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區轉型升級邁大步 2015上半年主要經濟指標“雙過半”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5/7/10 14:35:05
2015年上半年,杭州市西湖區緊緊圍繞“建設美麗幸福的首善之區”目標,扎實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深入實施“五大戰略”,全力推進“六區”和“兩鎮兩谷”建設,主要經濟指標實現“雙過半”目標,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繼續保持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
經濟實力持續增強
上半年,西湖區完成財政總收入106.46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2.5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5.36%、13.9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03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4645元,同比分別增長9%、10.3%。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43億元、服務業增加值292億元、信息經濟增加值11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9.5%、11%和25%,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上升到85%;引進市外到位資金103.85億元,實際利用外資3.64億美元,分別完成年計劃的62.56%,66.13%;實現自營出口總額12億美元,完成年計劃的51%;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19.9億元,同比增長2.5%;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8億元,同比增長6%;完成規上工業銷售產值106.7億元、規上高新技術產值55.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3%和1.9%。
與此同時,“十二五”規劃主要指標完成進度符合發展預期,4大類22項指標中有16項指標已達到或超時間進度要求。
轉型升級成效明顯
●信息經濟走在前列。不斷優化產業規劃布局,重點發展云計算和大數據、電子商務、物聯網等產業,目前全區已集聚信息服務業企業3300家以上。
●文創產業比重攀升。成功舉辦2015中國數字閱讀大會等活動,鳳凰大廈建成投入使用,中國(浙江)影視產業國際合作實驗區等項目進展順利,和創園等4家區級文創園正式掛牌,宋城演藝和華策影視再次入選“全國文化企業30強”。上半年文創產業增加值預計120億元,占比35%以上。
●旅游休閑亮點紛呈。以節促旅、以旅富農,成功舉辦開茶節、西溪花朝節等節慶活動,持續推進風情小鎮、美麗鄉村、旅游特色村、特色民宿等項目建設。1至6月,預計接待游客600萬人次,預計實現旅游總收入10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0%、20.3%。
●樓宇經濟支撐有力。1至6月,全區136幢產稅樓宇實現總稅收40.91億元,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4.8億元,占全區財政總收入的38%和一般公共預算的39%。培育億元樓9幢,千萬元樓52幢,黃龍時代廣場成功打造“十億元樓宇”。
●科技創新成效明顯。深化與阿里巴巴等名企的戰略合作和區校合作,上半年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分別達4600件、2700件,繼續保持全省領先地位。7個創新創業平臺被認定為杭州市首批“眾創空間”,并全部被納入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管理體系,數量居全省之首,占全市一半。
●金融財富加快集聚。充分發揮黃龍商圈、西溪商圈等主平臺作用,積極打造互聯網金融創新創業基地、互聯網金融大廈。1至6月金融類企業實現財政總收入8.19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7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43%、221%。
●都市農業特色凸顯。以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為目標,“一綠一紅”茶產業品牌效應凸顯,“西湖龍井”公共品牌價值繼續位列前茅,達到58.2億元,“九曲紅梅”帶動了雙浦紅茶發展,增加了茶農收入。1至6月休閑農業接待游客123.57萬人次、營業收入1.24億元,同比增長29.45%和9.29%。
