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內火到國外 共享用工仍需制度創新
- 杭州寫字樓網
- 2020/4/1 10:24:32
(原標題:從國內火到國外 共享用工仍需制度創新 評論員:李少婷)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共享用工火了,繼前期在國內興起后,近日這一模式在國外一些巨頭公司中也被更多采用。
據悉,為應對食品網購需求激增,3月29日,亞馬遜公司招募內部倉庫員工完成旗下全食超市的雜貨挑選及包裝工作,并為此向員工提供更高的薪酬。而半個月前,亞馬遜還鼓勵因疫情丟失或暫停工作的其他行業員工,加入亞馬遜團隊,直到情況恢復正常。
此前,在國內市場,京東、盒馬鮮生、蘇寧等率先推出了共享用工模式,歇業中的餐飲、酒店、旅游業員工是主要資源輸出方。2月初,IT巨頭聯想集團也曾發布“招募令”,開放與其他企業的用人合作,提供電腦、服務器、手機的組裝、包裝等臨時工作機會。
共享用工,是在特殊情況下創新人力資源供給的模式。借此,企業在困境中進行勞動要素資源的靈活配置,不僅有益于員工生計,也有利于企業降低成本。目前,國內疫情防控形勢趨穩,全國快速復工復產,但共享用工推廣范圍仍在不斷擴大,北京、廣州等地甚至上線了共享用工服務平臺,助力實現員工資源共享以及企業跨界合作。
雖然是在疫情下進入大眾視野,但共享用工并不是新鮮事物,“靈活用工”是它更早之前的名稱。以勞動力密集為特點的酒店行業,由于人力成本較高,同時有淡旺季特性,因此行業間的人力流動很常見,近年來酒店行業已有一些共享用工平臺出現。
總體而言,共享用工模式在疫情之中擴大了勞動力的適用行業。同時,這一用工模式還催生了一些配套服務的普及,比如電子勞動合同等。但疫情之后,共享用工能否走向普及化?
從政府的態度來看,共享用工是被鼓勵的。3月17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就指出,支持發展共享用工平臺。此外,共享用工也符合人力資源的發展方向,近年來受到年輕人追捧的“斜杠青年”(指不再滿足“專一職業”而選擇多重職業和身份)正是勞動力多棲取向的寫照。
盡管如此,共享用工仍有不少問題需要解決。從勞動者的角度而言,在被“共享”的過程中,可能會形成各種各樣的勞動勞務關系,而不同勞動勞務關系對于勞動者的權益保障是不同的,長期“靈活用工”的酒店行業就存在勞動者到手工資難達最低工資標準、“短工長用”等侵害勞動者權益的問題。
對于企業來說,則需要避免共享用工從真共享變為被“截胡”,在需要時能夠召回足夠的勞動力。而從社保繳納的角度講,又涉及用工企業的利益及責任分割問題。此外,電子勞動合同仍然有一定法律風險。
從特殊時期的權宜之計走向日常化,共享用工仍需要制度層面的創新。就目前而言,共享用工的法律問題錯綜復雜,權責切割仍不十分明晰。不過,鑒于共享用工模式仍在初期大量應用階段,不僅有強勁需求,也有制度研究和改進的空間,我們認為,只要能一鼓作氣厘清矛盾點,做好制度層面的規劃創新,共享用工定能走穩走遠。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