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運河新城:曾經被遺忘的角落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2/8/6 13:39:09
在杭州,有兩座新城,一座在南,是錢江新城;而另一座則在北,是運河新城。隨著運河新城的崛起,這一塊杭州城北曾經的城鄉接合部,也開始脫胎換骨,曾經遍布這里的小加工廠相繼關停轉遷,拔地而起的是一座座現代化的高樓大廈。這里的居民,也從擁擠的農民房里走出來,住進寬敞的大套房,新建的學校、醫院、超市、商場,更讓他們享受到了如同住在市中心一樣的便利生活。
城市化的推進,讓祖祖輩輩生活在這里的人們,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巨變。而在這一場巨變中,他們滿懷希望,期待著最終破繭成蝶的那一刻。
曾是杭州被遺忘的角落
“以前,我們這里可以說是被遺忘的角落。”杭州康橋街道西楊社區黨委副書記楊立說,他們這里已經靠近余杭,是實實在在的城鄉接合部,馬路狹窄,路面坑洼,基礎設施條件差,更談不上環境的美化。而且,這里以前小型傳統企業,比如印染廠、漂染廠,或者水泥廠、織布廠等密集,這些小廠不僅經濟效益上不景氣,還污染了周邊的環境。
“我們這里是2008年撤村建居的。光我們村里,以前就有小企業15家,有的規模很小,三五個工人就是一個廠。”楊立說,撤村建居前,他們村有15家小廠,村集體經濟就只能靠收收租金。
不過,讓楊立沒想到的是,2008年底,巨變從這里開始了:根據北部大開發戰略,在石祥路以北、運河以東,杭州正式啟動了運河新城建設項目。根據運河新城的整體建設規劃,這里將建一座集商貿、居住、創業、生態、文化功能于一體的現代化新城。而西楊社區的位置,正好屬于運河新城的核心。
根據運河新城的規劃,這里聚集的傳統工業企業相繼關停轉遷,轉而向都市工業、現代服務業轉型;在曾經的洋灣路,緊臨著京杭大運河,杭州十四中康橋中學去年秋季已經開始招生,這是杭州城北唯一的一所重點高中。在杭十四中康橋校區旁邊,還要再建一所九年一貫制的初中,以前配套的小學、幼兒園。除了學校,這里還要建設一所市級醫院……
小企業主們尋找新商機
“這幾年,我們這里一天一個變化。”西楊社區的莫慶惠,曾自己開了一家塑料包裝廠。隨著城市化的推進,他的廠區被劃進了拆遷范圍,停掉老廠,他開始尋求新的商機。
莫慶惠的廠,辦于上世紀90年代初。當時村里很多村辦企業開始轉制,他也跟著自己這陣風,自己做了老板。
“塑料包裝行業,產值高,利潤卻低。我的廠一年800萬—1000萬的產值,但利潤并不多。”莫慶惠說,2008年,村里啟動拆遷,他的廠房也在拆遷范圍。沒了場地,現在他只好另尋工廠代加工,自己負責銷售。
現在,莫慶惠曾經的廠房所在地,正在建設他們本村拆遷戶的安置房。而莫慶惠也是拆遷戶之一。“新房造得很好,小區環境也不錯。”莫慶惠說,雖然自己的廠沒了,但眼看著和他一樣的拆遷戶們馬上就能分到寬敞漂亮的套房,他還是挺高興的。
而且,新城的建設,也讓莫慶惠開始尋找新的商機。盡管現在他還不是太有頭緒,但他已經在盤算著,至少也置辦幾間商鋪,開始他的新事業。
服務業帶動的不僅僅是經濟
“如果把運河新城比作香港,那我們社區的位置,就是銅鑼灣。”站在康橋路和康興路交叉口,楊立說,新城建設,社區充分用好用足10%的留用地,圍繞這個十字路口,打造“金三角”現代化服務業。比如在康橋路康興路交叉口,要新建三處物業,一座是運河財富大廈,今年9月份結頂,明年投用,分21層的主樓和裙樓,將引入酒店和大型超市。馬路對面,還將建設一個14萬平方米的大型商貿綜合體。
除了這些商貿綜合體對經濟的直接帶動,服務業的發展,還將促進本地居民的就業和生活水平的整體提高。
楊立說,以前這里是城鄉接合部,年輕人一般都受過高等教育,就業不用愁,最讓他們愁的是“四零五零”人員——年齡大了,又沒有一技之長,在家無所事事。而服務業引入后,不論商場、超市還是寫字樓等,都給本地居民增加了新的就業機會,“能創業的自己創業,不能創業的,做個服務員或者保安,也是一份穩定的工作。”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青年時報
相關閱讀:
- ·春江街道:加快推進杭州富春灣新城建設(09/16)
- ·杭州“菜擔兒”要變站城一體“新門廳”(03/29)
- ·溫州甌海做強樓宇經濟 打造魅力城市(03/29)
- ·杭州上城9個重大項目開啟望江新城蝶變(03/28)
- ·杭州發布城鄉建設“項目清單” 未來3年(03/21)
- ·望江布局產城融合高質量發展新篇(12/06)
- ·杭州運河新城兩姊妹地塊本月底出讓(11/09)
- ·5年投1000億元!杭州之江新城建設邁入全(07/17)
- ·杭州下沙新城建設駛入“快車道”(04/10)
- ·杭州望江新城吹響建設沖鋒號(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