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就去杭州一個叫高新區(濱江)的地方
- 杭州寫字樓網
- 2020/10/15 9:48:35
(原標題:創業,就去杭州一個叫高新區(濱江)的地方 記者:林建安 通訊員:肖鱈桐)
杭州高新區建設發展的30年,也是人才創業如火如荼的30年。
近幾年,大批海外人才加速回流,回到杭州,成為了他們創新創業的新選擇。而在杭州,高新區(濱江)也成為了不少人的創業首選地。
這些來到高新區(濱江)創業的人才們,又推薦了更多的人才來到這里創業、工作。
相同的,國內其他城市的人,近年來也紛紛邁出了“去杭州”的步子。在他們的目的地里,也多有高新區(濱江)。
從最新的數據來看,今年上半年,一共有18550人來到高新區(濱江),創業、工作。
企業不需要天天跟政府打交道
才說明這里的創業環境好
今年夏天,在第四屆萬物生長大會上,鄭樹生發表了主題為“堅持,創業者才能看見最美的未來”的演講。
“堅持才會有未來,才能越過山丘。”鄭樹生說,他想給那些年輕的創業者一個鼓勵。“看到我這個50多歲仍然在創業的人,他們的成就感就會更足一點,創業勇氣就會更多一點。”
時間撥回到27年前。
當時,這個男人27歲,在浙江大學拿到博士學位后,他拒絕了學校希望他留校執鞭的邀請,加入了當時尚未顯山露水的華為。
2012年,鄭樹生辭去華為“二當家”,開始創業,攬下了3家IT企業,出任宏杉、迪普、宇視3家科技公司的董事長。當年,他已經46歲。
目前,宇視科技已經躋身全國視頻監控領域前三,迪普科技已經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宏杉科技也成為了全球5家具有高端存儲研發能力的高科技企業之一。
鄭樹生說,“創業需要堅持”,而選擇在哪里堅持,也很重要。
宏杉、迪普、宇視,這3家科技企業,都在高新區(濱江)。
“人才越多,高新區才有未來。在這一點上,高新區(濱江)有非常長遠的眼光,這從政府對企業的關心上能看得出來。”鄭樹生說,幫助企業發展,是高新區(濱江)一直堅持在做的一件事情。
在他看來,高新區(濱江)也像是一個“創業者”。從一片農田到國家級高新區,高新區(濱江)是和企業們一起發展起來的。
選擇留在高新區(濱江)創業,鄭樹生坦言,“是一大幸事”。
迪普科技是一家在高新區(濱江)“土生土長”起來的高新技術企業,目前已申請專利1000多項,其中發明專利900多項,全球合作伙伴超過1700家。
迪普科技上市前,有一個項目需要拿地,若按標準流程走,至少要3個月。“當時正值五一假期,高新區(濱江)各個部門加班加點,幫我們省下了不少時間。”
鄭樹生說,在高新區(濱江)創業18年,其實很少主動找政府的人幫忙。“企業不需要天天跟政府打交道,才說明這里的創業環境好。因為政府把企業發展過程中需要的東西,都為你準備好了。”
“比如高新區(濱江)建了很多人才公寓,這是企業所需要的。”
鄭樹生說,“對企業來講,不是說我們找政府幫忙解決了多少困難,這里的創業環境就有多好。而是你在這里創業,很少感覺到困難,這里才真正算得上有好的創業環境。”
高新區(濱江)幫助企業,就跟春雨一樣,沒有聲音的,而且這已經成為了一種“文化”,漸漸形成了一種很好的創業氛圍。
在這里,企業不需要為了爭取政策福利而到處跑。當企業符合國家政策時,政府會主動想到你。
鄭樹生記得,剛到高新區(濱江)時,高新科技企業寥寥無幾,放眼望去,都是農田。
“我是看著高新區(濱江)的高樓大廈一點點建起來,也看著越來越多的高新技術企業在這里逐漸發展起來的。”鄭樹生說,十幾年來,他目睹了高新區(濱江)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隨著數字經濟、信息化深入到各行各業的應用,這里已經成為為數不多的,最有競爭力的信息產業集聚地之一。
