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美麗幸福的首善之區蓄勢待發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5/7/13 13:30:19
前幾天,西湖區的官方微信“美麗西湖”發了一篇挺有意思的文章《或許,留在西湖區,才是我們最美好的生活!》
里面這樣寫:留在西湖區,為理想而奮斗,面朝江水,春暖花開,便是人生最美好的追求。我們知曉這里的每一條街道,認識每一個鄰居,甚至能叫出每一個景點、每座山峰的名字。
許多在西湖區生活、創業的人分享了這則微信,這些感情的背后,是對這個區域的信任。
2015年過半,美麗西湖交出自己的成績單。
上周五,西湖區召開區委八屆八次全體(擴大)會議,公布了上半年社會、經濟發展的各項指標——1-6月,西湖區完成財政總收入106.46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2.5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5.36%、13.9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03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4645元,同比分別增長9%、10.3%,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43億元。
主要經濟指標實現“雙過半”目標,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繼續保持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
其中,“十二五” 規劃主要指標完成進度符合發展預期,4大類22項指標中有16項指標已達到或超時間進度要求。
會議上,列出了下半年的工作“清單”,西湖區將緊緊圍繞“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以“八八戰略”為總綱領,堅持以“干在實處永無止境,走在前列要謀新篇”為總要求,以深入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為強大動力,奮力譜寫建設美麗中國杭州樣本的西湖篇章,深化“五大戰略”、加快“六大發展”,全力實現“美麗幸福的首善之區”各項事業更進一步更快一步。
關鍵詞 一號工程
緊緊抓住省市大力發展信息經濟和杭州創建“兩區”等戰略機遇,實施三年行動計劃,加快“兩鎮兩谷”建設,全力打造智慧產業新興區。
——云棲小鎮
堅持“政府主導、名企引領、創業者為主體”的創新模式, 打造云生態、發展智能硬件產業、建設創新創業第一鎮,著重在“聚產業、出形象”上下功夫。
發揮阿里巴巴和富士康的科技優勢、規模優勢和行業號召力,提升“淘富成真”、“數夢工場”等項目的集聚效應,加快發展云計算、大數據和智能硬件產業,年底前再引進200家以上涉云和協同創新企業入駐,著力構建“創新牧場-產業黑土-科技藍天”模式的創業創新生態圈。
完成云棲小鎮國際會展中心建設任務,確保2015杭州·云棲大會順利召開;完成概念方案及城市設計工作,建成浮山西路、獅山路等4條道路,完成云棲小鎮迎賓大道和山景路、石龍山路2條小鎮內部主干道的提升改造;加大政策扶持和服務保障,加強與施一公院士團隊、饒毅博士團隊、潘建偉院士團隊的戰略合作,推動研究院和西湖大學早日落地建設,努力打造國際化人才孵化器。
——西溪谷
西溪谷互聯網金融小鎮加快集聚,推進三大互聯網金融產業發展平臺建設和阿里巴巴網商銀行、浙商創投總部等重點項目。留下千年古鎮加快打造。開展規劃設計,推進環境整治,抓好中國書法主題公園、西溪路整治二期工程、西溪谷東入口工程等項目,完成桃源塢環境整治和馬家塢138幢農居整治,盡快啟動東岳四個塢、楊家牌樓整村整治和金魚井的改造。
——龍塢茶鎮
加快推進農居整治、村莊美化等工作;以養生堂農夫山泉、青龍山度假酒店、西湖茶博城等大項目為抓手,促進茶產業、茶文化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打造風景優美、留住鄉愁、底蘊深厚、國際知名的特色小鎮。
——杭州云谷
爭取云谷區域納入《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范圍取得國務院批復,與阿里巴巴共同推進云谷重點區塊城市設計工作,完成云谷概念規劃編制報批。與阿里巴巴簽訂云計算產業園戰略合作協議,云谷國際學校完成規劃選址批復和土地紅線劃定,阿里云計算首期產業園項目完成征遷做地。交付使用振華西路等配套道路,加快路網體系建設。
