”該負責人認為,“智慧城市”建設的核心應該是大力發展當地的信息經濟,即智慧經濟。“如果能將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到中,將會更好地促進城市經濟的轉型升級。”
“智慧城市”最終的受益者是老百姓。“不能是我們想給什么就用什么,而是要找準老百姓的需求痛點,讓老百姓真正能獲得體驗享受和生活便利。”據該負責人介紹,杭州近期將出臺《杭州市智慧應用三年行動計劃》,“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如果頂層設計更加完善,并形成一些統一標準的話,對起到推動作用,也會給其他城市起到一些借鑒作用。”
機器換人
價格左右企業的選擇
“機器換人”也是今年浙江信息經濟發展的重頭戲。在杭州市經信委一項針對杭州120家工業企業的調查當中,超過94%的企業都將目光投向了“機器換人”。
“都認為這個非常好,但是真正使用起來的并不多,企業都還在觀望。”史陶比爾(杭州)精密機械電子有限公司機器人事業部副經理張振惠告訴記者,雖然史陶比爾2008年就已經進入中國,但目前的研發和產品的生產主要還是在歐洲,國內的市場剛剛起步。
究其原因,張振惠認為首先是價格。
浙江的經濟根本是民營經濟,其特點就是“草根性”,生產方式相對落后、行業領域非常廣、市場空間非常大,但對價格極其敏感。在國外,大家可以接受30萬元一臺的食品搬運機器人,但國內的接受程度只在10萬元左右。“企業也要算投入成本與節約成本的平衡點,如果看不到未來5年的發展,他們就不會選擇機器人。”王振惠說。
人才困境
技術型和意識型人才都缺乏
在采訪過程中,不少企業都反映了這樣的問題—人才困境。這同時包括兩個方面:“技術型”人才和“意識型”人才。
“至今為止,國內沒有辦法生產減速器,我們所有的機器人都要與國外合作。”杭州原動經濟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東升說,“減速器其實很簡單,就是材料、熱處理、精加工,但是國內基礎工業不過關,必須要通過進口,就會對整體的成本、周期等產生很大制約。”此外,高端的技術,必然對一線員工提出更高要求。
另一方面,雖然大家正在接受“機器換人”,但并不是說在生產線上換上了機器人,就叫做“機器換人”了,“如果沒有產業升級,單談‘機器換人’,和原來的情況也差不多。”省經信委的相關負責人坦言,“機器換人”的本質是以設備更新為載體的技術創新、工藝創新、管理創新,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
“可這樣系統的人才很缺乏。”不少企業主表示。
人才的缺乏問題,不僅在工業制造行業當中存在,在浙江經濟轉型的其他方面也存在。
就在前天舉行的第二屆中國淘寶村高峰論壇上,來自全國各地的淘寶村村長,既是來領獎的,也是來“吐槽”的。“說實話,村里電子商務也想搞大一些,和村里的特色結合起來,但是沒人呀,尤其是年輕的電商人才,只能停留在設想階段,零散地打仗。”臺州市仙居縣下各鎮黃梁陳村書記陳建陽無奈道。
農村電商
運輸不便阻礙發展
農民要觸網,是浙江電子商務發展的一個折射面,目前全省開設有各類網店90多萬家,“淘寶村”也有62個,“電商換市”在浙江正漸入佳境。像麗水“倪老腌”辣椒醬,更是創造了農村淘寶的一個神話。
可在這一過程中,新網農們遭遇了新問題—農村網店“土”不起來。
同樣在第二屆中國淘寶村高峰論壇上,阿里研究院發布了2014年淘寶村的研究報告,報告顯示淘寶村銷量最高的10類商品中沒一樣是涉農產品。
“太難堅持了,土特產成本高,市場又很小。”張曉今年大學剛畢業,返鄉創業就是看中了自家特產筍干和麻鴨。可今年國慶后,他的土特產網店還是轉變了裝修風格,首頁上出現的是流行服飾。
“土特產經營理念是綠色無污染,賣得快,存不久,每天都要挨家挨戶去收,人力、資金壓力非常大,運輸也極為不便。”張曉說,“做服裝生意就不一樣了,只需到鎮上聯系1-2家服裝廠,固定時間去挑選貨品就可以了。”服裝店兄弟兩個足夠支撐,而以前做土特產生意,沒六七個人是做不起來的。
不少淘寶村村長表示,交通受限、觀念沒有轉變、土特產受眾面窄都阻礙了農村電商的發展。
觀點
應該更全面、更深層次地去認識和理解轉型升級
面對浙江轉型升級當中存在的一些困惑,浙江省國際金融學會會長、浙江大學金融投資研究中心主任金雪軍認為,應該更全面、更深層次地去認識和理解轉型升級。
“在產業升級過程中,生產技術和生產條件會隨之提高,機器是這個過程中的一個部件,機器換人和產業升級兩者是要結合起來看,它應該服務于產業升級。”金雪軍認為,隨著勞動力成本的提升,產業升級意味著企業規模擴大,用產業升級去稀釋機器換人的成本,對企業來說才能做到利潤最大化,“如果從靜態角度去講機器換人,那是不現實的,產業不升級,原來的生產線都已經很成熟,突然要換掉整套設備,企業成本勢必會大大增加。”
至于其中的人才相對匱乏,金雪軍認為,信息經濟是信息技術應用和信息產業結合的一個全新課題,“這方面的人才并不是一個專業、一個領域能培養出來的,信息經濟所涉及的領域有信息技術、信息產業、金融、貿易等,高校可以開課題,去培養這方面的交叉型、混合型人才,才是解決人才匱乏的最好途徑。”
同樣的人才解決方案也適用于電子商務發展。針對電子商務發展問題,阿里巴巴集團資深總監余向海認為,對很多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較好的地方來說,暢通的物流等基礎設施和從事網絡銷售的人才,都是不可缺少的因素,但并不是所有農村地區都有這樣的條件。在很多地方,尤其是一些交通條件相對落后的山區,對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制約重重,“這些更需要政府以及創業者共同關注和解決。”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杭州網
相關閱讀:
- ·杭州大廈十年“躍城記” 打造商貿國企(09/11)
- ·杭州堅持數字經濟與工業經濟相融并進 (05/27)
- ·嘉興秀洲搶抓機遇打造數字經濟發展高地(05/23)
- ·浙江省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初顯成效(04/30)
- ·中小企業管理升級迫在眉睫(04/18)
- ·寧波這家老牌百貨徹底“改頭換面”(03/25)
- ·杭州西湖區創新創業跑出“加速度”(03/18)
- ·產業互聯網成“兩會”熱詞(03/14)
- ·充分釋放浙江數字經濟動能(03/11)
- ·“雙十大”項目成杭州瓜瀝產業轉型升級(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