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進寧波都市化建設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4/2/13 10:13:22
2013年,寧波城市化率達到70%左右,傳統城市化已經進入了鼎盛期。但是,寧波城市發展也存在著碎片化嚴重、城市經濟發育不好、集聚輻射功能不強、中小城市數量少規模小等問題。顯然,傳統的城市化發展道路,已經不適應寧波經濟社會和城市的發展。針對當前我市城市發展存在的問題,市政協人資環和城建委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在市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上作了《關于推進寧波都市化建設的建議》的大會發言,提出把寧波建成大中小城市和社區化美麗鄉村共生、共融、共興的大都市區。這些意見、建議,對于進一步推動我市城鄉發展一體化、提升城市發展水平、改善居民生活品質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編者
近年來,寧波市城市化不斷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但也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一方面寧波城市碎片化嚴重,城市經濟發育不好,集聚輻射功能不強,房價高啟、交通擁堵、環境污染等“城市病”卻逐步凸顯;另一方面城市化沒有真正推動中小城市發育,中小城市數量少規模小,產業發展不快,人口集聚不足,農民沒有走出農村融入城市,享受不到城市文明發展的成果。
市政協人資環和城建委認為,傳統的城市化發展道路,已經不適應寧波經濟社會和城市的發展,必須以都市化為抓手,調整都市發展空間,優化產業空間布局,促進縣域經濟向都市經濟轉型,把寧波建成大中小城市和社區化美麗鄉村共生、共融、共興的大都市區。為此,提出一系列推進寧波都市化建設的對策建議。
實施都市化重點發展戰略
要實施沿江向沿海灣發展戰略。為適應國家新一輪沿海開發開放戰略和浙江海洋經濟發展戰略,寧波都市空間要加快從沿江向沿海灣推進,大力推進杭州灣新區、北侖濱海新城、象山半島、象山港灣和三門灣區域的開發建設,加快實現城市形態由濱江型逐步向海灣特色的濱海城市轉變。要實施小城市優先發展戰略。爭取到2020年把8個衛星城市發展成10萬人的小城市,把20個左右的中心鎮和重點鎮發展成5萬人左右的小城市。
要實施生態涵養區重點保護戰略。要切實保護好生態涵養區的綠色生態資源,為寧波建設大都市區提供強大的綠色生態屏障。同時,生態涵養區也要充分利用生態資源,加快發展生態經濟,改善山區農民的生活品質。
調整都市區發展空間布局
要實施“一體二翼二足多節點”空間發展戰略。為適應國家推進長三角城市群建設和浙江實施海洋經濟發展戰略,寧波的城市空間結構亟待戰略性調整,按照建設大都市區目標進行空間布局,結合城市總規修改,實施“一體二翼二足多節點”的網絡化、組團式空間發展戰略。即以中心城區為軀體,以北部余慈地區、南部寧象地區為二翼,四明山山脈和在寧海奉化境內的天臺山山脈為二足,眾多的小城市(衛星城和中心鎮)為節點,以全面推進新型城市化為抓手,強化中心城區提升,優先發展中小城市,把寧波建成經濟社會緊密相連、產業與城市高度融合的大都市區。要強化中心城區空間布局,優化南北兩翼發展空間,推進產業園區集聚發展。
改革完善都市管理體制
要完善經濟管理體制。經濟管理體制要根據事權與財權相適應、適度提高市級統籌能力的原則,實施市級與中心城6區統一的財稅分成比例,市級與北翼余慈地區統一的財稅分成比例,市級與南翼三縣(市)統一的財稅分成比例。要調整城市管理體制,按照“市域一體化、布局科學化、服務均等化”的城市發展要求,建立市域范圍“市級規劃、區級實施”的規劃管理體制,強化規劃的市級編制、審批和管控能力,各區執行、實施和監督能力,從而提高全市規劃的質量和實施水平。要改革社會管理體制。建議首先在小城市放開戶籍管理,讓市域農民在中小城市內戶籍自由遷移,并適當降低外來務工人員落戶積分標準,讓更多的優秀外來務工人員成為寧波市民。
提升都市統籌輻射能力
