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化人才將成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未來焦點
- 杭州寫字樓網
- 2021/4/27 14:07:38
(原標題:專業化人才將成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未來焦點)
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十四五”期間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將呈現五大趨勢特征,人工智能企業將更加熱衷于“數據生態”的構建;類腦計算芯片將成為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重點競爭領域;量子機器學習將成為AI算力顛覆引擎;基于AI硬件的新產品設計及平臺將成為主流;專業化人才將成為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未來焦點。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5G、人工智能、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新技術要加速賦能實體經濟,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人工智能,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正加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不僅在推動產業數字化過程中實現更多應用場景,也逐步形成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獨有的規律。通過洞悉“十四五”期間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趨勢特征,才能更好地發揮人工智能在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的更大作用。
特征一,人工智能企業將更加熱衷于“數據生態”的構建。“十三五”期間,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快速發展,在數據、算法、算力等方面均取得了關鍵性突破,而人工智能企業對構建“數據生態”的認識也越來越清晰。在數據層面,我國人工智能領域的數據呈爆發式增長態勢,具有較強的國際市場競爭力。目前,全球數據總量已達到40ZB,我國數據總量為8.6ZB,占全球的21%左右。在算法方面,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突破了過去機器學習領域淺層學習算法的局限,顛覆了語音識別、語義理解、計算機視覺等基礎應用領域的算法設計思路。在算力方面,GPU、NPU、FPGA等專用芯片的出現,使得數據處理速度大大加快。“十四五”期間,數據將會快速積累,算法模型持續演進,運算能力大幅提升,推動人工智能行業應用快速興起,在社會治理、生態保護、經濟管理、金融風險、工業生產、醫療衛生、交通出行和能源利用等領域效應日益顯現,進一步刺激企業深化構建AI“數據生態”。
特征二,類腦計算芯片將成為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重點競爭領域。大腦的認知是人類認識自身的終極挑戰之一,模仿大腦神經網絡的計算模式,進行高效的并行計算,是突破當前計算機算力發展的重要途徑。自1997年美國啟動人類腦計劃以來,從分子、細胞、系統、全腦、行為等不同層次開展人腦的結構和功能研究,開啟了全面揭示人類大腦奧秘的序幕。目前,針對人工智能算法而設計的類腦化芯片已成為重要突破點,不論是NVIDIA的Tesla P100,還是IBM的TrueNorth、谷歌的TPU,都試圖打破馮·諾依曼架構,依托人腦模式構建出更快、更適用的新體系。這些嘗試都將成為“十四五”期間人工智能企業努力突破的方向。此外,在神經科學和深度神經網絡等領域快速發展的綜合推動下,“十四五”期間,類腦計算芯片發展的重要性將獲得普遍認同,未來在實體經濟中的應用作用將更加凸顯,成為我國人工智能企業形成新的競爭優勢的重點領域。
特征三,量子機器學習將成為AI算力顛覆引擎。“十三五”期間,我國機器學習快速成長為人工智能大數據處理領域的技術基石。面對不斷產生的大量數據需要處理、分析和計算,量子機器學習將成為人工智能實現進一步突破的“神器”。目前,量子機器學習的研究絕大部分還處于理論層面,與之匹配的量子計算機硬件還遠遠落后。預計“十四五”期間,基于超導電路、離子阱等方案的量子計算機試驗將取得新的進展,更大規模的量子計算有望實現突破,真正超越現有的經典計算。據測算,一臺64位量子計算機的單次運算速度達到目前普通計算機CPU的級別(1GHz),這種數據處理速度將是目前世界上最快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的1500倍,“量子算力”將隨量子比特的增加而逐漸變為現實。量子機器學習將為人工智能進一步發展打下更為堅實的基礎,成為再次深刻改變人類社會形態的算力引擎。
特征四,基于AI硬件的新產品設計及平臺將成為主流。當前,人工智能解決方案正由“軟件”模式轉變為“軟件+硬件”模式。隨著智能計算芯片與系統、新型多元智能傳感器件與集成平臺等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礎支撐平臺日漸成熟,以AI芯片、智能前移的新型傳感器件等為代表的AI硬件將迅速發展起來。“十四五”期間,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將呈現出向硬件底層快速滲透的趨勢,AI芯片發展推動智能前端的新型傳感器件的研發。隨著低功耗、高靈活性的AI芯片及相應解決方案的發展,以往需要云端計算的人工智能應用可實現在本地終端運行。另外,伴隨著軟件算法的成熟和學習數據的日益豐富,新一代智能新產品設計開發的基礎技術條件將迅速成熟起來。以AI硬件為基礎,在“端+云+芯片”協同發展的背景下,產品的感知、理解、推理和決策能力將實現突破,基于AI硬件的智能產品將會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特征五,專業化人才將成為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未來焦點。在推動人工智能產業從興起到快速發展的歷程中,人工智能專業人才是其中最為關鍵的因素,其質量和數量直接決定了人工智能的發展水平和潛力。當前,人工智能人才全球短缺且分布不均,使得各國及科技公司均將人工智能人才的爭奪視為其提升核心競爭力的根本性戰略。從市場供需關系來看,人工智能領域的人才需求在過去5年間增長10倍,且缺口仍在不斷擴大。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杰出人工智能人才比例明顯偏低,僅為977人。美國卻遙遙領先,人數高達5158人;英國、德國、法國、意大利分別位列二、三、四、五名。可以預見,全方位交叉融合式的的人工智能人才,將成為我國推動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相關閱讀:
- ·蕭山三江創智小鎮:打造人工智能產業新(04/07)
- ·杭州蕭山三江創智小鎮嶄新定位出爐(03/30)
- ·杭州人工智能產業園:完善服務體系 激發(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