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業轉型呼喚更多數字化基礎設施
- 杭州寫字樓網
- 2020/3/11 9:28:50
(原標題:服務業轉型呼喚更多數字化基礎設施 作者:莫開偉 中國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員)
今年中國爆發的疫情,催生了“零接觸”、“無觸摸”等生活方式出現,外賣送菜、在線問診、遠程教育、健康碼防疫等經濟現象風起云涌,讓越來越多的人感受到了數字技術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這次疫情為以數字化服務為代表的新經濟,提供了創新探索的巨大機遇和廣闊發展空間,倒逼生活服務中的一系列新消費、新產品、新業態和新模式的加快發展。因為很多新消費、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它的生活應用場景很受限,或老百姓習慣于舊有模式,往往很難一帆風順推廣到市場并被消費者接受。突如其來的疫情,則為創新探索提供了一個爆發點或突破點——數億人同時在線點外賣、買菜、問診、學習、辦公,這不僅是一場創新集中展示和檢驗的過程,也是一次數字技術拓展服務業應用場景的絕佳機遇。
此次疫情中,服務業數字化不僅在保障居民生活方面的作用日益凸現,而且作為服務提供方的商家也積極利用數字技術開創新模式,走出了一條積極自救的道路。比如重慶知名餐飲品牌鄉村基,發展線上外賣小程序,疫情期間實現了外賣業務20%的增長;利用支付寶掃碼點餐小程序,在門店復工以后實現了點餐安全“無接觸”;通過淘寶直播,拓展生意,疫情期間門店生意少了,但線上生意火了。就這樣,服務業商家利用互聯網平臺盤活了自身私域流量。可預見,未來生活服務業將形成“大平臺+全產業鏈數字化”的發展模式,數字經濟平臺將成為新的基礎設施,成為帶動生活服務業數字化升級的核心動力。
當前中國在服務業數字化轉型方面出現了一些喜人的現象,尤其是政府服務的數字化,已經做了不短的時間,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整體而言,服務業數字化還遠遠不夠。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服務業增加值占GDP53.9%,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59.4%,就業人數占比約50%,已成為主導性產業。然而,未完成數字化轉型升級的企業高達80%,嚴重制約了民眾對數字化服務的需要。這也是一個機會,如果這些服務業完成了數字化,帶來的勢能將不可估量。
首先,數字化技術的普惠性還需要進一步推廣和下沉,著力解決“數字化鴻溝”。對于特定人群、特定區域,比如老年人、三四五線城市的居民,他們同樣有使用數字化服務的需求,但針對他們的服務業數字化程度還不高。數字化技術紅利需要從沿海的先進省市推廣到中西部,數字化基礎系統和服務設施需要從政府內部的系統下沉到基層組織和普通民眾。
其次,對于那些只做線下,沒有數字化的服務中小商家,疫情期間,雖然消費者的需求還存在,但商家與消費者的渠道阻斷了,如果缺乏一個足夠的依托平臺,單槍匹馬,受技術力量、資金實力限制,這個冬天就會特別難熬。不少服務業中小商家有轉型意愿,但缺乏轉型能力,這就需要數字化基礎設施來幫助他們。
再次,即使在服務業數字化做得較好的一、二線城市,也存在著各自為政的情況。公共服務或者市場化服務分散在各種App中,居民需要下載或關注多個服務提供者。這實際上是另一種形式的讓群眾多跑腿,應該鼓勵一些大型互聯網平臺去發展一站式數字生活服務的公共平臺。
綜上所述,及時打破民眾生活服務數字化制約瓶頸,中國服務業數字化轉型呼喚更多新的數字化基礎設施,也就是服務業數字化的“新基建”。
剛剛舉辦的支付寶合作伙伴大會讓人看到了“服務業數字化新基建”建設中的大平臺力量。3月10日,手握國民級應用支付寶的螞蟻金服宣布,把支付寶升級為數字生活開放平臺,聚焦服務業數字化,并立下“未來三年,攜手5萬服務商幫4000萬服務業商家完成數字化升級”的目標。這也是商務部呼吁“積極推動生活服務業數字化建設”后,首個響應號召的大型互聯網平臺。互聯網獨角獸的入局,意味著中國服務業數字化已按下了快進鍵。開放的數字基礎設施必將為服務業商家賦能,搭建起數字化時代的橋梁。中國在數字化方面本來就有很好的基礎,隨著大型互聯網公司參與打造開放的數字化基礎設施,我們的服務業數字化將迎來全新局面。
我們呼吁更多大公司大平臺參與到服務業數字化的基礎設施建設。疫情過后,中國經濟定將繼續騰飛,而服務業的數字化將會是重要的引擎之一。它將成為零售業數字化、制造業數字化、城市治理數字化之后,又一新涌現的產業發展模式,更將成為中國經濟發展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證券時報
相關閱讀:
- ·“數字化”如何賦能企業服務 傳統經濟(06/20)
- ·把握發展節奏是企業制勝之道(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