我跟英國的朋友說
創業,就去杭州一個叫高新區(濱江)的地方
在高新區(濱江)創業18年,如果說,鄭樹生的選擇,是一個人才長留高新區(濱江)的創業故事,那么陳燦和王一君這對“創業夫妻檔”的選擇,則是海外人才回國,發出“要創業,到杭州去”聲響的故事。
2015年夏天,陳燦和王一君從美國回到杭州,選擇在高新區(濱江)創立覽眾數據。在這之前,他們在美國待了8年。
夫妻倆把自己比喻成一個“小工廠”,妻子王一君擅長把業務語言轉換為數學語言,丈夫陳燦擅長把數學語言轉換為計算機語言,兩個人就像是一條產業鏈的“前后道”。
他們要做的,是運用人工智能算法,幫助企業實現智能化運營管理。比如,什么貨最合適放在什么門店,應該怎么賣等。現在,覽眾數據已經有許多合作伙伴。
不僅自己回高新區(濱江)干事業,陳燦也介紹了好朋友來這里創業。這其中,就包括張鑫。
5年前,張鑫從美國回到杭州,在高新區(濱江)創立了才云科技,做人工智能云平臺。我們在生活中用到的許多應用里,都有他們搭建的操作系統,比如,中國銀聯的云閃付,星巴克的專星送等。
張鑫說,選擇落戶高新區(濱江),是看中了這里的“互聯網企業朋友圈”。
“互聯網企業的圈子里有一種說法,如果你要創業,就要看巨頭在哪里。新華三、網易,都在高新區(濱江),所以我要來這里。”
在高新區(濱江)站穩腳跟后,張鑫也有推薦朋友到這里來創業。
“我有一個朋友在英國,他也想回國創業。我跟他說,創業,就去杭州一個叫高新區(濱江)的地方。”
“這對我來說也是一件好事情,一個行業在一個地方形成一條上下游的產業鏈,合作起來也更加方便。”張鑫說。
高新區(濱江)為什么“吸引人”?
迄今,杭州高新區已經培養了超過10000家高科技企業。據統計,每年有超過3萬名的人才來到高新區(濱江)創業、工作。
高新區(濱江)黨委書記王敏說,高新區已經走出了一條“人才帶技術、技術變項目、項目融資金、實現產業化”的“濱江路徑”。
從1990年到2020年,一大批的科技人才紛至沓來,一浪又一浪的“海歸”回流至此。
在王敏看來,有六大優勢:
1.數字產業領跑浙江、領先全國;
2.經濟質量高、韌性強、后勁足;
3.“產業業態、城市形態、人才生態”深度融合;
4.打造了“親商、安商、惠商、穩商”的營商環境;
5.走出了一條“人才帶技術、技術變項目、項目融資金、實現產業化”的發展路徑;
6.高新區(濱江)“鼓勵成功,寬容失敗,尊重創新”。
5月5日,在第三屆杭州濱江國際人才節上,王敏說:“你們有幸,遇見這樣的濱江;濱江更有幸,遇見這樣的你們。在這片熱土上,我們既仰望星空,又腳踏實地,彼此成就、攜手成長。”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都市快報
相關閱讀:
- ·科創能級持續提升 杭州全域創新格局初(10/28)
- ·杭州創業創新:釋放經濟高質量發展強勁(09/18)
- ·“浙大系”創業者齊聚共話“校友經濟”(07/15)
- ·杭州創投凸顯后發優勢 創業項目連續4年(06/15)
- ·杭州市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全面“升級”釋(05/27)
- ·創新引領 杭州數字經濟浪潮翻涌(05/22)
- ·杭州新增創投機構數量超過北上深(01/25)
- ·浙江新設小微企業活力指數報告:杭州創(10/24)
- ·確保杭州“雙創”繼續走在前列(07/30)
- ·杭州創業創新跑出“加速度”(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