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余杭區精準招商五大產業鏈 鑄就靚麗創業創新標桿區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9/11/4 10:59:31
(原標題:精準招商五大產業鏈 鑄就靚麗創業創新標桿區 文:洪明思、張思奇、王飛)
余杭文創設計類企業主要集聚地夢棲小鎮。
長三角圓心地余杭,正全力打造杭州接軌大上海融入長三角的橋頭堡,站在新的歷史發展機遇上,余杭提出用數字經濟和制造業“雙引擎”戰略,不斷領跑經濟新發展,加快推進“靚城行動”,持續提升城市新能級。今年前三季度,余杭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22.38億元,增長8.6%。
亮眼成績背后,離不開近年來余杭產業布局謀劃、精準招商的努力。眼下,圍繞杭州市招商引資綜合部署,余杭商務部門正積極謀劃,以數字經濟(人工智能)、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時尚、文創五大產業鏈為主要目標精準招商,編制具體實施方案,朝著靶向目標企業發力,做到有的放矢,確保箭無虛發。同時,提供優良的營商環境,促進優質項目在余杭落地生根、做大做強,不斷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鏈”接未來 人工智能產業潛力無限
縱向車流過多,橫向車流稀少,城市大腦自動調節紅綠燈暢通道路;手機下單一杯咖啡,等上30分鐘,無人機便自動送達;智能公交站臺,不僅有可交互電子公告,還能人臉識別監控……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落地,讓這樣智慧的未來生活在余杭率先實現。
作為浙江省智能制造示范區、“兩化”融合國家示范區,近年來,余杭始終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聚力打造“雙創”升級版,大力推進全國數字經濟先行區建設,將人工智能產業作為重要發展方向,形成一條規模能級不斷提升的人工智能產業鏈。
資源集聚成產業發展“智”高點
10月17日,杭州正式成為繼北京、上海之后國家批復的新一批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躋身人工智能產業“國家隊”第一方陣。而杭州人工智能產業核心區之一便是余杭,2019年前三季度,余杭區數字經濟增加值1031.1億元,占GDP比重為59.9%,占杭州全市數字經濟增加值41.9%,集聚諾爾康、申昊科技、迅蟻網絡等眾多人工智能核心企業,成為引領杭州乃至浙江人工智能產業的關鍵引擎。
以阿里巴巴和浙江大學兩大創新體為引領,余杭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有著得天獨厚的“先天優勢”,阿里巴巴、之江實驗室、達摩院等大型創新企業和平臺相繼落戶,創新能力強、科研水平高、技術實力雄厚。
在此基礎上,余杭積極圍繞杭州市人工智能產業總體規劃,對區域內的產業資源進行統籌布局,形成了以未來科技城人工智能產業核心區、臨平創業城產業智能發展示范區、良渚文化城“人工智能+”融合區為代表的產業集聚區,匯聚了海創園、恒生科技園、人工智能小鎮、夢想小鎮、南湖創新小鎮、阿里云supET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等眾多產業創新平臺。
截至2019年9月,全區新增孵化載體35個,新增物理空間153.3萬平方米,為人工智能產業創造了大量承載空間,形成了一個發展實力雄厚的人工智能產業集群。
產業鏈上游(基礎層),阿里巴巴、中電海康等領軍企業積極布局,在算力算法和芯片等核心硬件方面致力取得突破;產業鏈中游(技術層),在計算機視覺、人臉識別、智能技術服務等通用技術領域,擁有匯萃智能、捷尚視覺等優勢企業;產業鏈下游(應用層),涉及“AI+”醫療、金融、商業、物流等多個垂直領域,集聚了菜鳥網絡、芋頭科技等一批細分領域領軍企業。
