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設武漢城市圈副中心城市 努力打造“湖北的蘇州”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2/7/11 16:55:33
支持孝感充分發揮地緣優勢,加快建設武漢城市圈副中心城市。
省委書記李鴻忠在中國共產黨湖北省第十次代表大會上的報告摘要。
省第十次黨代會明確了孝感的定位與目標,賦予孝感干部群眾重要使命。我們必須以貫徹落實省黨代會精神為動力,堅持以精神跨越、動力跨越、實力跨越、環境跨越為引領,不斷完善建設武漢城市圈副中心城市的實現路徑,努力打造“湖北的蘇州”,為全省重要戰略支點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
堅持精神驅動 構筑發展氣場
把良好的精神狀態作為干事創業的“內動力”和跨越趕超的“軟實力”,營造加快發展的強大氣場。
一是以干事創業激發精神狀態。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始終保持不怕困難、破解瓶頸的勇氣,敢闖敢干、敢為人先的銳氣,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豪氣,齊心協力干事業,一心一意促跨越。
二是以開放包容引領精神狀態。以“敢開放、真開放、先開放、全開放”為目標,與發達地區聯合、協作,匯聚一切資源和要素為孝感所用。
三是以人文元素塑造精神狀態。以建設孝文化名城為載體,傳承主流價值,融合時代特征,促進歷史文化、紅色文化、生態文化、旅游文化交相輝映,彰顯地方特色,塑造城市精神,以文化軟實力提升城市魅力和綜合競爭力。
四是以勇創一流檢驗精神狀態。瞄準排頭找差距、盯著先進定目標,形成勇爭上游、搶前爭先的競爭態勢,提升各項工作在全省的位次,不負歷史機遇的惠顧、不愧肩上的沉甸責任。
堅持改革創新 增強發展動力
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形成促進跨越式發展的強大動力。
一是積極推進“兩型”試驗區建設和大別山試驗區建設。著力推進開發區管理、循環經濟發展、生態環保等重點領域的改革創新。圍繞加快孝漢經濟一體化和空間同城化,深入推進“十項合作”和建設“九個聯合體”,著力打造孝漢一體化的基礎設施、空間和產業對接平臺,擴大“1+1>2”的同城效應。圍繞建設生態新城、科技新城、文化新城、時尚新城,堅持高端產業與新型城區“雙輪驅動”,著力把市臨空經濟區打造成跨越式發展新引擎。加快把孝昌、大悟建設成中等城市和山區經濟強縣。
二是積極推進項目建設機制創新。深化與省廳、金融機構、高校、大型企業的戰略合作,千方百計爭取更多政策性項目。加強對市場項目的針對性招商引資,瞄準外企、民企、央企“三維”招商,力爭每年引進一批重大項目。
三是以改革創新精神破解發展要素制約。以槐蔭人才計劃、融資投資計劃、土地集約利用計劃為抓手,打造要素聚集洼地,建設創業型城市。培植搭建融資平臺,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用足用活城鄉土地增減掛鉤、盤活閑置土地、遷村騰地等政策,形成節約集約、有利項目落地的土地有效利用機制。
堅持三化同步 提升綜合實力
在推進“三化同步”協調發展中不斷提升綜合實力。
一是以“三大工程”推進新型工業化。大力推進百家骨干企業提升工程,千家中小企業成長工程,萬家小微型企業孵化工程。堅持高端化做強主導產業,大力提升鹽磷化工、紡織服裝、汽車機械、食品醫藥、金屬制品等支柱產業,打造一批過200億的優勢產業;發展壯大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力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7%以上;堅持板塊化建設產業園區,形成一批特色產業聚集區;堅持特色化提升服務業,以現代物流、金融、旅游業為重點,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逐步把服務業培育成支柱產業。
二是以“三個一體化”推進新型城鎮化。按照孝漢一體化、市區一體化、城鄉一體化的要求,堅持“全域”理念,縱向打通市、縣、鄉、村四級規劃,橫向打通總體規劃、專業規劃、控制性詳規和土地利用規劃。推動孝感中心城市向現代化大城市邁進,加快孝感主城區、東城新區、臨空經濟區、南城新區、云夢城區五大組團發展,基本形成鄂豫省際中心城市框架。推動縣市城區向特色中等城市轉變,提升縣域城市要素集聚力、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壯大重點鎮人口總量和規模,強化特色產業支撐,建成聯結城市與鄉村、帶動周邊發展的中心鎮。統籌城鄉產業規劃、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勞動就業、社會管理,把新型農村社區納入城鎮體系。實行城市綜合執法管理,推進城市專業化、市場化、數字化管理,推進城鎮網格化管理全覆蓋和小區物業管理全覆蓋。
