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城市總體規劃修改方案公示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4/1/16 11:13:45
記者昨天從市規劃局獲悉,經過一年多的前期準備、研究咨詢才完成的《寧波市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以下簡稱《總規》)修改稿,其主要內容今起在市規劃局網站上和市城市展覽館內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公示。市民如有意見和建議,可反饋至市規劃局。
市規劃局相關負責人稱,此次修改總規,并非全面調整現版總規涉及的所有內容,而是在評估和論證的基礎上,對不適應今后發展需要的部分強制性內容進行補充、完善、修正。此外,涉及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和文教衛體等具體功能的用地布局調整,則將在總體規劃修改工作完成之后,結合各專項規劃的編制與調整進行深化落實。
據悉,總規修改方案還將根據此次公示期間征集到的意見和建議,予以繼續深化和完善。完成后的總規修改成果,經市人大常委會審議、省政府審查同意后上報國務院,最終由國務院批復。
三江片重點發展西部與北部
據悉,本次總規修改規劃期限為2014年至2020年,規劃范圍分為市域、中心城市(中心城+組團)二個層次。“中心城市”這個概念系首次提出。
按照修改方案,中心城市包括三江口片區、鎮海片區、北侖片區在內的中心城,以及中心城外圍的東部濱海、慈城、東錢湖、九龍湖—澥浦等4個組團,總面積為2560平方公里,該區域的建設和發展實行統一規劃與管理。
中心城是本次總規修改的重點地域,控制范圍約700平方公里。到2020年,中心城的常住人口將達到410萬人,城市建設用地451平方公里。而現行總規對這一片區的規劃是:常住人口250萬人,城市建設用地為312平方公里。
修改方案對中心城的發展方向作了修改。三江片重點發展由向東發展調整為重點發展西部與北部,同時適度發展南部。鎮海片、北侖片則沿海岸線發展。其中,向西和向北發展主要將對高橋鎮、集士港鎮、古林鎮、姚江新區等在繞城高速環線以內的區域進行重點開發。
就寧波全市而言,原來“二區、T軸”的格局將被優化為“一核兩翼、兩帶三灣網絡化”。即形成以寧波中心城市為核心,以余慈地區和寧波杭州灣新區為北翼,奉化、寧海和象山三縣(市)為南翼,以沿海城鎮產業帶和沿四明山城鎮產業帶為兩帶,以杭州灣區域、象山港區域和三門灣區域為三灣,以衛星城和中心鎮為節點的網絡化大都市。
未來寧波將“連山、串城、面海”
“增加空間管制,構建城鄉生態格局”是此次總規修改的重要方面之一,其中市域生態保護紅線,以及綠、藍、紫、黃4條中心城管制線都是新增的內容。
按照不同地域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發展潛力,寧波市域被劃分為適建區、限建區和禁建區三大類型,并分別制訂不同的空間管制策略。適建區指綜合條件下適宜城市(鎮)發展建設的用地,是城市(鎮)發展優先選擇的地區,約占市域陸域面積的21%;限建區主要包括資源承載能力及生態環境脆弱的區域,以及遠景發展預留用地,約占市域陸域面積的31%;禁建區指自然及人文資源獨特、珍貴,必須加以原真性保護、避免受人類開發活動破壞的區域,約占市域陸域面積的48%。
在禁建區里面,還有一塊土地要進行重點保護,也就是“市域生態保護紅線”。修改后的總規劃定了11類生態紅線區域,使全市受保護地區面積占陸域面積的比例達到40%以上。
此外,為了保護各項歷史、自然資源,新的總規還首次提出了“中心城四線管制”的方案,分城市綠線、城市藍線、城市紫線、城市黃線,對特定對象進行保護。
城市綠線指中心城范圍內公園綠地、防護綠地的位置和控制的地域界線。
城市藍線指中心城范圍內江、河、湖、庫、渠和濕地等主要地表水體的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界線。
城市紫線指歷史文化街區的核心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歷史建筑及其風貌協調區。
城市黃線是指對城市布局和周邊環境有較大影響的城市基礎設施用地的控制界線。
