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礪四十載 西湖經濟在轉型升級中實現跨越發展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8/11/27 14:37:20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關于經濟領域的深化改革開放作出了系列重要指示。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改革開放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不斷擴大對外開放、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國發展不斷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寶。
改革開放40年,西湖區搶抓發展機遇,持續優化產業結構,加快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不斷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就。
1988年至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從3.98億元增加到1121.11億元;1984年至2017年,財政總收入從0.21億元增加到245.23億元;1990年至2017年,三次產業比重從28.2:46.0:25.8調整為0.3:9.9:89.8;1984年至2017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0.5億元增加到627.43億元……一組組數據無不展示著西湖區改革開放40年的豐碩成果。
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區、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一項項殊榮無不書寫著西湖區改革開放40年的壯美篇章。
紫金港科技城、之江新城等“2+X”體系建設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優質平臺;阿里云、螞蟻金服等知名企業引領著云計算、互聯網金融等新興行業發展;白沙泉并購金融街區、龍塢茶鎮·九街相繼開街,三墩鎮蘭里景區開園,城鄉經濟轉型升級取得顯著成效……一處處改變無不見證著西湖區改革開放40年的非凡歷程。
櫛風沐雨的40年,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西湖大地發生著驚鴻巨變。40年來,風起云涌的造城運動,深刻改變著城市格局,而城市規劃和政策引導,也成為經濟發展、產業轉型和商業集聚的風向標,推動著城市的崛起與繁榮。其中,黃龍商圈、云棲小鎮、紫金港科技城三個區域的發展之路在西湖區改革開放進程中具有很強的代表性。
黃龍商圈——從農業經濟到樓宇經濟
縱觀20年以來西湖商業的發展軌跡,從商場到商街,從商街到商圈,由點到線,由線到面,歷經時代變遷,伴隨格局演變。說起西湖商圈的發展,繞不開黃龍商圈。
杭州真正意義上的商務中心起步于黃龍。1983年,杭州“西界”延伸到教工路附近,黃龍迎來發展機遇期;浙江大學、浙江工商大學等知名高校環繞,人文氣息濃郁;這里曾是浙江IT產業最大的集聚地,吸引了大量IT創業人群;這里還是最早開建的高端寫字樓群,吸引眾多國內外知名企業入駐……黃龍商圈的崛起見證了西湖區改革開放40年來前中期經濟發展取得的成效,特別在樓宇經濟的探索和完善中更具標志性意義。
黃龍周邊的地塊開發較晚,到上世紀90年代初,附近居民還是以農業為主。“村里變化最快是在1986年后,隨著大量外來務工人員出現,有的村民開起了小旅館,有的出租給打工者,大部分家庭的年收入到了十萬元。”黃龍股份經濟合作社書記、董事長周建榮說。
