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大江東出臺人才新政20條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5/9/8 15:18:03
2015年2月,杭州大江東臨江高新區正式升格為國家級高新區;2015年8月,臨江國家高新區成為杭州獲批建設第十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主戰場之一。短短半年時間,臨江國家高新區就實現“二連跳”的飛躍,為高新區的創新驅動發展注入了強勁的動力,更為杭州大江東產業集聚區的跨越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創新驅動,人才引領;產業集聚,人才支撐。契合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發展,推進臨江國家高新區強化創新驅動以升促建,招才引智是大江東的必然選擇、必由之路。
為廣聚全球英才,眼下,大江東正式出臺《實施杭州大江東產業集聚區(臨江國家高新區)“潮涌江東”人才工程加快區域化人才高地建設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20條人才政策成為打造大江東全力打造人才洼地的“制勝法寶”。
20條人才政策共四部分內容,分別對總體思路、人才引進培育、配套激勵和工作保障進行了具體闡述。
產業聚人才人才促產業
2015年是大江東產業集聚區完成“一個主體、一個平臺”體制調整的開局之年,為實現“再造一個杭州工業、再造一個杭州新城”,開創“六年翻兩番,五年見新城,全面創一流”的新局面,目前大江東布局的“7+X”產業園已經初現輪廓——汽車及零部件、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機器人裝備、生命健康、智能軌道交通和臨空七大產業園,和科技創新產業園、總部經濟產業園、文化創意產業園、職業培訓產業園等“X”個戰略培育產業園。今后,大江東將依托產業集聚的“磁場效應”,堅持“以產業集聚人才、以人才引領產業”,立足產業做好人才文章,促進人才集聚與產業集聚的聯動發展。
立足于“1+2+X”產業導向,圍繞打造“7+X”產業園目標,大江東將重點引進和培育大江東產業集聚發展急需的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主導產業緊缺人才、高技能人才和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等重點領域人才,充分發揮人才資源對產業發展的引領和支撐作用。
“五大計劃”引育重點人才
此次大江東人才政策支持力度空前,著眼于創新驅動發展、產業集聚區發展、產城融合發展,推進實施海內外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領軍計劃”、主導產業緊缺人才“集英計劃”、高技能人才“雄鷹計劃”、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金領計劃”和社會事業重點人才“同心計劃”等“五大人才計劃”。
對于特別突出的創新創業項目實行“一事一議”,是立足國家高新區和產業集聚區獨特優勢,實施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領軍計劃”的重要內容之一。該計劃以“帶進重大項目、帶領關鍵技術、帶動新興學科、帶引產業發展”為重點,將根據人才層次、產業導向、項目評估、市場預期等條件實施,對高層次人才團隊創新創業項目評審機制進行綜合評定,分為Ⅰ、Ⅱ、Ⅲ三類,分別給予相應資助。其中,項目資助最高達800萬元,2年內金融扶持最高達1000萬元。
在住房保障方面,大江東也對國內外鼎尖人才“一人一議”。對屬于杭州A、B、C、D、E五類高層次人才的,在享受市級購(租)房補貼政策的同時,還可疊加享受集聚區30—60萬元的補貼,或市、區兩級每年18000元—30000元的租房補貼。
“集英計劃”突出緊缺性和實用性原則。今后每年年初,大江東將發布主導產業緊缺專業目錄,實施主導產業緊缺人才政府薪酬補貼制度;對正高級專業技術人才、博士研究生、副高級專業技術人、碩士研究生進行相應薪酬補貼。
高技能人才隊伍決定了大江東轉型升級的高度和廣度。“雄鷹計劃”立足大江東產業轉型升級迫切需求,將建設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高技能人才隊伍。
“金領計劃”則立足大江東企業可持續發展實際,將通過成長培訓、教育補貼等形式,加快建設一支懂管理、善經營的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
為加快教育衛生事業人才、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和農村優秀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同心計劃”將突出“產城融合”,注重“生態發展”,對專業化、職業化的社會事業重點人才提供培訓機會,并給予一定的住房保障。
此外,大江東還將圍繞“靈活用才”工作思路,支持用人主體以智力引進、智力借入、項目合作、崗位聘用等多種形式引進國內外高端人才和項目,加大國內外智力柔性引進力度。為妥善解決高層次人才和中級人才的居留落戶、子女入學、醫療衛生保障等問題,《意見》也建立完善了人才房、購房補貼、租賃補貼、企業整體申購等多元化的安居保障體系,通過建設國際化人才社區,多渠道解決人才住房保障問題。
扶持激勵高中端“全覆蓋”
留住人,才能留住人才。大江東此次特別出臺住房保障政策,收益人才從高層次人才拓展到中級人才,保障覆蓋面一再拓寬。除對高層次人才的相應住房保障之外,針對中級、碩士、技師人才,由區財政給予3年內每人8000元/年租房補貼。主導產業緊缺人才薪酬補貼政策觸角也延伸至“985”、“211”工程等院校全日制本科畢業生。
加強人才激勵培養也尤為重要。針對自主申報的“國千”、“省千”、市“521”人才,大江東分別給予120萬元、100萬元、80萬元配套獎勵。對從集聚區外引進的帶技術、項目、資金的“國千”、“省千”和市“521”人才,分別給予70萬元、50萬元、30萬元配套獎勵。建立人才榮譽制度,每年開展“大江東創新創業人才”和“重才愛才先進單位”評選;每三年開展“大江東智慧英才”、“領軍型人才團隊”評選,分別給予人才個人、人才團隊30萬元的獎勵。
大江東還將深化與國內外高校、科研機構的戰略合作,在建站(所)運行經費補助、場地租金補助等方面給予支持,吸引高校、科研機構入駐。同時,大力推進院士專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設,對省、市級院士專家工作站分別給予80萬元、50萬元配套資助,被評為市級優秀院士專家工作站一次性給予20萬元資助;對國家級、省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別給予50萬元、30萬元配套資助。
配套保障穩固人才高地
做好配套服務是建立大江東人才洼地的“后勤保障”。
為加大創業融資扶持,大江東每年將安排政府引導資金,特別設立創投基金和主導產業基金,做大融資扶持資金總量,引導社會資本投資人才項目和企業。同時,相應的產業基金、創投基金等管理辦法也已應運而生。
為優化人才服務,大江東將設立高層次人才信息庫,實行動態管理,精準掌握高層次人才情況。同時,成立大江東人才服務中心,組建專業化服務團隊,為高層次人才提供“一站式”優質服務。此外,建立完善委領導聯系優秀人才制度,健全人才服務專窗、人才服務例會、項目審批待辦服務等制度,爭做人才服務最優“店小二”。
把科技成果轉變成實實在在的效益,是引進人才的終極目標。今年7月出臺的17條《關于實施“一號工程”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政策意見》,便是大江東為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提供的政策保障和強勁支撐。在此次“人才政策20條”中又再次提出,“鼓勵人才帶高新技術研發成果、專利技術等自主知識產權項目在集聚區實現轉化和產業化。”其中,創新創業人才和團隊創辦企業,其技術成果可作為無形資產入股,所占注冊資本比例最高可達到100%;對科技成果完成人和為科技成果轉化作出重要貢獻人員的獎勵,不受事業單位績效工資總額限制。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杭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