“四線”范圍內的用地,將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要求進行管理。
寧波由此將建成一整個“連山、串城、面海”的生態框架,即:一條南北向的四明山脈生態大通道;一條與海岸帶相平行、由海岸基干林帶構成的生態屏障;三條東西向溝通海陸的生態走廊;六條城市組團間的生態廊道;甬江、余姚江、奉化江、鄞江、剡溪等七條干流水系藍脈;以及四明山水源涵養區、東錢湖風景林區等若干個水源涵養區、林地生態源和濕地斑塊源。
新增4條市域軌道線
1條城市軌道線
按照現有的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寧波要建6條城市軌道交通線路。修訂后的總規里,增加了一條軌道交通7號線。
據悉,軌道交通7號線大致的走向是:從江北機電工業功能區出發,經灣頭、江北核心區、江東到東部新城,最后至東錢湖區域。此外,軌道交通5號線將在現有規劃的基礎上向西延伸至莊橋區域。這樣一來,整個城市軌道交通網絡規模達到278公里。
作為城市軌道交通的延伸,市域軌道將形成以中心城為中心的放射型市域軌道網絡,網絡由中心城至余姚—杭州灣、中心城至慈溪、中心城至奉化—寧海、中心城至象山4條線組成,并與城市軌道形成外圍換乘。
城市快速路方面,總體布局為“四橫五縱九聯”,即東外環路、望海大道—世紀大道、廣德湖路、九龍湖大道、機場路、甬金高速連接線、北外環路、通途路、夏禹路(即機場快速干道永達路連接線)、南外環路、鄞州大道、沿海中線、泰山路等。2020年前形成由機場路、北外環路、世紀大道、南外環路組成的快速環線。
杭州灣跨海大橋或建第二通道
高速公路網絡,由此前的“一環六射”修改為“雙環十射三疏港”。修改內容顯示,在繞城高速環狀路外圍,再增加一個高速外環,沿線經過北侖、鎮海、杭州灣新區、余慈、四明山區、奉化、鄞州。
其中,“雙環”為繞城公路與都市圈環線;“十射”指杭甬高速公路、杭甬高速公路復線、同三國道主干線、甬金高速公路、杭州灣跨海大橋及連接線、杭州灣跨海大橋第二通道、甬舟高速公路、甬舟高速公路復線(北侖接線)、甬臺溫復線、六橫高速公路;“三疏港”指杭甬高速公路復線、都市圈環線南段(象山灣高速公路)及穿山疏港高速公路。
鐵路方面,將構筑由國家鐵路與省級城際鐵路組成的對外鐵路網絡。國家鐵路在既有蕭甬鐵路、甬臺溫鐵路、杭甬客運專線鐵路基礎上,增加甬金鐵路、滬甬(跨杭州灣)鐵路、甬舟鐵路、沿海鐵路貨運通道;同時規劃杭甬城際鐵路,預留甬臺溫城際鐵路,并為遠景建設滬甬城際鐵路預留通道。
寧波還會形成一些客運樞紐。其中,國家級綜合客運樞紐由寧波南站綜合樞紐、櫟社機場綜合樞紐組成;區域級綜合客運樞紐由鐵路東站、鐵路莊橋站、駱駝客運樞紐、邱隘客運樞紐、段塘客運樞紐和鄞州客運中心等組成;城市客運樞紐圍繞軌道站點布置,為公交、慢行、機動車等城市不同交通方式轉換提供服務。
此外,物流園區及貨運樞紐結合港口、公路、鐵路、航空場站及大型工業園區集中布置。
現行總規是2004年編制的
城市總體規劃是一個城市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改革開放以來,寧波共開展三次城市總體規劃工作,對指導城市發展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現行總規2004年編制完成,2006年國務院批復,至今規劃期限已過大半。
隨著寧波城市新的功能載體不斷出現、城市外圍區域發展迅速、交通問題日益嚴峻、生態環境面臨較大壓力等一系列問題的出現,去年起,寧波市對現行的《寧波市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正式啟動修改前期準備。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寧波晚報
相關閱讀:
- ·寧波西部正在崛起:集士港打造未來“西(07/15)
- ·寧波城市總體規劃作修改 提出劃定生態(02/25)
- ·杭州灣世紀城600萬方城市綜合體(06/14)
- ·寧波杭州灣新區發展紀事:負重擔當寫傳(06/01)
- ·寧波市城市規劃管理條例(12/12)
- ·寧波城市總體規劃評估意見向社會征求意(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