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數字經濟須有大格局
- 杭州寫字樓網
- 2020/5/7 17:38:50
(原標題:做大數字經濟須有大格局 記者:周雪松)
目前,業界對于新經濟的定義表述不一,通常是指“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經濟形態,是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革命、新工業革命以及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的背景下,以現代信息技術廣泛嵌入和深化應用為基礎,以市場需求為根本導向,以技術創新、應用創新、模式創新為內核并相互融合的新型經濟形態。隨著新經濟日漸崛起,數字經濟作為主要的新經濟形態也日益受到重視。
盤古智庫智行院CSO、達優信息咨詢創始人兼CEO張禮立日前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戰略角度來說,有三點非常重要:一是要有底層技術,不能依賴于人。二是要高度重視安全性,確保萬無一失。三是要有大格局,只有這樣才能做大做強。此外,他還強調,數據或信息科技就是一個工具,要以求善為主,不是誰兼并誰的問題。
張禮立說,新冠肺炎疫情作為突發事件加大了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上之前經濟下行已經是一種新常態,今年又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要謀劃好國家中長期戰略。從國家層面來說,發力新基建和數字經濟,將加速產業變革,對于調整優化我們的經濟結構與產業布局,也是一種重大機遇和利好。
發展數字經濟,當務之急是加快5G的普及進程。張禮立說,從整個經濟增長的角度來看,5G數字化還需要時間。大多數決策者都認識到5G將更快并且實時工作。但是,大多數人還是喜歡狹義的5G,也就是只把5G的覆蓋面限定在通信領域。多數企業管理層相信在云計算與物聯網的大量普及后,他們將獲得5G的實時數據。但是,他們對5G的信心指數是不同的。
現在的網絡技術已經基本滿足了人與人之間的互聯互通,但其傳輸速率還無法滿足機器與機器的互聯互通。以5G為代表的新一代網絡技術,在一些垂直領域將會有一些深度應用與突出的表現,譬如,以無人車為代表的智能終端和以虛擬現實等為代表的創新應用浪潮紛至沓來。
但是,由于所處行業不同,每個企業情況也不相同,對5G的理解水平也相當有差異。其中,在零售這樣的基礎公共服務性行業,員工的理解相對最底層,而企業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和決策者的理解水平也略高于面對市場與銷售的職能部門。高科技和金融行業擁有最豐富的5G和數字化能力與知識。而傳統制造、通信和媒體、化工以及工程行業則相對不那么熟悉。
張禮立表示,數字化是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的,是一種新全球化。但無論是新基建也好,還是數字經濟也好,并不是所有企業都去做或者都適合去做,要結合企業實際去考慮。對于疫情后的經濟推動,5G與數字化科技在不同行業和企業有著不同的情況,要實現大規模的利好,有些產業和行業需要持續投入和努力才會看到好處。因此,每個行業和企業需要充分去了解“5G+數字化”對企業和行業的作用,構建自身的5G信心指數,尋找與實踐屬于自己企業發展的路徑。
“智能化正在為企業帶來顛覆性的改變,從推動邊際效益,到轉變底層的業務邏輯,企業經營發展的重心已經悄然轉變。這些轉變包含企業的業務模式、外部的市場環境,乃至競爭的核心規則。”張禮立說,這一浪潮給企業帶來的變化是由表及里,逐步遞進的。一方面,這些重大的轉變為企業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企業能夠付出更低的成本、獲得更高的收益、為客戶提供更優質的交互與體驗;另一方面,企業又必須面對人才、技術、數據等方面的挑戰。無論如何,變局已成,應變是企業的唯一選擇。
張禮立認為,智能經濟作為數字經濟發展的高級階段,將以數據為關鍵生產要素。在大量依賴于對數據的獲取和處理的同時,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會是“人工+智能”的發展模式,“5G+數字化”將會積極推動人機協同為主要生產和服務方式的變革。
無論如何,智能化技術,是目前為止人類試圖突破知識增長瓶頸的最主要方向。在疫情過后,將會在很多產業和行業中展現出高效率、低成本、普惠化,特別是在公共服務、衛生、公共安全等領域會大放異彩,也讓未來的智能經濟更加值得期待。
張禮立強調,要想做大做強數字經濟產業,底層技術、安全性都非常重要;另外,還要有大格局,這方面也非常重要。這不是誰整合誰的問題,中國在數字經濟領域要發揮好引領、示范作用,不能只是給自己用,否則會有很大的局限性。雖然底層技術很重要,但最終要忘掉技術,技術只是一種工具,要讓大家都用,好用才能受到廣泛歡迎。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中國經濟新聞網
相關閱讀:
- ·杭州之江實驗室園區一期工程已全面結頂(06/03)
- ·杭州余杭區南苑街道集中開發8個工業樓(05/20)
- ·杭州西湖區一季度數字經濟增加值增長逾(05/19)
- ·杭州蕭山信息港“成長記” 1至10期建設(05/09)
- ·杭州數字經濟積極向好 重點產業逆勢發(04/29)
- ·浙江省發布創造力十強縣(市、區)榜單(04/21)
- ·浙江省加快推進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建設(04/20)
- ·數字經濟發展提檔加速 推動傳統產業轉(04/16)
- ·打造浙江數字經濟升級版(04/01)
- ·浙數文化產業園正式奠基 打造互聯網數(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