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大力推進更高質量更充分就業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9/9/2 14:25:43
(原標題:杭州大力推進更高質量更充分就業 見習記者:傅凌波 記者:何去非)
民為邦本,本固邦寧。就業是民生之本,充分就業,人民才能改善生活,社會才能安定。櫛風沐雨七十載,杭州實施積極就業創業政策,提升公共就業服務水平,發揮創業帶動就業的乘數效應,形成了經濟拉動、創業帶動、服務推動的工作格局,并在才有所用、業有所創、勞有所得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歷史,常常凝練成一次次選擇;選擇,又常常開啟一段段嶄新歷史。一系列就業改革、就業服務、就業援助,不僅為人民群眾帶去更多獲得感,也開創了經濟發展與民生良性互促的新境界。這份答卷,浸透著黨委政府濃濃的民生情懷,更鐫刻著堅毅有恒的改革足跡。
經濟拉動
建立促進就業的長效機制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就業是民生之本,解決就業問題根本要靠發展。”
時間是變量,也是奮斗者的常量。回首櫛風沐雨的七十載光陰,杭州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取得了輝煌成就。就業改革,作為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始終堅持與經濟社會改革緊密結合——由統包統配的就業制度向市場就業長效機制轉軌,社會主義市場就業長效機制建立并趨于完善,就業規模不斷擴大、就業崗位迅速增加、就業結構配置漸趨合理、就業形勢逐漸多樣化。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把工作重點轉移到國民經濟建設上來。伴隨著大刀闊斧的經濟改革,在計劃經濟條件下建立的高度集中的就業制度與當時城市就業發展需求之間的矛盾沖突日益明顯。同時,知青返城和新增城市勞動力就業也對就業形成了雙重壓力。
就業制度改革已是必然。在此背景下,中央政府提出“在全國統籌規劃和指導下,實行勞動部門介紹就業、自愿組織起來就業和自謀職業相結合”的“三結合”就業方針,一舉打破了我國沿襲了三十年統包統配的就業制度。
上行下效,上下同心。1980年,在“三結合”就業方針的指引下,杭州市勞動服務公司成立,成為了登記管理待業人員、組織就業前培訓、開展職業介紹和舉辦集體經濟吸收待業人員就業的綜合性機構。
在往后的二十載歲月里,盡管勞動服務公司幾經改革,但其在緩解就業壓力、平抑城鎮失業率、穩定就業局勢的使命和要義始終不變。資料顯示,1979年-1990年間,杭州市區先后成立525個勞動服務公司,全市各級勞動服務公司生產、服務、勞務網點1673個,安置總人數38097人。
伴隨著經濟制度改革,杭州就業改革的腳步也從未停歇。20世紀90年代以來,就業轉失業壓力加大,國有企業富余人員不斷增加并顯性化,以促進再就業為主線的“再就業工程”、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業的制度與政策體系應運而生。
民有所求,政有所為。世紀之交,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快速發展,杭州本著對歷史遺留問題高度負責的態度,構建了“經濟拉動、政策扶持、市場服務、政府調控、社會保障”的積極就業政策的基礎架構,并逐步走出了一條廣開就業門路、搞活經濟、改革制度、擴大就業的新路徑。
值得一提的是,杭州通過積極培育和發展勞動力市場,確立企業作為勞動力市場的用人主體、勞動者作為供給主體的地位,逐步建立和健全了市場就業長效機制——2007年7月1日,《勞動合同法》《就業促進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相繼出臺,勞動合同制在各類所有制企業被廣泛推行,基本形成了促進就業和鼓勵創業的積極就業政策體系,對就業的促進不僅表現在就業數量的增長上,也充分體現在就業質量的提升中。
邁入新時代,杭州始終將就業工作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在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同時,杭州就業總量保持了持續穩步增長。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末,從業人員數為681.06萬,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
與此同時,杭州也從未停止改革創新的步伐——2018年,杭州出臺“就創新政”,突出服務未來產業發展、青年群體創業就業等導向,并率先建立就業創業評價指數,推動就創新政落實。據統計,2018年全市投入促進就業資金14.11億元,其中失業保險基金用于促進就業經費6.68億元,財政投入7.43億元,惠及就業人員44.6萬人次。
另一組數據依舊令人振奮——截至2018年底,杭州全年城鎮新增就業39.86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11.31萬人,接收應屆高校畢業生8.11萬人,新增就業和接收應屆高校畢業生數量均創歷史新高,并建成45個首批省級高質量就業社區(村),認定199個首批市級高質量就業社區(村),為杭州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夯實了民生基礎,注入了強勁動能。
創業帶動
開辟擴大就業、實現富民之道的全新路徑
一個小鎮可精準帶動就業30萬人;一個外賣平臺能養活1960萬“騎手”,一個返鄉創業聯盟帶動一個地區脫貧致富……今年6月,杭州憑借“雙創”再一次聚焦了全國的目光——在2019年全國雙創周活動主題展現場,創業帶動就業的生動案例,不僅讓人驚嘆“雙創”的魅力,也感受到了以創帶促的效能。
“創新是社會進步的靈魂,創業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徑。”實踐證明,開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既是培育和催生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的必然選擇,也是擴大就業、實現富民之道的根本舉措。
以創業促進就業,以創業帶動就業,充分發揮創業帶動就業的乘數效應,杭州早已走在前列。
