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將規劃兩個主中心六個副中心 九堡劃入主城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4/6/13 10:20:35
咱們老百姓說話,都有市中心這么個提法。現行的規劃里面,把杭州的中心分成2個市級公共中心、3個城市副中心、14個地區級(城市組團)中心等。
這次的規劃,結合杭州的實際情況,對部分中心進行了調整。以后,杭州的中心從大到小有四個層級:市級中心——城市副中心——主城次中心(主城范圍內)——地區次中心(副城和組團內)。再往下,就是居住區級中心了。


兩個市級中心 六個城市副中心
市級中心是兩個,一個是延安路及近湖地區,主導的功能有很多,包括商業、旅游、行政、金融等等;一個是錢江新城和錢江世紀城,功能包括行政、商務、商業、金融、文體等。
城市副中心有6個,包括江南副中心、臨平副中心、下沙副中心、大江東副中心、未來科技城副中心、城北副中心,主導功能包括商業、商務、金融等。副中心相比以前,后3個是新增的。
主城次中心有8個,包括城東新城次中心、新天地次中心、國際會展次中心、蔣村次中心、之江次中心、黃龍次中心、濱江次中心、九喬商貿城次中心等。各個次中心的主導功能也有不同,比如國際會展次中心的主導功能就是會展,蔣村次中心的主導功能是旅游和商業,黃龍次中心的主導功能是商務、文體和會展。
最后,就是地區次中心,這些次中心分布在副城和組團,有的是以地鐵上蓋物業為依托,輻射周邊,包括杭州南站次中心、江南新城次中心、臨江新城次中心、空港新城次中心、瓜瀝次中心、臨浦次中心、老余杭次中心、瓶窯次中心、超山東次中心,等等。這些次中心的主導功能以商業居多,有的還有旅游功能。
這些地區的中心等級、功能一旦確認,將成為這個地區的公共中心和活力中心。
根據新總規的藍圖,三大副城區和六大組團的居民們,將與主城區居民共享醫療、教育、養老等公共服務領域的優質資源。比如,以后在余杭組團的居民,不用坐車到市中心也可以享受優質的醫療服務,因為城西的未來科技城內部會安排一個浙大醫療中心,到時候將由浙一醫院來接管。
撤銷塘棲組團新增瓶窯組團 九堡劃入主城
現行的規劃中,對杭州的城市布局形態有這樣的描述:“形成‘一主三副、雙心雙軸、六大組團、六條生態帶’開放式空間結構模式”。
修改的規劃繼續保持了這種空間結構,不過,對主城、副城和組團的范圍進行了調整。“一主”是主城,“三副”是江南城、臨平城和下沙城。“六大組團”包括:余杭組團、良渚組團、瓶窯組團、義蓬組團(大江東新城)、瓜瀝組團和臨浦組團——對照老版的規劃就能發現,原先的塘棲組團被取消了,新增了瓶窯組團。
市規劃局相關處室負責人說,別看從字面上看有些地方沒有變動,但實際內容也有一定的變化。比如,被取消的塘棲組團,就被并入了臨平副城。塘棲從組團“升級”為副城,無論是對臨平副城的發展還是塘棲自身的發展,都有提升作用。此外,原先的規劃中,九堡被歸入下沙副城,考慮到與行政區劃相對應等原因,這次的規劃修改中,九堡劃入主城。
杭州這座城,這些年是怎么變化的
●1958年:從“休療養城市”到“北工南居”
解放后,杭州首輪城市總體規劃編制,是在1953年,那時候特地請來了以蘇聯專家穆欣為首的專家組為杭州編制總規,當時他們給杭州的定位是一座“休療養城市”。
經過幾年的發展,問題出現了:休療養業不能支撐城市發展,那么多城市人口要生活,需要工業。于是,1957-1958年左右,杭州對之前的總體規劃進行了一次修改調整,規劃了不少產業發展用地,如半山鋼鐵工業區、石橋重型機械工業區、小河輕化工業區、望江門食品工業區等。湯海孺說,這一次調整,讓杭州形成了“北工南居”的城市格局,讓城市規模往外延伸。這個格局對杭州此后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延續至今。
●1978年:重歸風景旅游城市定位
1978年,杭州市的城市總體規劃進行了新一輪的修編,“這次的規劃修編,將城市性質重新修改為風景旅游城市,將風景區里的工廠外遷,環湖單位機構外遷,還湖于民,規劃了朝暉等新居住區。”湯海孺說。
這次總規修編后,杭州才正式拉開城市格局。比如,往東,四季青一帶的蔬菜基地開始外遷發展居住;往北,有了朝暉、德勝、大關一帶的居住區。上世紀80年代,市中心的中東河進行了大規模整治,兩岸的房子拆遷后,很多市民都搬遷到了城西的翠苑和古蕩一帶,原來那一片農田也都演變成了居住區。
上世紀80年代以后,規劃高速公路、鐵路、空港時,都選在了東面,讓錢江二橋同時承擔公路、鐵路功能,形成“東動西靜”的交通格局,一直延續至今。比如,直至今日杭城東部仍然保持著交通優勢,而且由于火車東站樞紐的加入,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2001年:市區猛增3068平方千米
上世紀80年代以后,杭州成為十四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要開放、招商引資,需要設立開發區,于是想到了跨江、沿江發展。
后來設立了兩個開發區,一個是從早期的江南科學城轉變而來的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一個是從下沙輕化工業區的概念轉化來的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這兩個區塊從一個理念,日益豐滿變成了現今的模樣。
“跨江發展,說到底是杭州作為長三角重要中心及省會城市的地位決定的,但杭州城市發展過于迅速,導致城市發展空間不夠大。”湯海孺說,為解決這個問題,2001年,經國務院同意,杭州再次進行行政區劃調整,蕭山、余杭撤市建區,形成3068平方千米的新市區。“在行政區劃調整的大背景下,杭州開展了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2001—2020年)的修編。”湯海孺說,這次規劃,標志著杭州城市從西湖時代邁向錢塘江時代的轉變,形成了以錢塘江為軸心、多中心、組團式、網絡化的城市格局。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錢江晚報
相關閱讀:
- ·市規劃局解讀杭州未來藍圖(06/21)
- ·杭州修改城市總體規劃 擬增城西科創、(05/16)
- ·今后8年杭州規劃的快速公交通道網(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