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侵權,誰來擔責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9/2/28 18:59:18
2月27日,杭州互聯網法院對杭州某網絡公司訴長沙某網絡公司、騰訊公司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糾紛案進行網上一審公開宣判。
記者了解到,這是騰訊公司作為微信小程序服務提供者被起訴的第一案。
此前,長沙某網絡公司在騰訊公司微信上注冊開發了微信小程序,但未經原告許可,在小程序中傳播原告享有信息網絡傳播權的作品。庭審中,原告要求被告之一長沙某網絡公司承擔侵權責任,另一被告騰訊公司下架涉案小程序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微信小程序自2017年初正式發布以來,憑借無需安裝、觸手可及、用完即走的優點以及小程序自帶的社群屬性,在微信生態內迅速發展。運行于微信上的小程序內容出現侵權時,騰訊公司是否適用“通知刪除”規則?該案處理具有一定的典型意義。
法院審理后認為,提供網絡自動接入或自動傳輸服務的基礎性網絡服務提供者通常無法審查用戶上傳內容,對侵權內容的判斷識別能力很弱,甚至無法準確地刪除侵權內容或者切斷與侵權內容有關的網絡服務,其服務具有無差別技術性和被動性等屬性,不應承擔侵權責任,也不適用“通知刪除”規則。
“國務院《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通知刪除’規則僅適用于能夠判斷特定內容是否侵權且可以及時有效遏制侵權行為的信息存儲空間或搜索、鏈接服務的網絡服務提供者。”該案承辦法官張玉環說,刪除的對象為存儲于網絡平臺的侵權內容和侵權內容鏈接,而不是具體的侵權用戶或鏈接所指向的侵權網站。
經審理,法院依法判決被告長沙某網絡公司賠償原告經濟損失每案15000元,包括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駁回原告對被告騰訊公司的所有訴訟請求。
張玉環認為,騰訊公司作為小程序服務提供者雖不適用于“通知刪除”規則,但并非沒有任何法定義務,涉及國家安全等刑事犯罪時負有協助執法義務,對色情、恐怖、賭博等明顯違法信息應進行主動審查,發現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發布或傳輸的信息,應采取技術上可行的必要措施立即停止傳輸該信息。騰訊公司還應對小程序開發者主體信息進行實名認證并予以公布,確保權利人可有效、及時進行維權,并應依托科學合理的管理機制、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和懲戒機制,在權利保護與技術中立之間保持一定平衡,共同維護尊重他人知識產權的網絡環境和競爭秩序。
(原標題:微信小程序侵權,誰來擔責 記者:錢祎 通訊員:吳巍)
返回頂部- 責編:8068
- 瀏覽:
- 來源:浙江日報
相關閱讀:
- ·保護知識產權不分內資外資(06/21)
- ·知識產權保護,誰在“耍流氓”?(06/19)
- ·杭州蕭山鼓勵創新發明 保護知識產權(06/04)
- ·網絡不是侵權的“法外之地”(04/26)
- ·杭州高新區(濱江)“提檔升級”支撐創新(04/25)
- ·滬蘇浙皖知產部門建立保護協作機制(04/23)
- ·明年9月錢塘江畔 將發出全球知識產權“(04/17)
-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力度 警惕“版權流氓(04/15)
- ·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正式啟動知識產權(03/15)
- ·中國為創新發展打造一方凈土(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