1997年,黃龍的發展軌跡發生了大轉折。這年6月,省體育局正式啟動黃龍體育中心征建工作,黃龍商圈的核心區塊——黃龍體育中心啟動建設。它的誕生為黃龍商圈加速了人員集聚、促進了對外交流、推動了經濟繁榮。更重要的是,此后,黃龍世紀廣場、公元大廈等13幢高端寫字樓圍繞中心拔地而起,為黃龍商圈樓宇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隨著黃龍體育中心征地,黃龍洞村回遷到黃龍世紀苑居住,舒適的居住環境、逐年遞增的房租收入、拔地而起的樓宇……這是當年住茅屋的黃龍洞人做夢也想不到的。
2000年后,樓宇經濟逐漸成為經濟轉型發展的主陣地,區委區政府提出樓宇經濟轉型升級戰略,以黃龍商圈為龍頭加大樓宇資源整合力度,打造特色精品樓宇,為地區經濟持續轉型升級積蓄原動力。
最早形成完整產業鏈的黃龍商圈在西湖區城市發展新經濟過程中發揮著巨大作用,在此后10多年的時間里,以黃龍商圈為主的樓宇經濟新型業態邁入發展快車道。2010年,商圈內的新湖商務大廈成為全省首幢稅收超4億元樓宇;2013年,世貿中心成為全區首幢稅收突破6億元樓宇。從2014年開始,13幢樓宇中,每年都成功打造稅收“億元樓”5幢、“千萬元樓”7幢。2010-2017年,黃龍商圈累計引進企業1391家;財政收入從5.66億元增長至15.83億元,增幅達180%;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從3.61億元增長至7.5億元,增幅翻番。
西湖區還以公元大廈為核心區域打造股權投資產業集聚區,發展股權投資業,形成以點帶面的轉型升級鏈。“2012年,該大廈成為了西湖區首幢被授牌的‘西湖區創投大樓’,以浙商創投、中證大道為代表的股權投資企業紛紛顯示出強勁的稅收效應。”靈隱街道辦事處副主任胡杰說。
同時,黃龍商圈積極探索特色產業發展道路,引進和發展包括會計、審計、設計等在內的各類中介服務機構,構建良好的中介服務體系。2013年,嘉華國際、黃龍世紀廣場、聚龍大廈、世貿中心所在區域成功掛牌全省首個中介服務業集聚區,中介服務業成為黃龍商圈重要稅收產業之一。
為更好地推動和引導商圈發展,2006年10月,全省首個商務圈黨委——黃龍國際商務中心黨委掛牌成立。商圈黨委成立后,把黨建工作融入企業發展中來推進,使黨組織逐步成為企業發展的推動者與和諧社會建設的組織者,促進黨建工作與區域性非公企業的和諧發展。“我們還專門成立樓宇服務中心和黨員服務中心,為企業提供優質便捷服務。”胡杰說。
在胡杰看來,黃龍商圈的崛起占盡了天時地利:地理位置優越、文化底蘊深厚、配套設施完善、商務體系完整、政府政策引導、樓宇品質優秀等,眾多良好條件使黃龍商圈脫穎而出,成為與武林CBD、錢江新城并駕齊驅的杭州三大商業寫字樓集群。
黃龍商圈的崛起還帶動了周邊經濟的發展。“隨著黃龍商圈聚合度、融合度的提升和影響力的增強,許多企業會選擇商圈周邊的寫字樓。而有的企業發展壯大后,需要更大的辦公空間,我們就建議他們選擇我區其他寫字樓。”胡杰說。
城市的變遷伴隨著商圈格局的演變,商圈發展印證著城市的發展軌跡。黃龍作為西湖區商務中心的起始地、經濟風向標,在西湖區經濟發展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而新時代的黃龍將煥發更多新活力,在西湖未來經濟社會發展中釋放更大能量。
云棲小鎮——從“爛尾”工業園到全國首個特色小鎮
從傳統工業園區“蛻變”而來的云棲小鎮,以全新的運作模式和生態產業為浙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全新探索,并成為國內特色小鎮的代表和建設樣本之一。它的誕生和快速崛起已成為改革開放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的一個成功實踐。
云棲小鎮在同云計算發生聯系前,其前身的轉塘科技經濟園是一個先天不足、后天發展不佳的“爛尾產業園”。“2012年前,這里主要以機械加工、紡織等傳統型產業為主,產業層次低、集聚效應不明顯、生產要素成本提高……園區發展面臨著諸多問題。”云棲小鎮相關負責人說。
發展工業前途黯淡,困境中的轉塘科技經濟園開始將目光轉向還處在萌芽狀態的云計算產業。由此,特色小鎮的雛形開始在這個傳統工業園區萌芽。2011年10月,杭州云計算產業園在轉塘科技經濟園區開園,成為全省首個云計算產業園區,奠定了以云計算大數據的產業發展方向。第二年底,區委區政府發布《關于促進杭州云計算產業園發展的政策扶持意見(試行)》文件,推進云計算模式下新興產業的發展,園區開始積極摸索“產業+小鎮”的發展模式。