人才平臺筑產業全鏈新未來
目前,余杭聚焦聚力打造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創業天堂”、“創新硅谷”。為進一步優化人才生態,出臺了《余杭區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項目扶持政策指導意見》。比如設立產業基金,提供房租、研發、云服務等補助。
在未來科技城成立浙江省人工智能專家委員會,集結一批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國內外專家,打造一流的人工智能領域智庫。
搭建中國人工智能小鎮科技服務平臺,集宣傳、展示、技術研發、設備設計制造于一體的全產業鏈共享服務平臺,相繼引進省級智能制造評價中心、未來科技城知識產權交易和技術轉移轉化融合中心等機構,為人工智能產業提供智力支持、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服務。
今年6月,余杭的中國(杭州)人工智能小鎮入選首批全國人工智能示范園區。
未來,余杭鼓勵發展智能芯片、智能傳感器、算力平臺和計算框架、算法、大數據五大基礎行業;重點發展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特征識別和人機交互等三大技術行業;加快布局機器人、智能終端等兩大硬件應用;加快AI+安防、醫療、企業服務、交通工具、商業零售、家居、金融、教育等八大行業應用。
“鏈”接新制造 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支柱引領
近日,由西奧電梯自主創新設計制造的扶梯,正式發往北京八達嶺高鐵站進行安裝。這個長100米、提升高度42米的扶梯,刷新了世界高鐵領域扶梯的新高度,成為北京2022冬奧會交通重點配套項目的創新設計亮點,向世界展示“余杭智造”硬實力。
余杭區是浙江省首批智能制造示范區,全區共有高端裝備核心企業300余家,其中上市企業11家,高端裝備制造產值占全區規模工業比重30%以上,是余杭區重要的支柱產業。
在杭州城東智造大走廊和城西科創大走廊建設的帶動下,余杭積極響應杭州“新制造業計劃”的號召,將高端裝備制造作為重點發展的產業領域,堅持“智造引領、創新驅動、區域聯動、融合互促”的發展路徑,孕育壯大了一批國內外知名龍頭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目前已形成了以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新能源裝備、高效節能環保裝備、現代物流裝備、智能裝備為主的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
高能級產業平臺串起產業鏈條
余杭區高端裝備產業鏈主要依托三大高能級平臺而成。其中,余杭經濟技術開發區為國家級開發區,擁有國家級企業孵化器、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以及全省唯一的生物醫藥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和首個智能制造示范基地,逐步形成了高端裝備制造和生物經濟兩大特色主導產業。
錢江經濟開發區為省級經濟開發區,擁有阿里巴巴云計算中心、摩根士丹利智能制造產業園、菜鳥網絡智能骨干網、聯東U谷智能制造業加速器等,同時深化與浙江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清華長三角研究院杭州分院、泵業協會等合作,平臺能級不斷提升。
未來科技城是浙江省高端人才集聚區、自主創新示范區和科學發展新城區。鯤鵬企業園、中國(杭州)區塊鏈產業園、中國(杭州)5G創新園等相繼開園,積極謀劃新的雙創平臺建設。
三大平臺各有側重,互相支撐,共同發展,為技術創新提供了強大科技支撐,使得整體產業鏈布局更加完善。
