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釋放浙江數字經濟動能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9/3/11 9:27:11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對優化區域發展格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作出了部署,提出將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這是新時代完善我國改革開放空間布局的重大戰略部署,更是浙江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
數字經濟是浙江經濟發展的鮮明特點,也是浙江在長三角區域一體化進程中的一大優勢。緊扣高質量發展目標要求,主動融入一體化發展,充分釋放浙江數字經濟發展的強大動能,努力實現更高層次、更寬領域的合作共贏,將有助于在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中展現浙江作為、彰顯浙江擔當,開啟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新征程。
順應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謀劃數字經濟發展
當前,數字經濟已成為新時期產業變革的驅動力。2018年11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給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的賀信中提出,“為世界經濟發展增添新動能,迫切需要我們加快數字經濟發展”。近年來,長三角各省市充分發揮數據資源富集、產業基礎雄厚、融合應用場景豐富的優勢,抓住產業格局重構、市場迭代、路徑突破的機遇,數字經濟發展水平位居全國前列,并在數字經濟、分享經濟領域孕育出一批“獨角獸”企業。《中國數字經濟發展與就業白皮書(2018)》表明,2017年長三角地區數字經濟規模達7.3萬億元,占全國的26.8%,遠超珠三角和京津冀。就數字經濟占GDP的比重而言,長三角地區為37.4%,高于全國32.9%的平均水平。“領英中國”提供的數據顯示,在全國數字人才分布最多的十大城市中,長三角占四席,上海、杭州、蘇州、南京分列全國第1、5、7、8位。浙江的數字經濟發展水平位居全國前列,涌現出眾多新業態,培育出一批數字經濟領航企業。目前,浙江已提出努力建成全國數字產業化發展引領區、全國產業數字化轉型示范區、全國數字經濟體制機制創新先導區以及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數字經濟創新中心、新型貿易中心和新興金融中心。
數字經濟是長三角高質量發展的金名片,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有助于推進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新一輪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必須借助數字經濟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培育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和經濟發展新動能。2018年6月1日在上海舉行的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提出,要聚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以數字經濟助推長三角地區高質量發展;以建設世界級數字經濟產業集群為目標,優化重點產業布局,推動產業鏈深度融合。共同推動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5G、集成電路等技術創新,共同建設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攜手把長三角地區打造成為全球數字經濟發展高地。
補齊四大短板爭創浙江數字經濟發展新優勢
浙江的數字經濟發展成效顯著,已具備一定的基礎,但仍面臨一些瓶頸,既有需求側數字化基礎薄弱的制約,也有供給側平臺支撐能力不足以及環境有待完善的問題。
一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能級有待增強。服務業數字經濟發展較為超前,商業模式創新較多,制造業數字經濟融合則相對滯后。作為數字經濟發展核心力量的企業,仍較少為數字經濟發展貢獻原創性、基礎性的技術成果。相比較而言,硅谷70%的創業公司都是技術驅動型。
二是數據作為關鍵創新要素的驅動作用尚未充分發揮。工業互聯網平臺支撐仍顯不足,制造企業數字化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較突出。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投入動力仍顯不足,而大量運用數字技術的新興產業體量則相對偏小。行業之間企業“上云”不平衡,離散制造業數字化水平明顯低于流程制造業,部分企業未能從自身業務需求入手找準“上云”切入點,初級應用多、深度應用少。由于信息化投入的投資回報周期較長、轉換成本高、試錯成本大,中小型傳統企業普遍缺乏數字化轉型的動力。