——跨境電子商務產業
編制發展規劃,打造錢江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等專業園區,力爭實現年交易額5000萬美元,培育跨境電商企業200家,形成集聚效應,使跨境電商產業成為支撐西湖區發展的又一重要產業。
——特色小鎮
在“兩鎮兩谷”的基礎上,再打造“浙江大學紫金眾創小鎮”、“浙江工業大學工業設計小鎮”、三墩五里塘水鄉小鎮、音樂藝術小鎮等一批特色小鎮,發展特色小鎮經濟。
關鍵詞 優勢產業
推進信息經濟與優勢產業融合發展,不斷完善“1+6”現代產業體系。
——文創產業作示范
深化“一帶三圈五核七示范”產業布局,培育數字內容等新興產業,舉辦中國影視藝術創新峰會,確保文創產業增加值占比35%以上。
——旅游休閑有突破
凸顯西湖區旅游產業和之江國家旅游度假區的品牌優勢,實施“兩項戰略”,堅持“三位一體”發展模式,打造“四環四沿”產業格局,實現旅游經濟總收入占比25%以上。
——樓宇經濟創新高
推進江南布衣總部中心等36個重點樓宇建設項目,加快推進特色樓宇發展,加大老舊樓宇更新改造,優化樓宇信息管理平臺功能,力爭實現稅收億元樓17幢。
——科技創新引領發展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青藍計劃、雛鷹計劃,主動承接區域內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研究制定鼓勵眾創空間發展的政策舉措,整合提升文三路電子信息街區功能,組織實施科技型企業培育計劃。積極鼓勵區內骨干企業建立研發機構,不斷提升研發投入占GDP的比重。
——金融財富加快集聚
以西溪谷為核心,完善金融業空間功能布局,大力建設互聯網金融集聚區,關注資本市場發展,提升金融產業層級,力爭集聚金融股權企業500家以上。
——都市農業彰顯特色
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持續提升“一紅一綠”品牌,積極引進大企業大集團開發農業觀光項目,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積極發展民宿產業,實現休閑觀光農業接待游客數占比17%以上,譜寫都市農業發展的新篇章。
關鍵詞 區域升級
——之江地區
推進“大美之江、文化轉塘、茶鄉龍塢、田園雙浦”建設,促進旅游休閑、文化創意、云計算三大產業融合快速發展,加快浙江音樂學院、浙江文化中心“四館”、紫之隧道、地鐵6號線、之江醫院等大項目的建設,全面完成“四大工程”,展現之江新形象。
——雙浦沿江生態產業帶
開發利用東南部24.3公里的美麗江岸線,整體啟動雙浦沿線16個村社美麗鄉村建設,實現沿江關停企業“騰籠換鳥”,融合發展“第六產業”,打造成一條集“文化藝術、高端度假、生態體驗、濱水娛樂、觀光農業”五大元素為一體的沿江生態景觀產業帶,積極把雙浦建設成生態美、生活美、生產美的“田園小鎮”。
——兩圈
黃龍商圈做優品質,深化場館經濟、賽事經濟、旅游休閑經濟、新媒體經濟,提高總部樓宇經濟高端化、特色化水平。西溪商圈做濃氛圍,加快環西溪濕地產業帶建設,構建優勢產業集群,加強環境整治和配套建設,輻射帶動周邊地區活起來、旺起來。
——多園
分類整合36個園區的產業功能,推廣應用福地創業園成功經驗,積極探索“政府引導、企業運作”新路徑,深入實施“四換三名”、“三退三進”、舊廠房提升改造,著力打造創新、高產、生態、服務、融合“五型”園區。
關鍵詞 打組合拳
緊扣“全面提高生態文明建設水平”,始終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努力打造“西湖藍”,把西湖的環境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兩美”創建爭當示范
深入實施“生態美區”戰略,以“山清水秀、天藍地凈、綠色低碳、宜居舒適、道法自然、幸福和諧”6個方面為主要標志,扎實推進7大類116個項目。全面完成音樂學院周邊配套,加快西溪賓館改造進度,加大環境綜合治理力度,奮力譜寫美麗中國杭州樣本的西湖篇章。
——“五水共治”標本兼治
確保汛期安全抓治水,強化責任抓治水,形成合力抓治水,統籌推進治“五水”。全面鞏固已摘帽黑河、臭河、垃圾河整治成果,確保不反彈。全力推進河道整治、涉河違建清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等工作,落實畜禽全面禁養長效管理機制,努力創建“污水零直排區”。
——“三改一拆”一抓到底
狠抓違建整治,推廣整村連片拆違模式,對違法建筑“清存量、控增量”,確保完成無違建街道、村社創建任務。強化源頭防控,堅持拆用結合。做好改拆后土地的科學規劃利用,做到宜建則建、宜耕則耕、宜綠則綠。