春風動力、比亞迪、長江汽車、鐵流離合器等企業積極布局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運達風電、耐立電氣、白象電器等企業積極布局新能源裝備產業;中金環境、興源環境、微光電子等企業積極布局高效節能環保裝備產業;西奧電梯、滬寧電梯、斯沃德電梯等企業積極布局現代物流裝備產業;老板電器、東華鏈條、瑞森可機器人等積極布局智能裝備領域。形成了“一批行業龍頭示范領跑、一批骨干優勢企業支撐追趕、一大批小微企業緊跟成長”的良好發展局面。
強項目持續落戶引領技術創新
余杭制定出臺《關于推進工業互聯網應用加快智能化工廠建設促進企業智能制造發展的政策意見》,創新提出對企業開展智能制造等級評價的財政資金獎勵政策,提高重點企業項目吸引力。
2018年全區開工建設億邦通信生產、浙江求是半導體年產200臺/套半導體外延設備生產項目、春風動力年產5萬臺動力機車建設等8個智能制造項目。
2019年全區引進賽捷航空商務機零部件研發制造項目、優必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端機器人生產基地、華力通信信息傳輸核心器件研發生產項目、中鋁智能制造總部項目等14個智能制造項目。
憑借高端科創平臺的創新合作和產業承接,重點項目陸續落戶、研發投入不斷加大,為技術創新提供了強大科技支撐,全區高端裝備產業能級不斷提升。
到2025年,余杭聚力打造高端裝備產業“一心兩翼”總目標,即打造余杭經濟技術開發區、錢江經濟開發區智能裝備產業兩翼發展,將未來科技城建設成為高端裝備產業科技研發中心。推動余杭區高端裝備進口替代,加快打造集設計、研發、制造、服務于一體的高端裝備產業鏈,推進互聯網與智能制造融合,重點發展智能裝備產業,努力打造成為全國領先的智能制造示范基地。
“鏈”接健康 生物醫藥產業全力奮進
近日,杭州拉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從浙江省生物醫藥孵化器搬入位于東湖高新加速器內的新廠房,這標志著又一家生物醫藥企業從浙江省生物醫藥孵化器內“畢業”。像拉瓦生物一樣,余杭經濟技術開發區轄區內已有10余個項目從“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這條科技創業“孵化鏈條”畢業。
近年來,余杭依托余杭經濟技術開發區省級生物醫藥高新技術產業園、未來科技城健康谷、良渚新城國際生命健康小鎮等產業平臺,不斷加快培育引進生物醫藥及配套的醫療器械、醫療服務等優質產業項目,引進大量相關領域的高層次人才,生物醫藥產業聚集效應逐漸顯現,形成較為完備的生物醫藥產業鏈條。
重點陣地引領 產業發展快速
利用余杭經濟技術開發區、杭州未來科技城(海創園)兩大生物醫藥產業發展主陣地,余杭積極打造生物醫藥產業化基地和孵化基地。
余杭經濟技術開發區內的浙江余杭生物醫藥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是省內唯一的生物醫藥高新園區,園區以高端醫療器械與創新制藥為重點產業,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制藥產業鏈和醫療器械產業鏈,擁有以浙江生物醫藥孵化器、杭州生物醫藥加速器、中翰盛泰生物醫學谷、貝達夢工場等為代表的孵化平臺。
目前,余杭經濟技術開發區擁有生物經濟研發、生產、銷售企業220家,2018年生物經濟產業實現產值79.75億元。
杭州未來科技城(海創園)則借助集聚高端人才、孵化平臺等資源優勢,重點推進“健康谷”生物醫藥研發孵化平臺建設。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健康谷”已集聚500余家高端生物科技企業、1000余名海外高層次人才。
未來科技城還在積極推進與浙江大學醫學中心的全面合作,通過公共平臺服務,降低企業研發成本,提高企業自主研發能力;積極對接浙江大學、西湖大學、之江實驗室等科研機構資源,構建完善的生物醫藥“研發-孵化-加速-產業化”的產業生態布局,打造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生態圈。