三是跨界融合人才結構性短缺成為重要制約。具備數字技術與行業經驗的跨界人才遠不能滿足數字經濟融合產業發展的需求,特別是人工智能人才和機器人工程師缺口較大。數字人才培養與需求增長不匹配,現有初級技能數字人才成長為高級技能人才存在障礙。
四是現行治理手段與數字經濟跨界融合態勢有待適應。現行管理體制尚難以適應數字經濟新業態,現有統計體系也難以準確度量數字經濟發展和評估政策影響。如何適應數字經濟大量顛覆性創新深化相關研究,如何在激勵與規制中平衡界定數據擁有者、使用者和管理者間的責權利,如何更好掌握制定數字經濟領域產品與服務標準和規范的主導權,如何有效應對數據安全問題,都亟待政府數字化轉型的深入推進,從治理和監管層面細化部門權責劃分并有效協同。
以數字經濟引領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
進一步聚焦長三角合作的重點領域,充分發揮浙江數字經濟領跑優勢,積極爭取中央支持,創建一批數字標志性工程,將浙江打造成為全球數字經濟高地,推進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
一是攜手滬蘇皖聯手打造世界級數字經濟產業集群。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規模和能級作為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提升人工智能、云計算、物聯網、高端軟件、智能硬件等產業鏈的融合優勢。共同探索開放共享的制造業數字化新路徑,推進信息技術在制造領域全面滲透和深入應用,將加速布局工業互聯網平臺作為促進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環節,加快推動“兩化”深度融合,搭建工業互聯網平臺和各類服務子平臺,深入推進企業“上云入網”,拓展數字經濟發展空間。依托G60科創走廊推進沿線省市工業互聯網協同發展,打造區域合作樣板。推廣杭州城市數字化實踐經驗,推動數字經濟在城市管理和社會治理領域的深度應用,進而催生新產業門類和經濟增長點。
二是推動長三角地區數據開發共享利用。攜手滬蘇皖構建“萬物互聯”的數字基礎設施新格局,加快物聯、數聯、智聯布局,夯實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物聯網、下一代互聯網、5G等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探索云計算數據中心跨區域共建共享等。積極創建國家大數據綜合實驗區,爭取國家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數字經濟領域重大科學裝置在杭州、寧波等市的布點。優化數字資源的配置效率,支持多領域數據的聯通共享,增進大數據應用合作。將數據開放、共享和應用作為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重要途徑,著力發展大數據產業和集群,推動其在制造業重點行業、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領域的綜合應用。
三是建立支撐有力的數字人才發展新體制。從提升全社會數字素養入手,以打造跨界融合、服務創新、客戶體驗意識強烈的數字人才隊伍為重要支撐,通過建立適應數字經濟特點的人才評價、知識產權歸屬和利益分配機制,加大企業管理人員數字思維培訓力度等方式,大力培養和吸引數字領域高級管理人才和技術骨干。
四是結合打造“一帶一路”戰略樞紐強化國際數字合作。拓展數字經濟領域對外交流與產業合作,推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合作和數字技術聯合研發,開展數字合作試點城市和示范項目,提高數字人才全球化培養、全球化配置水平。加快推進“網上絲綢之路”“數字自貿區”建設,構建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重點的全球數字貿易網,為沿線城市提供一流的全新“數據中心+云服務”、智慧城市、智慧金融等技術和資金解決方案。
五是構建審慎包容的數字經濟治理新模式。圍繞數字中國和智慧社會建設,積極推進數字技術與政府治理的廣泛深度融合。針對數字經濟的特征設計并實施有針對性的政策體系。創新新業態統計監測,建立健全基于大數據的科學決策、社會治理和市場監管機制。圍繞數據安全和科學界定數據擁有者、使用者、管理者間的責權利方面,加快出臺相關法律法規。
(原標題:充分釋放浙江數字經濟動能 作者:查志強 編輯:江于夫 作者單位:浙江省社科院發展戰略和公共政策研究院)
返回頂部- 責編:8068
- 瀏覽:
- 來源:浙江日報
相關閱讀:
- ·浙江地市行動 掀起數字經濟發展熱潮(09/06)
- ·浙江數字經濟“一號工程”激發“澎湃動(07/30)
- ·浙江切實推進數字經濟“一號工程”(06/20)
- ·“北上廣深”流出的數字人才第一目的地(05/29)
- ·杭州產業數字化指數居全國首位(05/27)
- ·今年浙江數字經濟要這樣發展(05/27)
- ·浙江數字經濟項目表現亮眼(05/24)
- ·浙江省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初顯成效(04/30)
- ·杭州余杭入選2019浙江數字經濟優秀案例(04/17)
- ·數字經濟引領綠色發展新路徑(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