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詐騙手段多,多存戒心、不貪小利是關鍵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9/4/17 13:04:44
近日,記者從秀洲公安分局獲悉,今年一季度,秀洲區電信網絡詐騙案件大數據顯示,全區共受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案件250起,防控形勢依然嚴峻,案件損失價值總計340余萬元,人均被騙1.36余萬元。
據了解,購物消費類詐騙、信貸理財類詐騙、假冒身份類詐騙、招聘兼職類詐騙案件高發,占81%。其中,購物消費類詐騙占26%,信貸理財類詐騙占21.5%,假冒身份類詐騙占18.5%,招聘兼職類詐騙占15%。
其中,購物消費類詐騙中,不法分子往往以幫助受害人退款為由,令其開通網絡借貸,利用受害人對網絡借貸比較陌生的特點,引誘受害人在螞蟻借唄等平臺上借款,將借貸的金額說成是用于物品退款,以此誘導當事人將多余的金額轉入商家賬戶,實際上是當事人將自己借的錢轉給了騙子;信貸理財類詐騙中,不法分子利用受害者大多不具備專業的投資理財觀念,并以“低投入、高回報”為誘餌誘騙投資者;假冒身份類詐騙主要通過仿冒或盜用公司老板、孩子班主任等QQ、微信號碼獲取受害人信任,設置仿真聊天情景,繼而以“業務轉賬、繳納學費”等理由,要求受害人轉賬匯款;招聘兼職類詐騙則以高額回報為誘餌,套用真實刷單兼職的工作流程,等刷單成功后,再以系統、網絡問題等種種借口,要求受害人多次匯款的網絡詐騙。
值得一提的是,從今年一季度所受理的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案件來看,年輕群體最易上當受騙。其中,95后被騙76余人,85后被騙101余人,兩者合占72%,80后、90后已成為騙子最易攻破的群體。數據顯示,在受害人群中,不再以老人和低學歷人群為主,而是出現了年輕化趨勢。“因為這一年齡段群體接觸網絡時間長、頻率高,網上個人信息的泄露概率就大,更容易被騙。”秀洲公安分局相關負責人說。
此外,從性別差異來看,男性受害者占比遠高于女性,其中男性受騙比例為62.5%,女性比例為37.5%。比例差異主要是男性往往更容易受到情感類、金融類的詐騙,如網絡交友詐騙、網絡貸款詐騙、游戲幣詐騙等。而女性則更容易被“低投入、高回報”的手段蒙騙,如兼職刷單、紅包返利等手段遭到個人財產損失。
天上不會掉餡餅,網絡詐騙手段多樣,多存戒心、不貪小利才是關鍵。對此,秀洲警方提醒廣大市民,不要隨意給陌生人轉賬,轉賬前一定要仔細核實對方身份,不向他人透露短信驗證碼,不掃陌生二維碼,不點陌生人發來的鏈接,不輕信“高回報、低風險”的網絡投資,不兼職高傭金的網絡刷單。
(原標題:網絡詐騙手段多,多存戒心、不貪小利是關鍵 通訊員:盛凱蕓 記者:趙晨)
返回頂部- 責編:8068
- 瀏覽:
- 來源:嘉興日報
相關閱讀:
- ·投資電影穩賺不賠?當心陷騙局(06/21)
- ·嘉興市部署防范電信網絡詐騙(05/24)
- ·電信網絡詐騙現“貸款”新騙局(04/23)
- ·央行新規嚴防電信網絡詐騙(04/03)
- ·中國司法大數據研究院發布:充值刷單成(09/04)
- ·虛假郵箱詐騙,杭州警方首次境外全額止(04/25)
- ·警方公布今年6大電信網絡詐騙典型案例(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