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構建網絡監管新格局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5/8/20 13:58:14
今年以來,浙江省工商局針對消費者、經營者和社會大眾反映強烈的電子產品、汽車配件、服裝鞋帽、兒童和老年用品、農資及其他具有各地特點的重點商品和突出問題,著力加強網絡商品交易行為監管,探索建立社會共治的網絡監管新格局,凈化了網絡購物環境,有力維護了消費者和經營者的合法權益。
浙江省工商局系統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國家工商總局的部署要求,先后開展了打擊網絡購物領域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等多次網絡市場專項整治行動,不斷規范網絡交易秩序。近兩年,全省工商部門在網絡市場執法中,共檢查網站41.49萬個,立案查處網絡案件2183件,責令整改網站2702個,有力地震懾了網絡違法經營者。
通過大數據分析、社會征集、網上投訴舉報、聯合省內知名企業共同打假等多種方式,浙江省工商局多渠道、多途徑收集案源線索,依法查處一批利用網絡進行虛假宣傳、不正當競爭、商標侵權、違法廣告、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等違法行為,特別是跨區域、規模大、社會影響惡劣的特重大網絡違法案件。
借助大數據分析優勢,浙江省工商局精準定位目標,開展網絡打假行動。“近期開展的2015紅盾網劍專項行動是省工商局與阿里集團雙方推進落實打假合作協議,共同向社會表明打擊網絡售假行為鮮明態度的一次展示。”浙江省工商局副局長方金土說。
此前,為嚴厲打擊假冒“網貨”,浙江省工商局與阿里巴巴就曾聯合簽署了聯合打假合作協議,共建打擊互聯網領域侵權假冒違法行為協作處理、案件協查、數據信息共享等協作機制。
“省工商局通過外網向社會大眾公開征集網絡違法案件線索,向高校學生等重點消費人群定向征集案件線索,調動消費者的主動參與積極性,集全社會之力共同打假。”方金土說。他表示,今年的紅盾網劍專項行動采取多種方式途徑來獲取網絡案件線索,除了與網絡交易平臺合作,充分運用平臺的大數據外,還發出社會征集令,向網絡消費者公開征集一批案件線索,發揮商標權益人自我維權優勢,開展與省內知名企業聯合打假,由其協助提供一批案件線索,還有從工商部門日常監管和投訴舉報系統數據庫中,梳理篩選一批案件線索。
同時,浙江省工商局歸集整合已掌握的工商監管信用信息資源,公示網站、網店信用情況,供社會公眾和消費者查詢,為消費者提供便捷的主體身份認證、信用信息查詢及消費預警服務。該局還積極構建與相關監管部門、網絡交易平臺信息互通共享機制,在網絡交易平臺公示相關信息,推動建立對失信主體實行聯合信用約束懲戒機制,在網絡市場中形成守信者“走遍天下”,失信者“處處受限”的社會氛圍。
“作為網絡市場監管職能部門,一定要主動適應這種互聯網發展新變化,轉變監管思維,創新監管方式,提升監管效能。要從依靠單一部門監管轉向尋求社會多方共治,通過與其他執法部門協作、聯合網絡平臺、爭取企業協助、鼓勵消費者參與等方式,積極構建‘政府監管、企業參與、行業自律、社會監督’四位一體的社會共治新格局。”方金土表示。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中國工商報
相關閱讀:
- ·“互聯網+監管”方案助力數字中國建設(05/09)
- ·網上購物監管線上線下政企合作 營造誠(11/30)
- ·工商總局關于加強網絡市場監管的意見(11/10)
- ·我國2292萬用戶感染移動互聯網惡意程序(05/28)
- ·2014年網絡市場監管工作年度報告(05/07)
- ·10月10日起 遭遇網絡誹謗可直接起訴網(10/10)
- ·上海加強網絡交易信息監管(09/10)
- ·央行回應:網絡支付限額多少將聽取用戶(03/25)
- ·蘋果網上商店淘寶網亞馬遜等被納入監管(06/26)
- ·網絡經濟新藍海改變生活格局(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