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新型企業想要持久創新 合理的規模是40-60人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5/3/23 15:19:40
最近馬云很忙,剛從歐洲兜了一圈,當了回“中國第一買手”,21日又飛回北京,參加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并在20人午餐會上擔當主講。
據了解,參加20人午餐會的嘉賓都是各界大佬,比如:聯合利華公司董事會主席邁克爾·泰斯庫、德意志銀行聯席首席執行官于爾根·費琛、力拓集團首席執行官山姆·威爾士、普華永道全球主席戴瑞禮、波士頓咨詢公司全球董事長漢斯-保羅·博克納等等。
面對這些人,馬云選擇的演講主題是:DT時代(數字時代)的特色。
互聯網經濟
缺失的重要部分是什么
在歐洲行德國站時,馬云表示自己回到漢諾威,是為了找到互聯網經濟缺失的那重要一部分。他說:“過去20年,互聯網非常成功,但是我發現一個非常奇怪的事情,很少有互聯網公司能健康地、平靜地活過3年。”他認為,這意味著大部分互聯網公司只有“蜜日”、“蜜周”,他們甚至沒有“蜜月”。問題在哪里?缺了什么?
回來后的第一次公開演講,他分享了這次尋找到的答案。
馬云說:“第一次工業革命誕生了‘工廠’,第二次工業革命因為電的廣泛使用產生了‘公司’,本次技術革命誕生的物種則是‘平臺(型企業)’。我們要把公司看做一個平臺,而不是上世紀那樣的公司。平臺要能驅動員工、用戶和客戶(中小企業),令他們獲得更好服務,更加具有創意;平臺型企業不應該是金字塔型的結構,不是一個人自上而下按下按鈕。”
新型企業想要持久創新
規模最好40~60人
馬云提出,未來新型企業假如要保持持久創新,40~60人是一個合理的規模。
為什么?“創新總是來自外在,大公司很多時候會扼殺好主意,因為太多的組織系統和條條框框約束了創造力。如果你真的希望更加創新,保證你的團隊大小在40~60人之間。”他說。
同時,他也透露阿里巴巴內部正在設計一套體系,以保證組織變得更小,更靈活。不過,這樣的架構,令平臺型企業的文化與人才變得極為關鍵。在他看來,阿里巴巴的核心資產,不是房產,是人才。保持企業的文化和價值觀不能依賴一個人,而是需要一個合伙人制度,這樣,阿里巴巴才能生存102年。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錢江晚報
相關閱讀:
- ·倫敦奧運存創新環保理念 場館可拆卸再(07/03)
- ·杭州濱江“高度”:創新為先 鍛造國際化(09/25)
- ·杭州余杭倉前:在創新發展之路上華麗蛻(09/20)
- ·玉環2家創新綜合體捧回“臺州牌”(09/20)
- ·2019 DEMO CHINA創新中國·未來科技節昨(09/19)
- ·杭州創業創新:釋放經濟高質量發展強勁(09/18)
- ·杭州拱墅區新增首家市級產業創新服務綜(09/18)
- ·寧波北侖科創園:聘任“創業導師” 解碼(09/16)
- ·專家學者支招小微企業園高質量發展(09/16)
- ·慈溪市一綜合體列入寧波市年度產業創新(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