——重點整治快出形象
以白沙泉區塊、古蕩灣新村、益樂村、古蕩鎮村、五聯、駱家莊等“城中村”為重點,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推動綜合整治。完成蘭家灣區塊整治主體工程。加快轉塘核心區塊周邊整治,全力推進“五口三路”整治,深入開展“五氣共治”和“城市四治”,加強數字城管問題處置和生活垃圾“三化四分”工作,不斷優化區域環境。
關鍵詞 品質發展
從全面提高區域品質的高度出發,注重高起點改造、高標準更新,追求更新速度與質量的有機統一,做到建管結合、開發與保護并重,為實現速度快、效益好、品質高的綜合發展提供全面保障。
——加快拆遷騰空間
緊盯重點區域重點項目,推行“整村連片”拆遷,確保完成市區兩級“雙清”工作目標。
——加大建設強配套
推進浙商文化中心建設,確保彌陀寺公園年底前基本完成土建施工,配合做好文一路地下通道建設,大力實施停車場庫和交通路網等配套工程。堅持拆建分管一體化,加快安置房建設和回遷安置工作。加快推進醫療、教育、文體等設施建設和有機更新,完成城西污水處理廠北線管網貫通工程,加快之江污水處理廠的規劃建設,切實提升城市配套水平。
——加強管理優環境
加大農村地區和城郊接合部城市管理力度,推動精細化管理延伸覆蓋,完善城市管理一體化監管養護機制,深化農村地區環境衛生長效管理,實現清潔直運全覆蓋;建立健全“四位一體”智慧化城管模式,提升城市管理智慧化水平。
關鍵詞 為民惠民
要牢固樹立“發展就是為了百姓”的理念,堅持以人為本,加快推進“8+2”民生實事,堅決守住“四條底線”,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真正讓西湖的每一步發展都能惠及老百姓,讓每一個老百姓都擁有更多“獲得感”。
——社會保障實現新發展
充分發揮大項目對就業的促進帶動作用,積極主動做好對接,大力幫扶“四類群體”實現再就業;統籌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不斷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
——幸福養老呈現新亮點
推進醫養護一體化,加快養老基礎設施全覆蓋,積極推廣古蕩長者服務中心等做法,確保完成33家鎮街(村社)長者服務中心建設。開展省級老年友好城區創建工作。
——均衡教育開創新局面
加快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確保年內新開工建設7所學校;深入實施名校集團化辦學,深化緊密型教育共同體建設,著力打造名優骨干教師集群,扎實推進優秀教師交流共享;打造一批學校特色建設的成功樣板;申報創建國家級社區教育實驗區和浙江省校園足球試點區。
——“健康西湖”取得新成績
加大“三院一中心”推進力度,完善醫養護一體化簽約服務內涵延伸,推進分級診療體系建設,不斷提高居民健康管理水平。開展殘疾人康復服務試點工作。
——文體惠民培育新品牌
深入推進公共文體服務均等化,不斷提升“文化走親”、“文化三堂”、“圖書交享閱”、“戲聚群音匯”、“美麗非遺”、“五大健身圈”等特色品牌。
——社會治理探索新路徑
健全完善“一網三中心、三全十服務”社會治理模式和“三社聯動”機制,著力提升平安創建水平;高度重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食品藥品安全等工作,全力開展消防安全大檢查等“三大行動”。
——法治西湖收獲新成果
分解落實“西湖法治九條”,努力在法治建設上收獲實踐成果、理論成果和制度成果,充分發揮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和人民群眾這個“最大基數”的作用,不斷推進依法治區工作向縱深發展。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杭州日報
相關閱讀:
- ·西湖區樓宇經濟領跑杭州 樓宇吸金創新(09/12)
- ·特色樓宇(園區)匯聚西湖經濟新動能(09/02)
- ·杭州西湖區九大專項行動 構建以數字經(02/20)
- ·12月杭州樓宇總部經濟以及商業綜合體動(01/04)
- ·砥礪四十載 西湖經濟在轉型升級中實現(11/27)
- ·杭州西湖區樓宇“吸金”再創新高(11/16)
- ·杭州西湖區樓宇經濟呈喜人“錢景” 億(07/20)
- ·杭州西湖區 “最吸金”樓宇出爐(05/24)
- ·杭州西湖區提前兩月完成全年樓宇經濟工(11/21)
- ·杭州西湖區樓宇經濟發展出臺有力新政策(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