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企業重在“穩四心”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9/8/22 10:23:30
(原標題:穩企業重在“穩四心” 作者:潘毅剛 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首席研究員)
當前中美經貿摩擦日趨復雜,未來全球化發展和貿易投資走向的不確定性,給企業發展預期帶來了較大沖擊和困惑。2018年下半年以來,從中央到地方密集出臺了減稅降費、穩定信心、改善環境、強化要素保障支撐等一攬子“穩企業”舉措,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也必須看到,受到內外部復雜環境影響,企業發展穩定性受到挑戰,企業分化突出。以貿易出口為主的中小規模工業企業下滑程度要明顯高于大型企業,而一些上市公司和大型企業也正經歷金融風險防控和資本市場規范的階段性影響,處在收縮發展階段,企業總體發展預期仍待提振。
企業是市場經濟發展最基本的單元。企業興,則經濟興;企業穩,則經濟穩。當前企業發展預期不穩定,一方面是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影響;另一方面,尚有一些基本性的問題在研究短期沖擊對沖政策時容易被忽視,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發展信心。這些基本問題,大多不是外部不確定性所致,而是來自企業自身,來自政府對市場主體的產權保護、經營選擇、運行環境和政策導向上的態度。
穩企業,關鍵是穩預期;穩預期,核心是穩信心。這個信心在于平時發展中政府之手的包容與呵護,以激發企業創業創新的初心、苦心、匠心和恒心。
穩企業的根本
呵護企業初心
有恒產者有恒心。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們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民營經濟,就是要通過民企和國企的共同發展解放生產力,解決就業,持續增加居民收入,豐富人民物質生活,實現“富起來”;就是要通過企業的不斷崛起壯大,實現人民富足、國家實力的“強起來”。企業發展、人民富裕、國力強盛三者是統一的、相容的。有數據為證:當前,我國民營經濟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浙江40多年藏富于民的發展歷程更是證明了這一點。但遺憾的是,發展中依然不時出現“民營經濟離場論”等誤導性言論,這無疑是對民企發展信心的動搖。
因此,當下“穩企業”政策的關鍵切入點,還是要堅守鼓勵民企發展的初心,激發民營企業發展的信心。通過立法加強對民企資本的產權和合法權益的保護,實現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公平、平等發展,切實把堅持“兩個毫不動搖”落在實處,為各類所有制企業營造公平、透明、法治的發展環境,營造有利于企業家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幫助民營企業實現創新發展。正如黨中央倡導的,我國民營經濟只能壯大、不能弱化,不僅不能“離場”,而且要走向更加廣闊的舞臺。
穩企業的態度
體諒企業苦心
有些企業處在發展早中期,羽翼還不豐滿,做代工利潤雖薄,但市場其實不錯,也能通過積累漸進實現升級。但總有人一再要求企業加快向上游拓展或自創品牌,道理似乎對,殊不知企業有些無奈:經營策略稍有不慎,就會在市場競爭中成為犧牲品;疃蓟畈幌氯ィ労紊夀D型?更有甚者,一些地方頻頻出臺政策,超越了企業發展階段,沒有給企業足夠的調整時間,倒逼有余、激勵不足,愿望良好、路徑不通。這使得許多企業在面對不確定的市場時,還不得不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適應政府。
要知道,企業的經營有其規律性,并不是我想怎么干的問題,而是市場需要你怎么干的問題。這是在制定政策和規劃時,經常陷入的誤區。以技術創新領先著稱的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曾說過,華為之所以堅信要以客戶為中心經營企業,正是看到了以技術為中心的問題,重技術輕客戶需求,只是感動了自己。不同階段、不同規模、不同發展路徑的企業千差萬別,政策做不到分類對待,最好的辦法,就是確立最少規制限制,給予最大普惠,允許企業自我選擇發展道路。相信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就是相信市場的優勝劣汰機制能夠最終實現宏觀運行的穩定。
穩企業的環境
涵養企業匠心
當前企業的發展正處在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關鍵時期,各種要素成本持續攀升、外部競爭前所未有地激烈,規模性擴張的發展之路難以為繼,創新集約發展已成為企業發展的“華山一條路”。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政府穩企業的關鍵是支持企業創新發展。但是,支持企業創新不能就創新說創新,技術創新、市場創新、管理創新等還是要靠企業自身,政府要做的多是“功夫在詩外”:
一是創新金融支持。要用好以科創板為首的多層次資本市場,用好風險投資,用好政府引導基金,加大對初創企業的支持,讓創新型企業得到與創新風險相匹配的資金支持,使那些敢創新的企業更易獲得資金哺育,提高創新成功率。
二是創新人才支持。要把人的現代化、教育現代化和人才吸引與培養擺在突出位置,讓企業留人、引人、育人成本降低是政策需要考慮的問題,要千方百計讓那些想創新的企業獲得更好的人才支撐。
三是創新文化支持。創新本就是一個試錯過程。因此,對待失敗和錯誤的態度是創新環境的關鍵,各地要努力營造一個包容失敗的創新文化環境,讓那些想創新的企業不懼怕失敗,并從失敗的教訓中強大起來。
穩企業的要害
激發企業恒心
必須承認的是,當下我們面臨的挑戰并不比改革開放之初更大,當時我們大多數企業白手起家,今天我們的企業規模、知識經驗和發展優勢都要遠遠強于那時?偨Y起來,引領企業走到今天最寶貴的東西,不是財富的積累,而是篳路藍縷的艱苦奮斗。
今天,企業發展穩定的法寶也無他,依然是企業面對挑戰艱苦奮斗的勇氣和決心。這就需要政府去努力構建一個可預期、相對穩定的政策環境和政務環境,尤其是構建一個市場決定、競爭中性的要素成本環境,讓那些干事業的企業能夠公平獲得要素和資金支持,為那些勇于挑戰的企業掃清政策障礙,解決關鍵制約問題,把它們搞得“香香的”;讓廣大企業在從外需導向向強大國內市場支撐轉變的市場機會中找到新的發展機遇。
“穩企業”“企業穩”是政府和企業雙向互動的結果,“企業穩”有內在動力,“穩企業”關鍵是政府如何保護呵護以上“四心”,需要政府在政策安排上尊重市場經濟規律、企業運行規律、行為選擇規律,讓政府有為之手和市場決定的自發秩序相融相洽、相向而行。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浙江日報
相關閱讀:
- ·小微企業:從孤軍行到幾家抬(06/28)
- ·杭州余杭幫助企業解決“成長煩惱”(06/18)
- ·杭州推出五大方面23條 “含金量相當高(04/04)
- ·浙江民企將享哪些稅收紅利?(12/12)
- ·當前經濟形勢下 杭州企業的發展之路該(10/24)
- ·國務院采取精準有效措施大力支持中小微(10/19)
- ·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 聽金融機構和企業(09/12)
- ·小微企業發展應少一些功利性做派(08/08)
- ·2020年國家高新企業數量力爭達6000家 (06/14)
- ·杭州中小企業發展面臨哪些機遇?(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