在探索經濟發展新動力的規律下,小鎮首先找到“政府引導+名企引領”的模式。政府提供空間、政策、基礎設施、服務保障,通過制定總體空間利用規劃,確定置換用地優化方案,再以阿里云、富士康等領域的知名龍頭企業為主導,主導參與技術孵化、人才培訓、市場營銷、信息交流、投融資等產業發展環節,決定小鎮的產業選擇和創新生態營建。其次,云棲小鎮積極構建“創新牧場+產業黑土+科技藍天”的良好創業生態,即打造草根創業者的創新平臺、助力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技術平臺、占領科技和人才的制高點。
三載磨礪穿云箭,一朝聞名天下知。2014年的云棲小鎮注定在改革開放史里留下濃重一筆。當年8月,時任浙江省委副書記、省長李強在調研云棲小鎮時,首次肯定了以“產業生態+小鎮形態”的發展模式,準備在全省推廣,促進經濟發展轉型升級。云棲小鎮獲得認可,由此成為浙江特色小鎮的發源地,“小鎮”的概念開始走出西湖區,走向全省乃至全國。
鎮小動能大,小空間承載著創新發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戰略。僅僅一年,小鎮發展迅速。2015年實現了涉云產值近30億元,實現財政總收入2.1億元,累計引進企業328家,其中涉云企業達255家,產業已覆蓋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領域。
特色小鎮發展之路,為云棲帶來的不僅是經濟效益的提升,還有環境的改善和集聚效應的增強。隨著云計算產業鏈不斷完善,小鎮還建設云棲小鎮國際會展中心、小鎮客廳等項目,完善標識標牌、旅游廁所等基礎設施,開發旅游產品,提升小鎮景區化質量。今年8月,云棲小鎮順利通過省旅游局4A級景區景觀質量評估,朝創建國家4A級景區的方向又進一步。作為云棲大會的永久會址,云棲小鎮還具有較高的知名度。2018年,云棲大會吸引了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7.6萬名嘉賓參會,盛況空前。
隨著云棲小鎮的影響力越來越大、集聚效應越來越強,眾多與云計算、大數據相關的優質企業選擇在小鎮創立、成長和發展。“云棲小鎮形成了云計算產業生態,吸引了大量云和大數據相關企業聚集,在這里我們可以與他們良好互動,結成合作伙伴。我們認為云棲可能真的會成為中國的硅谷——‘云’的硅谷,大數據的硅谷孵化器。”數夢工場董事長兼CEO吳敬傳說。三年間,隨著云棲小鎮成為國際知名的特色小鎮,數夢工場也從一家初創公司成長為估值超過10億美金的“獨角獸”企業。
目前,云棲小鎮已匯聚包括阿里云、富士康科技、Intel、銀杏谷、數夢工場等企業903家,其中涉云企業586家。2017年,小鎮新增數字經濟產值166億元,2018年預計超過220億元。而云計算這股連接、挖掘數據的颶風,早已闖出最初醞釀風暴的互聯網圈,成為變革傳統行業的強大驅動力。
當夢想照進現實,需用堅持和勇氣鑄就時代的標桿。未來,云棲小鎮正朝著全國的樣板、產業的標桿、信息經濟發展的典范努力,探索一條產業、文化、旅游、社區功能融合發展,產城人文融為一體,體制機制靈活的新型城鎮化建設之路。
紫金港科技城——從“造園”升級為“營城”
時至今日,城市邊界擴張和政策調整,推動著西湖區在產業發展上向更高層次邁進,在寸土寸金的西湖,要想打造一個高標準、高質量的產業發展平臺,需要地理位置、政策驅動、產業基礎、發展空間等生產要素高度集中。紫金港科技城的橫空出世,是自身稟賦的深度融合,也是西湖區經濟轉型的必然選擇。
為融入城西科創大走廊,搭建西湖經濟做大做強的創新平臺,去年以來,區委區政府全面推進紫金港科技城建設。2017年7月,區黨政代表團赴深圳市南山區考察交流,期間,以高水平規劃引領城市高質量發展的理念,為繪制紫金港科技城藍圖尋得靈感源泉。在規劃設計時,西湖區邀請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深圳分院參與紫金港科技城西湖科技園區塊城市設計工作。
前沿的城市設計為紫金港科技城帶來了無限想象。區域的發展目標由“造園”升級為“營城”,將全力打造環境優美、功能完善、產城一體、宜居宜業的現代化產業新城。今年2月28日,紫金港科技城管理委員會正式掛牌成立,標志著“一廊穿三城”的格局正式確立,城西科創大走廊新引擎全面啟動。