要素配套加強 產業環境優良
為加快生物醫藥產業健康發展,余杭區高度重視產業的相關要素配套。
出臺《余杭區支持生物醫藥產業加快發展財政政策實施細則》等政策扶持文件,并全面落實與主城區一體化發展。
打造功能互補、資源共享的平臺服務體系,充分發揮民生藥業檢測平臺、浙江生物醫藥特殊物品出入境集中監管服務平臺等的社會服務功能;建立浙江大學分析測試中心余杭服務平臺,為生物醫藥企業提供專業化檢測服務、科研創新服務。
推動省藥學會創新驛站建設,整合省藥學會和余杭區在人才、產業和資源方面的優勢;推進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浙江(余杭)分中心建設,打造整合國內外先進技術和人才的轉移轉化平臺,為余杭區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同時,在加拿大、美國、英國等國外多個地區建立科技人才驛站,吸引一批帶項目、帶技術、帶團隊的生物醫藥產業人才回國創業創新。
下一步,余杭將繼續做大做強生物醫藥產業,發展配套的高端醫療器械、生物醫藥研發等上下游產業鏈,打造具有較高知名度的生物醫藥服務品牌、生物醫藥制造基地和健康產業集群。
“鏈”接潮流 時尚產業創新發展
“千里游人來杭州,半為西湖半為綢。”
江南蠶桑地的余杭,一直將布藝延續至今,成就“好布出余杭”的佳話,也因有這一塊“布”,余杭做起服裝和家紡兩大產業大文章。
依托傳統服裝家紡產業轉型升級,現在的余杭已經將時尚、藝術、創新融入傳統中,用“時尚”重構傳統服裝家紡行業,借助產業互聯網、數字經濟等優勢,將時尚產業不斷向更多方面延伸,全面推進平臺建設、設計研發、智能制造、營銷創新和產業融合,串起了一條時尚產業鏈,托起了一座時尚產業新城。
走向國際 傳統產業轉型時尚范
憑借杭派女裝的傳統產業基礎和緊鄰服裝家紡原料基地、高鐵地鐵通達的區位優勢,2015年首批省級特色小鎮藝尚小鎮應運而生,用“衣裳”諧音命名,志在通過“時尚”崛起,圍繞服裝及延伸產業,不斷轉型升級,著力打造中國時尚產業新地標。
藝尚小鎮形成了以余杭大劇院、東湖為中心,布局文化、藝術、歷史、瑞麗四大時尚街區的創新性空間格局。目前小鎮集聚時尚企業1005家、原創設計師2600余名。
憑借國際化、時尚化、創新化的新優勢,藝尚小鎮不斷提升品牌運作,將服裝設計所需的產業資源不斷聚合,并通過與直面服裝市場的南苑、與生產制造服裝的喬司協同發展,形成設計、研發、生產、銷售、展示、培訓等在內的全鏈發展態勢。
除了引領潮流的服裝產品,余杭的家紡產品也越來越有時尚范兒,眾多優秀企業正不斷采用新技術、新材料,通過新設計來滿足家紡軟裝產品的智能化和時尚性要求,不斷打造生態家紡、引領布藝時尚發展新趨勢。
創新服務 時尚產業融合“全鏈發展”
作為余杭的傳統時尚主力產業,服裝、家紡還在近年有了“總管家”——浙江省服裝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和浙江省家紡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為入駐綜合體平臺的企業提供全產業鏈的資源和服務。
服裝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整合形成集設計、打版、面料、制造、分銷、物流等為一體的“時尚+科技”產業互聯網生態體系。
家紡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大力推進數字賦能、創意設計、品牌標準、公共服務、研發孵化、機制創新等“六大行動”,著力打造家紡產業技術創新策源地、科技成果轉化地、創新要素集聚地。
余杭舉辦的中國時尚大會全球峰會、中意時尚峰會暨中國服裝杭州峰會、中國國際布藝時尚峰會等具國際國內影響力的時尚大型活動,吸引了美、法、意、加、韓等眾多國家和地區客商參加,營造產業發展優質氛圍,提高“時尚余杭”海內外知名度和美譽度。