●招大引強成效顯著。1至6月,全區共引進5000萬元以上項目79個,到位資金89.86億元;引進億元以上項目43個,到位資金71.53億元;引進500萬元以上浙商回歸項目90個,到位資金45.45億元;共引進產業項目329個,到位資金64.41億元,其中信息經濟項目180個,文化創意項目106個,分別占比54.71%和32.21%。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共征集海外高端人才項目185個,評選產生區“325”計劃項目35個,成功承辦國家“千人計劃”專家聯誼會2015年第一次執委會擴大會議。
●特色園區加快轉型。深入實施“四換三名”,通過舊廠房舊樓宇改造、探索推廣“福地3.0連鎖辦園”模式、與學校合作辦園盤活閑置校舍資源等方式,推動36個產業園區轉型升級、做大做強、創新發展。
●改革創新持續深化。加快“西湖改革八條”落地見效,繼續推動各領域體制、機制和工作創新,加快推動“四單一網”、綜合考評完善等工作,形成了一系列改革成果。
平臺項目全力推進
●云棲小鎮:引進各類涉云企業180余家,西湖大學籌備工作有序推進,創新牧場“淘富成真”項目開始運營,“數夢工場”、阿里云、富士康專業團隊正式入駐,全省特色小鎮規劃建設推進會順利舉辦,成功舉辦工業4.0和云計算大數據展覽,杭州•云棲大會場館啟動建設。
●龍塢茶鎮:全面拆違成效初顯,加緊推進核心區和10個“美麗鄉村”的方案設計及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工作,國際茶博城等項目進展順利。同時,之江新城征遷、做地、出讓、開工、竣工“五個一批”項目系統推進,國際金融會展中心、水晶城等53個重點產業項目進展順利,象山大廈等4個留用地項目完成竣工驗收,紫之隧道、地鐵6號線之江段等交通路網項目加快建設,西湖二院遷建、轉塘中學、轉塘一幼等民生項目有序推進。
●西溪谷:西溪路古墩路以東區域,產業、道路基本建成,芝麻信用公司、網金所注冊落戶,阿里巴巴網商銀行、浙商創投、珀萊雅總部等項目有序推進;西溪路古墩路以西區域蓄勢待發,中國書法主題公園完成方案設計和控規調整上報,一期游步道已建成,留下千年古鎮、馬家塢整治工程加快推進。
●杭州云谷:城市總規調整正式報國務院審批,正在深化城市設計和產業規劃,大力開展基礎設施建設、環境綜合整治和拆違控違,阿里云計算公司及首期產業園落戶云谷。
環境生態持續提升
●全力推進五水共治。實施120個工程類治水項目,嚴格落實“河長制”,33名區級河長帶隊,對全區159條河道的涉河違法行為開展聯合執法行動。上半年累計拆除涉河涉水違建1425處、19.36萬平方米,全面開展主城區河道“堵口”行動,完成12條河道、121個排污口整治,有效改善河道環境和水質。大力開展面源污染整治,350家畜禽養殖場已全部關停。21個行政村生活污水處理項目全面動工。
●深入推進“三改一拆”。加快推進3個無違建街道和71個無違建村社創建工作。舊住宅區改造、城中村改造整治、舊廠區改造、拆違,分別完成全年任務的59.34%、81.2%、144.08%、73.86%。
●強勢推進重點部位整治。以白沙泉區塊等“城中村”為重點,加快研究整治方案,蘭家灣區塊改造初見成效。突出抓好之江地區“五口三路”和轉塘核心區塊10項綜合整治。
●高標準推進城鄉一體化管理。加大農村地區和城郊接合部城市管理力度,推動精細化管理延伸覆蓋,提升城市管理智慧化水平。加快停車場庫建設,開展翠苑五區等4個老小區交通綜合治理。
民生保障不斷改善
●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城鄉居民養老保障參保率、醫療保險參保率分別達99.65%、99.84%。33家長者服務中心新建改擴建項目順利推進。推進“三社聯動”工作機制。重點打造翠苑一區等村社示范品牌,加快建設以“鄰里之家”為平臺的社區社會組織聯合會。提高殘疾人生活和服務保障水平,扎實推進殘疾人康復工程。
●推進教育均衡發展。完善名優教師交流共享機制。穩步擴大名校資源布點,新開辦小學1所、幼兒園3所。成功創建省首批教育技術裝備規范管理示范區。
●完善醫療衛生配套設施。西溪、三墩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加快推進,繼續推行醫養護一體化智慧醫療服務,扎實做好國家衛生城市復評工作。
●深化文體惠民。農村文化禮堂和城市文化公園建設扎實推進,舉辦基層文化走親“321”工程等10項文化活動和區首屆非物質文化遺產節、第五屆群眾文化藝術節,弘揚本土特色文化。開展全民健身活動17場次,通過深化學校場地向社會開放、升級健身管理平臺等,推動群眾體育發展提檔升級。
●維護社會穩定。全面深化法治西湖建設,全力推進司法體制機制改革。全力保障食品安全。深化“一網三中心、三全十服務”模式和無邪教創建工作,實現“平安西湖”七連冠。
組織建設全面加強
●認真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區領導以及各單位主要負責人層層講黨課,專題黨課已開展109次。建立“四風”問題日常整治機制,持續抓好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整改落實。