據市人力社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針對大學生創業隊伍,自2008年起,杭州滾動實施四輪大學生創業三年行動計劃,累計出臺鼓勵大學生就業創業的政策40余項,建立市級大學生創業園20個。并通過政策推動、平臺集聚、梯度培育、重點扶持、精準服務等措施,形成了獨具杭城特色的大創生態。杭州被教育部命名為首批“全國大學生創業示范基地”、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創業先進城市”稱號。
舉辦六屆的中國杭州大學生創業大賽,是杭州引進、聚集全國優秀大學生創業項目和人才來杭創新創業的重要平臺,六屆大賽共吸引海內外14458個大學生創業項目參賽,前五屆大賽共有331個優秀項目在杭落地轉化。
十年久久為功。如今,充分享受陽光雨露并得以茁壯成長的“大創系”已成長為杭州一大經濟增長極和拉動就業的重要引擎,創業帶動就業的乘數效應不斷顯現。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全市備案的大學生創業企業達1.6萬多家,共集聚創業大學生3.4萬余人、帶動就業6.5萬多人。2018年杭州市大創企業銷售額64.7億元,年繳納稅金共計2.06億元。
事實上,“大創系”僅僅是杭州大力推動創業帶動就業的一個生動縮影。早在2009年,杭州已被列為首批國家級創業型城市創建試點城市,確定了大學生創業就業新模式,并提出建立健全組織領導、政策支持、創業培訓、創業服務和工作考核五大體系。
給資金、給場地、給平臺、給培訓……在往后的十年中,杭州不斷破解創業創新生態鏈瓶頸,多維度提供扶持,提升創業成功率。
2018年,在資金方面,落實創業項目資助、擔保貸款等政策,落實新引進應屆高學歷畢業生生活補貼發放政策,累計發放6.35億元;在場地方面,依托11個留創園、20個大創園、17個陪跑空間等載體,提供免費經營場所、就業創業指導、融資等服務;在平臺方面,設立重大人才計劃青年專項,并舉辦2018杭州國際人才交流與項目合作大會,大會期間簽約263個重大人才項目,簽約總金額43.49億元;在培訓方面,構建實訓見習、導師指導、創業學院培訓、杰出人才培育的梯度培養體系,全市共組織創業實訓4.4萬余人,其中見習訓練9036人。
服務推動
多措并舉全面提高勞動者素質
8月28日,俄羅斯喀山傳來好消息:經過4天的緊張比拼,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美發項目比賽全部結束,來自杭州的選手石丹與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選手進行了激烈的技能比拼,最終獲得美發項目金牌。
世界技能大賽,被譽為“世界技能奧林匹克”,每兩年舉辦一屆,是全世界水平最高、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廣的職業技能賽事,代表了職業技能發展的世界先進水平。石丹,也成為了繼第43屆、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汽車噴漆項目冠軍楊金龍、蔣應成后,杭州涌現的第3個冠軍選手。
越來越多的杭州工匠成為世界冠軍,這正是杭州積極響應國家發展職業教育、培養高技能人才的生動縮影。
據市人力社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杭州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政策體系日益健全,激勵機制逐步完善,技能勞動者素質得到穩步提升,高技能人才隊伍不斷壯大。據統計,截至2018年底,杭州高技能人才總量已達47.3萬人,共建成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6家、省級40家、市級115家,完成技術攻關和技術革新項目1300余項,產生直接經濟效益近4.6億元。
同時,針對“招工難”與“就業難”并存的結構性矛盾,杭州多方位、多渠道開展技能培訓,提高勞動者職業適應能力,實現了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
為了更好地推動職工素質,杭州通過搭建技能競賽平臺以賽帶訓。2013年以來,我市共組織市級技能競賽190多場,涉及職業(工種)60余個,推動各區、縣(市)開展競賽800余場,帶動崗位練兵超過120萬人次。以2018年為例,杭州以制造業為重點,體現杭州產業特色,圍繞杭州產業轉型升級發展需求,全年共舉辦了養老護理員、鉗工、中式面點師、評茶員、焊工、銑工(數控)等10項市級一類職業技能競賽。
同時,職業技能培訓也正在從城市向鄉村進一步拓展。“我去年到六通賓館參加過培訓,在精細運營、規范操作等方面學到很多。”近日,淳安縣下姜村“夢逸的院子”民宿店長董曹威說,近年來,市總工會通過理論授課與實踐操作相結合、集中培訓與上門指導相結合的方式,為淳安縣下姜村民宿經營者帶去了一場場技能培訓和比武。
此外,為不斷推進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著力培養造就一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技術工人隊伍,市總工會每年都撥出專款在全市組織職工免費技能培訓計劃。自2010年以來,全市各級工會對45萬余名職工進行了免費技能培訓,幫助16萬余名職工實現了技能晉級。
記者手記
古人云:“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要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
民生新期盼,發展新目標,改革新指向。如何夯實民生之本,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杭州自有答案:不僅著力解決就業、保障就業,更著眼于實現高質量的就業,并通過高質量的就業推動高質量的發展,提升勞動力技能和素質,在才有所用、業有所創、勞有所得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可以想見,一系列鏗鏘有力、創新進取的就業改革和舉措在為增加勞動者收入,助力實現美好生活的同時,也必將肩負起新時代實現高質量發展新任務,為杭州打造獨特韻味別樣精彩的世界名城,注入源源不斷的強勁動力。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杭州日報
相關閱讀:
- ·杭州就業創業再出新政(02/21)
- ·杭州即將出臺新的促進就業政策(01/16)
- ·杭州就業創業新政都將為你助力(10/09)
- ·杭州出臺就業創業新政 21條措施滿滿都(09/26)
- ·《中國海歸人才就業選擇報告》發布 杭(07/03)
- ·三天時間杭州連開三場人力資源盛會 新(06/29)
- ·人才靠“搶”更靠培養 杭州凸顯人才磁(06/22)
- ·杭州躋身“吸才”第一方陣 杭州“飯碗(07/19)
- ·境外人員在杭就業行政許可自由裁量細則(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