與此同時,基于“數字經濟”發展優勢,余杭構建家紡、服裝柔性供應鏈云平臺,積極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新技術、新模式,為余杭家紡服裝企業打造設計、制造、銷售的“互聯網+”全鏈條。
下一步,余杭將通過創新載體建設、完善產業配套、探索抱團發展等方式,積極引導優質服務企業設立生產性服務企業、各類功能性總部和分支機構、研發中心、營運基地等,強化制造業與產業上下游服務業的結合,積極融入全市、全省時尚產業發展,形成組合效應,增強“時尚余杭”產業賦能。
“鏈”接數字創意 文創產業蓬勃發展
五千年良渚文化,成為原創動漫和珠寶、絲綢設計的創意之源;高曉松的圖書館——“曉書館”,吸引無數人慕名打卡;大徑山旅游IP的打造,探索文創與旅游的產業融合……
作為浙江省首批文化產業重點區,文化創意產業已成為余杭綜合競爭力的重要元素。今年上半年,余杭文創產業產量保持穩定、質量持續攀升、價值日益提高,實現增加值增幅達12.1%,產業增加值連續7年領跑杭州全市各區縣(市),數字內容產業增長明顯,成為余杭文創重要增長極。目前,余杭區內文創企業掛牌上市4家,上市培育企業突破10家。
利用五千年良渚文化、兩千年禪茶文化以及一千年運河文化的文化根基,借助余杭創業創新高地的數字經濟引擎,余杭的影視、動漫、游戲、設計等數字創意產業迅猛發展,通過空間打造、龍頭企業引領、產業政策扶持等手段,做大做強數字內容、設計服務、創意生活三大重點行業,形成更進階的文創產業鏈,實現產業大格局下的文創經濟持續騰飛。
產業鏈核心百花齊放
余杭重點發展影視、動漫、游戲等原創內容產業。
目前,集聚了永樂影視、晟喜華視、佳禾影視、好酷影視等影視原創企業和產業鏈配套企業數達到80多家,影視全產業鏈形成規模。
萬派文化《網絡英雄傳之黑客訣》首次聚焦黑客反恐題材,今年10月新書首發,數字閱讀產業有新突破。
游戲產業集聚了非奇科技、絕地科技、遙望網絡等60余家,手機游戲《極速光影》、《忍者突襲》、《熱血帝國》入選文化和旅游部 “一帶一路”文化產業國際合作重點項目。
動漫產業集聚了翻翻動漫、源創動漫等30余家,動漫IP價值顯現,在動畫、電視劇、電影等領域多處開花。
核心產業配套不斷完善,浙江文化內容影視產業孵化平臺成立,打造涵蓋文學、動漫等內容創意的IP影視投資產業鏈平臺。快定網絡、幻文科技等大企業、頭部IP約10余家,形成原創文學、影視游戲投資一體的泛娛樂產業體系。
余杭的項目招引同樣瞄準影視傳媒、動漫游戲等細分行業、領域的單項冠軍,上半年對接聯系項目50余個,重點引進數字內容產業鏈企業,向IP全產業鏈進發。
產業發展基礎實力雄厚
余杭目前已形成較為完備的產業體系,構建了夢想小鎮數字內容、藝尚小鎮時尚設計、夢棲小鎮設計的產業格局,并配備了產業鏈所需的項目、人才、空間、平臺、品牌等資源。
編制完成了文創人才發展規劃(2019-2021);對接中國傳媒大學、中國美院等高校,開展“創意藍海”文創高層次人才培訓;引進“浙軍影視新力量”基金和浙江文化產業成長基金(二期),資金規模逾2億元。
今年上半年,余杭完成區級第三批文創眾創空間創建單位的認定。截至目前,全區共認定文創眾創空間創建單位50家,梳理存量發展空間40余萬平方米,為文創產業集聚提供發展空間。
同時,余杭持續發揮區級文創產業公共服務平臺作用,著力營造優質服務生態。創新眾創空間的產業優化升級和空間特色運營提升,推動數字原創內容眾創空間的培育認定和入駐企業的培育扶持,做好產業落地和產業要素資源的整合。
今年9月,余杭出臺新一輪文創扶持政策“文創新政十條”,進一步提升在數字內容產業、設計服務業、載體培育等方面的文創政策引導力度。
下一步,余杭將堅持“浙江文化產業高地”和杭州“國際文化創意中心”核心區的工作目標,以數字創意經濟發展為優先導向,以文創全要素集聚、體制機制創新驅動為載體,聚焦數字創意經濟、引進名人名家名企、建設標志性產業載體、創新產業支撐體系,加快構建具有余杭特色的文創產業體系。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杭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