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平新城——杭州城東現代城市新標志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4/7/3 9:14:28
人們常說,夢想是激勵人們奮勇前行的動力,心懷夢想,才能堅定信念,鍥而不舍。臨平新城的夢想,就是建設成與杭州主城相輔相成、錯位發展的宜居宜商宜業都市新區。為實現這個美好的“新城夢”,臨平新城建設者牢固樹立“產城融合”理念,堅持拉框架、建配套、強服務。
作為城市現代化的標志,今后,臨平新城將增添很多高品質公共設施配套。其中,“一湖一中心一公園”作為重大公建配套項目備受各界關注。本期專題側重余杭區文化藝術中心和水汀東湖這“一湖一中心”的介紹,為關心關注臨平新城成長與發展的社會各界撩開新城新面紗……
“一湖一中心”概況
余杭區文化藝術中心 為完善余杭區公共文化藝術設施、提升城市功能、改善城市形象、營造文化氛圍、彰顯余杭地位,在余杭高鐵站北側,臨平新城核心區建造余杭區文化藝術中心,占地面積約128畝,總建筑面積近9萬平方米,包括大劇院、小劇院、城市規劃展示館、文化館、藝術館等各類主題設施。
為了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建設余杭文化領域地標性建筑,余杭邀請了國內外著名的設計公司進行方案設計,最后專家評委選用了丹麥HLA設計公司的建筑方案,另外聘請德國米勒貝姆公司為聲學設計顧問,德國昆克公司為舞臺工藝設計顧問。這些世界著名的設計顧問單位將帶來全新的理念和最新的工藝。目前余杭區文化藝術中心方案正在不斷深化完善中。
水汀東湖
位于文化藝術中心前方的水汀東湖,溝通了喬司港、北沙港水系,也是連接匯通余杭高鐵站出口、大劇院建筑、文化建筑、市民共享空間與景觀的核心生態水系,面積約150畝,湖邊還將建150畝的“城市綠肺”。通過湖面水體和公園綠化,形成臨平新城今后最好的休憩游玩場所。
作為臨平新城的重大公建項目,管委會方面表示,將以“傳世之作”的建設目標來考量,在功能、體量、景觀等各個環節嚴格把關,建標志與搶速度并重,為臨平新城的塑造奠定更堅實的基礎。
未來的文化藝術中心大概是個什么樣?
余杭區文化藝術中心的核心建筑是大劇院,這個標志性建筑將穿水而建,大劇院“天臺”上的文化廣場延伸至水汀東湖湖水中央。在極富特征性的大劇院建筑對比下,城市規劃展示館、文化館、藝術館等隨水岸邊布局,互相之間以連廊連接,水韻溝通更自然和諧。
大劇院未來將成為標志性建筑 余杭是良渚文化的發源地,大劇院設計汲取遠古良渚文明在水岸旁高筑城臺的元素,以類似“堤坊”的形式穿入湖心,三面環水,猶如浮泛水中。可以想象到,良渚先人昔日在土臺上登高眺望,錢塘江水在目;今天,人們登上余杭大劇院高臺上的文化廣場,迎臨秀美東湖。
除汀蘭路主要交通匯合點以外,大劇院臨湖也設有出入口,觀眾在進入場館之前,經過一片長堤岸,舒緩從城市中心帶來的浮躁。
在此之前,余杭一直沒有大型的文化表演場所,一些對場地有比較高要求的演出,受限于條件,無法舉辦。大劇院的設計目標便是建造一個盡可能滿足歌劇、話劇、音樂會等不同演出類型的劇場,大劇院建成后,欣賞好劇目不必再往主城趕。
大劇院在設計上還有一個亮點,即大劇院與小劇院有機融合成為一體。大劇院正面朝向東湖水景,小劇院背面朝向文化廣場。舉辦活動的時候,小劇院外墻可以開啟,成為一個對外開放的露天劇場,所有在廣場上的市民都能共享演出。