●嚴明黨紀黨規。深入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兩個責任”,加大腐敗案件查辦力度,共立案32件,黨紀政紀處分32人,涉嫌犯罪移送司法機關處理1人,嚴肅懲治違紀違法行為。堅持抓早抓小,開展“學黨章、守紀律、講規矩”主題教育活動,切實加強黨性黨風黨紀教育。深化作風建設,持之以恒抓好正風肅紀,開展檢查83次,發現問題57個,下發通報18起,效能問責32人。
●加強干部隊伍建設。區四套班子帶頭深入基層村社開展“三為民”活動。采取“兩推薦、兩考察、兩核實”,大力選拔政治品行過硬、能夠駕馭全局、敢抓敢管敢擔當的“獅子型”干部到“一把手”崗位。對全區182個村社黨組織書記采取“支書講、集體議、比成效、評星級”等方式提升培訓實效,表彰了一批優秀村社書記。積極做好在職黨員進社區服務活動,全面推廣“黨群服務微平臺”,認領及完成微心愿425個。
●提升兩新黨組織建設工作水平。圍繞打造“和合共同體”,深化青春黨建主題,黃龍國際商務中心等樓宇黨建品牌進一步打響。全面開展藍領驛站建設。“雙孵化器”建設經驗成為杭州市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的案例。
下半年美麗幸福的
首善之區蓄勢待發
下半年,西湖區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和省市委全會精神,緊緊圍繞“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以“八八戰略”為總綱領,堅持以“干在實處永無止境,走在前列要謀新篇”為總要求,以深入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為強大動力,奮力譜寫建設美麗中國杭州樣本的西湖篇章,深化“五大戰略”、加快“六大發展”,全力實現“美麗幸福的首善之區”各項事業更進一步更快一步。
堅持轉型升級,加快“率先發展”
●突出“一號工程”。緊緊抓住省市大力發展信息經濟和杭州創建“兩區”戰略機遇,實施三年行動計劃,加快“兩鎮兩谷”建設,全力打造智慧產業新興區。
●做強優勢產業。推進信息經濟與優勢產業融合發展,不斷完善“1+6”現代產業體系。
●擴大有效投資。抓緊謀劃、立項、開工、竣工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確保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以上。
●實現區域升級。之江要快發展,雙浦沿江生態產業帶要快啟動。黃龍商圈要做優品質,西溪商圈要做濃氛圍。多園要快提升。
●深化改革創新。堅持實干導向,堅持問題導向,堅持成果導向,形成長效機制,推動全區工作。
堅持“打好組合拳”,加快“轉型發展”
●“兩美”創建爭當示范。以“山清水秀、天藍地凈、綠色低碳、宜居舒適、道法自然、幸福和諧”6個方面為主要標志,加大環境綜合治理力度,扎實推進7大類116個項目。
●“五水共治”標本兼治。確保汛期安全抓治水,強化責任抓治水,形成合力抓治水,統籌推進治“五水”。
●“三改一拆”一抓到底。狠抓違建整治,強化源頭防控,堅持拆用結合。
●重點整治快出形象。啟動白沙泉區塊、古蕩灣新村、益樂村、古蕩鎮村、五聯、駱家莊等“城中村”綜合整治,完成蘭家灣區塊整治主體工程。加快轉塘核心區塊周邊整治,全力推進“五口三路”整治,深入開展“五氣共治”和“城市四治”,加強數字城管問題處置和生活垃圾“三化四分”工作,不斷優化區域環境。
堅持有機更新,加快“品質發展”
●加快拆遷騰空間。緊盯重點區域重點項目,推行“整村連片”拆遷,確保完成市區兩級“雙清”工作目標。要加快做地出地,堅持“優地優用、熟地快出”,全面完成年度目標。
●加大建設強配套。要抓重點項目。推進浙商文化中心建設,確保彌陀寺公園年底前基本完成土建施工,配合做好文一路地下通道建設,大力實施停車場庫和交通路網等配套工程。抓好回遷安置和配套完善。
●加強管理優環境。加大農村地區和城郊接合部城市管理力度,推動精細化管理延伸覆蓋,完善城市管理一體化監管養護機制,深化農村地區環境衛生長效管理,實現清潔直運全覆蓋;建立健全“四位一體”智慧化城管模式,提升城市管理智慧化水平。
堅持為民惠民,加快“協調發展”
社會保障要實現新發展。幸福養老要呈現新亮點。均衡教育要開創新局面。“健康西湖”要取得新成績。文體惠民要培育新品牌。社會治理要探索新路徑。法治西湖要收獲新成果。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浙江日報
相關閱讀:
- ·杭州大廈十年“躍城記” 打造商貿國企(09/11)
- ·杭州堅持數字經濟與工業經濟相融并進 (05/27)
- ·嘉興秀洲搶抓機遇打造數字經濟發展高地(05/23)
- ·浙江省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初顯成效(04/30)
- ·中小企業管理升級迫在眉睫(04/18)
- ·寧波這家老牌百貨徹底“改頭換面”(03/25)
- ·杭州西湖區創新創業跑出“加速度”(03/18)
- ·產業互聯網成“兩會”熱詞(03/14)
- ·充分釋放浙江數字經濟動能(03/11)
- ·“雙十大”項目成杭州瓜瀝產業轉型升級(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