要加快中心城區轉型提質。要堅持高端、高新、高效化方向,從外延擴張向內涵提升轉變,強化核心區的東部新城、南部新城、鎮海新城、江北新城(姚江北岸)、東錢湖度假區、新材料科技城等功能區塊建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提升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和集聚輻射能力,提高中心城區的首位度。要增強南北兩翼副中心城市集聚能力。把北翼打造成寧波先進的制造業基地,把南翼建成寧波宜居宜業宜游的生態發展區。要加快小城市產城融合發展,主動承接城市產業轉移,加快基礎設施建設。要促進鄉村社區化建設,爭取在2020年前把一批鄉村建成生產發展、功能完善、環境整潔、生活富裕的新社區。
完善都市區交通網絡
對外交通方面,要早日建設甬臺溫高速復線,延伸杭甬高速到舟山金塘島;要建設甬金、甬舟鐵路;加快櫟社機場的擴建;要規劃建設北侖到舟山的軌道交通,加快寧波與舟山的融合發展。區域內部交通方面,近期要規劃建設寧波到余姚、慈溪、奉化,遠期到寧海、象山城際鐵路。要規劃建設四明山、環杭州灣和環象山港高速公路。中心城區內部交通方面,要加快城市主干道建設,及早建設世紀大道、通途路、東外環、鄞州大道、甬金高速連接線等快速通道,形成核心城區雙環的城市快速路網。要謀劃中心城核心區與東錢湖、北侖濱海新城、北侖城區、鎮海老城區、姜山鎮、集仕港鎮、鄞江鎮等外圍組團之間的快速交通體系。要進一步增加跨江通道的密度,建議多建隧道少建橋梁,大力發展城市公共交通解決城市擁堵。
向寧波大都市區目標邁進
“2012年寧波的城市化率達69.4%,而戶籍城市化率只有36.6%,相差32.8個百分點。”張建國委員代表市政協人資環和城建委在大會發言時用數據說明寧波城市化存在的一些問題,“寧波的城市化可以說是半拉子城市化。”
市政協人資環和城建委調研組對當前我市都市化建設的現狀作了深入的分析,認為主要存在著四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縣域經濟遭遇瓶頸,都市經濟發展滯后,綜合競爭力逐年下降。以民營經濟為基礎的縣域經濟一直是寧波經濟發展的動力,但金融危機后縣域經濟遭遇發展瓶頸,其發展后勁越來越弱。2013年,南三縣跌出百強縣,說明我市縣域經濟發展優勢在逐步消退。寧波的經濟一直呈現布局扁平化和產業分散化,石化、鋼鐵、電力等支柱產業的產業鏈拓展不夠,對縣域經濟缺少輻射帶動力。二是都市空間布局不合理,城市數量少規模小,產業集聚輻射功能較弱。目前,寧波100萬人以上的城市只有中心城市1個,沒有50—100萬人的城市,20—50萬人的城市2個,10—20萬人的城市3個,3—10萬人的城鎮9個,其它的城鎮都在1萬人以下,甚至只有一二千人。城市發展空間受阻已經成為中心城區經濟和城市發展的最大障礙。三是城市碎片化嚴重,管理體制不合理,統籌協調能力不強。中心城區本來就受三江和鐵路的分隔,城市呈現碎片化狀態,區域之間的融合發展困難。改革開放后,相繼設立了許多相對獨立的“區中園”,加劇了城市空間結構碎片化,割裂了城市的整體性。四是城市與鄉村融合不快,農民市民化進程緩慢,人口城市化率不高。城市化的本質是農民向城市集聚,讓現代城市文明擴散到廣大農村地區,改變農民的生活方式,提高農民的生活品質。但長期來,城鄉二元結構和戶籍制度阻隔了農村與城市的聯系,農民無法在城鎮落戶并享受城鎮居民待遇。
市政協人資環和城建委的大會發言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城市是人類居住生產的適宜地區,城市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委員們紛紛呼吁,為了進一步推動我市城鄉發展一體化,提升城市發展水平,改善居民生活品質,擴大城市輻射力和影響力,需要多管齊下,按照建設寧波大都市區的目標,加快我市都市化建設步伐。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寧波日報
相關閱讀:
- ·寧波城市發展十年大變樣(09/13)
- ·寫字樓構筑寧波新辦公商務版圖(10/11)
- ·城西將成為未來寧波城市發展的重點區域(06/25)
- ·改革開放以來寧波城市發展目標的演變(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