與國內許多大劇院只有一、兩面建筑觀賞立面不同,余杭大劇院三面環水,可從不同方向進行欣賞,它的外立面簡潔大方而富有動感,極具藝術感。
文化廣場
中軸延伸的活躍平臺
廣場是市民進行休閑活動、舉辦節慶活動的地方。余杭區文化廣場面積約14000平方米,廣場入口從主要城市干道望梅路和星河南路交界開始,延伸至大劇院天臺,直插東湖水面,一面朝向城市,一面朝向東湖,形成一條具有標志性的城市中軸線。
往大劇院上坡提升的廣場,將原汀蘭路分開兩個地塊上的建筑相連,汀蘭路循廣場下穿過建筑,自然過渡到人車分流的目的。
余杭擁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存,周末節假,民間手工藝達人可以匯聚一起,高頭竹馬、五常十八般武藝、清水絲綿制作等都可以一一展示。總之,文化廣場將是市民休閑活動、吸收余杭新氣象的“熱點地帶”。
文化館、藝術館等簡約空間 錯落有致 大劇院建筑是標志性大體量建筑,與之相連的城市規劃展示館、文化館、藝術館等建筑體分散錯落,點綴其間,形成群落式建筑。各場館設有獨立出入口。
水汀東湖
無論是從北岸大劇院廣場,或是南岸的高鐵站起始,都可以環繞
東湖步行一周,是一條景觀豐富的慢步道。
湖岸公園
湖岸公園是項目中的動態區域,大片綠化坡地,有茶社、湖景臺、兒童游樂園等。配有商業和餐飲設施。
周邊區域交通與綠化 余杭區文化藝術中心位于臨平新城核心區,緊鄰滬杭高鐵余杭站,南側是高鐵廣場,東臨望梅路,北靠星河南路,杭州地鐵1號線和多條高速快速直達。
水汀東湖環湖周邊,以及引水入湖的水道,包括喬司港和北沙港一帶均為主要綠化帶,連同文化藝術中心西側綠化帶,構成城市“綠環線。”
城東現代文化舞臺
大劇院、藝術館等文化場館,除了代表城市的文化水平以外,也具備推動以及配合城市經濟發展的意義。那么,到底怎樣的配套和發展模式才合適呢?每個城市的定位不同,因此回答也是不盡相同。
這一點,對于余杭來說,其實應該這樣來解讀:余杭區文化藝術中心,作為杭州副城臨平和余杭市民群眾的文化舞臺,加上優越的地理位置,將成為市民共享生態水景的綜合功能區、主城文化休閑的后花園,為藝術與創造提供空間。同時,為配合城市經濟發展和人口集聚注入新鮮力量。
目前余杭區文化藝術中心已經啟動。今后,南來北往的客人,從高鐵站出口下來,眼前就是余杭優雅的新城之窗:往西走可享受東湖生態;往東走可到咖啡茶座與朋友暢談言歡;晚上到大劇院欣賞演出;整條路徑環湖一周,經歷時尚餐飲、優雅水面、藝術畫廊、余杭舞臺,“一湖一中心”就是一個完美的旅程。
一座充滿文化底蘊的城市,加上宜人的山水風貌,臨平新城,就像一塊溫潤的玉,是屹立在空氣和光線里的夢境,越看,越讓人迷醉其間……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杭州日報
相關閱讀:
- ·杭州臨平新城:打造接軌上海橋頭堡 爭當(09/29)
- ·杭州臨平新城以“三服務”精準攬人才(09/23)
- ·杭州臨平新城以“親企辦”巧解企業發展(09/04)
- ·杭州余杭區人大常委會赴臨平新城調研(08/29)
- ·杭州臨平新城強勢崛起 大項目“擔當”(08/15)
- ·聚合、升華、崛起 杭州臨平新城打造余(08/14)
- ·杭州臨平新城打通服務企業“最后一公里(08/12)
- ·杭州臨平新城開通地鐵接駁線1799M路(08/07)
- ·杭州余杭臨平新城目標指向“最創新之地(07/11)
- ·杭州臨平新城:“雙創”賦能 擘畫高質量(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