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博會上聽聽杭州企業怎么說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9/11/7 9:47:18
(原標題:進博會上的“杭企說” 記者:王莉莉)
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簡稱“進博會”)不僅是一個采購和洽談商品、服務的交易平臺,也是一個分享思想和理念、展現發展成果和探索方案的展示平臺,更是凝聚共識、推動全球性重大問題解決的開放平臺。
以國際化為目標、以數字化為戰略,緊握平臺機會,杭州企業不僅在進博會上加強與各國企業的貿易往來,更以積極主動、自信自豪的姿態,與世界對話,發出和傳播數字經濟時代的“杭州聲音”。
娃哈哈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宗慶后
以時不我待心態,跟上世界科技浪潮,以新技術為產業賦能
“娃哈哈雖然屬于傳統的食品飲料制造業,但早在二十多年前就開始了數字化的探索和布局。在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高質量發展要求的現實背景下,娃哈哈順應數字經濟發展潮流,在生產制造方式、管理方式和銷售方式上進行創新轉型,提升企業競爭力和增長動力。”在昨天舉行的第三屆中國(浙江)-歐洲(德國)數字經濟和高新技術產業高峰對接會上,宗慶后這樣闡述他對于數字經濟的理解以及數字經濟之于傳統制造業的價值。
會上,他與來自歐洲各國的97家國際知名企業的191位高管面對面,分享了娃哈哈在數字化轉型中,在管理信息化、生產智能化、營銷數字化三方面持之以恒的創新實踐。
“沒有淘汰的產業,只有落后的產品、落后的技術、落后的管理、落后的運營模式。”他認為,在數字經濟時代,技術革命帶來了挑戰,同時也帶來了新的發展動能和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我們必須懷著開放積極、時不我待的心態,不斷學習、把握機遇,跟上世界科技浪潮,利用新技術為產業賦能,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創造新的價值,作出新的貢獻。”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
必須面向未來不斷創造新的技術,因為不進則退
11月5日,在第二屆進博會重要論壇活動之一的第二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上,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宣布,阿里巴巴去年進博會訂下5年進口2000億美元(約1.4萬億元)的目標,第一年目標已完成123%。“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為‘貨通天下’的夢想提供了新的實現方式。今天通過互聯網所搭建的消費市場,在數字化商業基礎設施的驅動下,重構了端到端的價值。”
“每到天貓雙11,都有很多人問:逍遙子,你預測一下,今年能成交多少數字?我從來不回答這個問題。相比銷售數字,我更關心技術的峰值。去年雙11峰值是每秒鐘處理48萬筆訂單。”張勇說,“技術迭代非常快,沒有一個公司因為大或技術先進,就可以高枕無憂。你必須面向未來不斷創造新的技術,因為不進則退。”
他認為,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互聯網迎來了更加強勁的發展動能和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阿里巴巴連續超預期增長的背后,是科技創新驅動和對數字化商業基礎設施的持續投入。“我們相信,中國具有全世界最獨特的機會、最大的優勢來獲得數字經濟時代的領先地位。阿里巴巴樂于與全社會分享20年沉淀形成的數字化能力,助力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浙大網新副總裁周波
中國企業將為世界帶去新思路、新動能
“在我國的消費市場日趨成熟,開始走向獨立特征的當下,該如何運用數字技術幫助國外企業快速適應中國市場?幫助國內企業穩健成長,并走出去擁抱全球市場?”同樣是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浙江-歐洲(德國)數字經濟和高新技術產業高峰對接會,另一家杭州數字經濟龍頭企業——浙大網新副總裁周波,在開始分享時首先拋出了問題,引起了現場的討論。
他認為,當下我國的消費者已開始追求個性和潮流,我國的消費市場日趨成熟,中國的消費模型在互聯網融合層面已超過國際水平,我國的市場開始走向獨立的特征。企業必須認識到這樣的特征,跟上這樣的趨勢,才能更好地“融進來”和“走出去”。
“‘世界大同’的文化特征根植在每一個中國人心中,我們會以開放包容的心態歡迎全世界的人來中國做生意,同樣的,逐步融入全球市場的中國企業,也會帶著中國的解決方案和產品走向世界,為世界帶去新思路、新動能。”他借此向在場歐洲企業拋出橄欖枝,“網新真誠地希望與全球供應商在技術、貿易甚至資本等各個層面展開全方位合作,共同推進世界產業經濟的智能化升級,世界貿易的融合發展。”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杭州日報
相關閱讀:
- ·杭企“走出去”擁有“企業之家”(09/19)
- ·杭州三家企業列入跨境電商出海品牌30強(05/16)
- ·讓知識產權國際服務商 護航杭企“走出(03/07)
- ·杭州企業進博會上收獲多(11/08)
- ·中國為創新發展打造一方凈土(11/07)
- ·2018浙江本土民企跨國經營30強名單發布(10/24)
- ·當前經濟形勢下 杭州企業的發展之路該(10/24)
- ·杭州企業上市提速 首批重點擬上市企業(10/11)
- ·7月杭州樓宇總部經濟及特色小鎮動態(08/06)
- ·2018杭州企業“最強生力軍”揭曉(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