“紫金港科技城涵蓋西湖科技園、云谷兩大核心區塊,與浙江大學、西湖大學共同組成‘兩校兩區’的產學研一體化集聚區,未來將重點發展信息技術、生命科學、智能制造、大數據云計算等產業。”紫金港科技城管委會經濟發展部部長汪蓉介紹。
在紫金港科技城約21平方公里的范圍內,重構原有規劃設計,構筑產城融合新布局,是挑戰,更是機遇。“西湖科技園是我區的工業重心,1-9月占據了全區約40%的工業生產總值。但落后產業和低端產能已不符合產業發展要求。”汪蓉說。對畝產效益低、容積率低的西湖科技園,進行“騰籠換鳥”有助于其長遠發展。
新城建設,讓園區企業下決心走轉型升級之路。2002年,浙江美濃世紀集團作為西湖科技園首批入駐企業正式開工建設。“我們剛來時這里太荒涼了,車子很難開進來,員工都嫌遠。后來這里道路越修越好,企業越來越多,配套設施也越來越完善。”集團黨委書記虞樟星說。該集團的發展見證了西湖科技園區塊從荒蕪到繁榮、從傳統工業園區到現代科技新城的演變。
紫金港科技城建設動員會的召開、新城規劃的出爐和管委會的成立,增強了該集團對園區提升改造的信心。“我們以新城建設為契機,制定了集團的長遠發展規劃。”虞樟星說,“接下來,集團將把廠房遷出去,在西湖科技園地塊打造集團總部和研發中心,促進自身產業升級。”管委會高效率、快節奏推進工作讓該集團的搬遷計劃全面提速。“我現在每周都要來管委會交流工作,匯報進度、提出問題、研討細節。他們很拼,也很負責,這樣的干部值得點贊。”虞樟星說。
根據城市設計,提升改造后的西湖科技園將大大提升每個地塊的產值:建筑體量從現有約205萬平方米增加到約461萬平方米;配套建設地下空間197萬平方米,是目前的6.6倍;規劃建設生產性配套設施48萬平方米,生活性配套設施26萬平方米。未來,西湖科技園區塊將通過有機更新重點發展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產業,構建“產業升級+區域聯動+功能拓展”的產城融合發展新模式。
云谷區塊作為亟待開發的處女地,將依托特有的原生態景觀、全新的城市設計吸引信息經濟和高端智慧產業的扎根,重點打造阿里戰略合作產業區和獨角獸產業園。
巨輪已起航。未來,紫金港科技城將努力成為杭州創新要素集聚區、科技創新策源地、產城融合樣板區和智慧城市新引擎。到2022年,紫金港科技城將實現技工貿總產值1000億元以上,年稅收收入150億元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占比保持在90%以上,培育省級以上研發機構80家、高新技術企業500家,引進人才總量12萬人以上。
回首40年風雨路,改革路途艱辛,卻收獲豐碩。經過40年發展,西湖區經濟實現了持續快速增長,西湖經濟社會發生全方位的歷史性轉變。站在新起點展望未來,滿懷激情,正如習近平總書記說的那樣:“我們要以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為契機,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將改革進行到底。”如今,紫金港科技城的開建將與南部的之江新城共同構成我區“2+X”發展格局中的重要兩極。在“‘八八戰略’再深化、改革開放再出發”的新進程中,我區將構建以兩大新城為核心的發展主平臺,全面推進特色小鎮集群建設,加速人才、產業、科技等高端要素集聚,實現西湖新一輪發展兩翼齊飛。
(原標題:砥礪四十載 西湖經濟在轉型升級中實現跨越發展 記者:袁靜文 通訊員:徐婧、馮濤、李紅影)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西湖報
相關閱讀:
- ·寧波白鶴街道催發“老樓新生” 一幢幢(09/26)
- ·寧波白鶴街道以“老樓新生”探索樓宇經(09/26)
- ·寧波鄞州區商務局“盯牢盯實” 樓宇整(09/24)
- ·杭州余杭南苑街道:從城郊到東部核心的(09/24)
- ·杭州余杭倉前:在創新發展之路上華麗蛻(09/20)
- ·把脈新趨勢 JWK舉辦樓宇經濟行業論壇(09/19)
- ·西湖區樓宇經濟領跑杭州 樓宇吸金創新(09/12)
- ·杭州大廈十年“躍城記” 打造商貿國企(09/11)
- ·杭州北干街道:創新引領建設 全力打造深(09/11)
- ·特色樓宇(園區)匯聚西湖經濟新動能(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