三是以“三農三化”推進農業現代化。以農業產業化、農民職業化、農村生態化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轉變。發展壯大特色農產品板塊基地,提高優質農產品、養殖業和農副產品深加工“三個比重”;實施“四個一批”工程,延伸產業鏈條;發展以休閑度假、農家樂體驗為特色的都市農業。積極推進農村經營體制機制創新,積極引導土地經營權流轉,總結推廣“春暉模式”,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發展和規范農民專業合作社,促進農業生產標準化、土地經營規模化、耕作機械化、農民組織化和生產要素集約化。把新型城鎮化、城鄉一體化與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注重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六張網”向農村的延伸和覆蓋,推進清潔鄉村工程。
堅持實招組合 優化發展環境
大力營造優良的政務環境、人文環境和宜商環境。
一是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開展審批再清理、平臺再創造、流程再創新,進一步清理取消一批審批項目,打造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推行“三集中”、“三到位”流程。
二是狠抓作風轉變。堅持一線工作法,完善一家企業、一個專班、一張時間表、一套推進辦法、一抓到底等工作推進機制,打造“落實鏈”。開展“糾風正紀促跨越”行動,實行社會評部門、企業評科室,公開處理違紀違規問題。
三是培育重商文化。強化“產業第一,企業家老大”、“發展第一,服務至上”理念,進一步打造親商、利商、敬商、悅商的投資環境。
四是創新社會建設管理。完善市、縣、鄉三級綜合服務中心,加強城鎮(農村)新社區建設、“1+X”平臺和組織建設,加強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綜治信訪維穩中心、網格化管理中心“三個中心”和社區工作者隊伍、網格管理員隊伍、社區志愿者隊伍“三支隊伍”建設,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圍繞“衣食住行、業教保醫”八字經,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讓廣大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孝感跨越趕超新的航程已經開啟。我們將加快建設武漢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努力打造“湖北的蘇州”。
深度融入武漢城市圈
華中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 歐陽康
孝感處在荊楚文化、董永慈孝文化、大武漢文化的交匯點上,歷史人文底蘊深厚。圍繞建設武漢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孝感應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度融入,全方位對接。孝感應進一步發揮靠近武漢的區位優勢,在構建圈域副中心中創造特色,走向國際,走向產業高地。應進一步豐富董永慈孝文化,引領新時期道德精神高地。
孝感應強化高新科技產業,加大產業集群效應。目前,孝南生活用紙、漢川紡織服裝、金屬制品、云夢塑料包裝、應城鹽化工、安陸糧機等產業集群方興未艾,應進一步提升科技含量與附加值,壯大產業塊頭。孝感還應謀劃多元生態經濟,在科學發展上一步到位,在生態環境保護中求發展。
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
武漢大學經濟學博士、教授 吳傳清
在武漢城市圈里,孝感工業起步晚、潛力大,具有后發優勢。孝感在與武漢的對接中,要堅持融入而不是并入,甘當配角,做好配套,但不是簡單的依附。孝感在融入武漢圈中要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尤其是產業特色。孝感要打造“湖北的蘇州”,有些重大問題,需要尋求更有力的辦法與途徑解決。
孝感應緊緊圍繞國家產業政策,結合自身優勢,搶抓產業發展機遇。建議孝感加強工業園區建設,臨空經濟區要加速推進;需做好承接產業轉移這篇大文章,眼光要緊盯世界500強、國內500強招商引資;加快培育壯大產業集群,不斷延伸加粗產業鏈;做好城市營銷,針對不同的亮點打不同的牌。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湖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