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大江東中心區概念規劃和核心區城市設計》方案征集評選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5/7/14 13:43:57
大江東興則杭州興,大江東強則杭州強。
作為杭州騰飛的東翼、杭州騰飛的主引擎、杭州騰飛的主平臺、杭州騰飛的后花園,大江東將實施“再造一個杭州工業、再造一個杭州新城”的杭州戰略。自2014年8月大江東體制調整以來,一向勇于爭先的大江東再次揚帆起航。
在當前“互聯網+”、“工業4.0”、“中國制造2025”的大背景下,杭州大力推進“智慧杭州”建設發展戰略,市委市政府再次圈點大江東,委以這座產業新城新的歷史使命,大江東既是杭州智慧制造新高地,又擁有繼濱江高新區之后杭州市的第二個國家級“高新區”。明日的大江東將會成為一座集智慧和生態為一體的魅力之城。
經濟新常態下,大江東的發展如何體現“杭州戰略”、“浙江戰略”則顯得更具戰略性。大江東需再出發,其城市規劃、產業選擇等都需要戰略思考。
一張藍圖繪到底。可以說,大江東的戰略規劃,直接決定著杭州今后10到20年的產業發展和城市結構。因此,編制大江東戰略規劃對杭州來說有著戰略意義。為此大江東產業集聚區管委會開展了新一輪規劃編制工作,在規劃范圍、發展理念、功能定位、規模容量、空間布局、交通銜接、產業整合、生態保護等各方面進行優化、完善。
2014年10月,大江東管委會面向國內外公開征集大江東戰略規劃方案。5家國內外知名的規劃設計團隊參加了方案征集。
2014年11月3日和4日,召開有規劃界知名專家李曉江、張京祥、崔功豪等參加的研討會,就大江東城市定位、空間布局、產業選擇等多項戰略問題進行深度交流探討。
2015年1月13日,大江東戰略規劃方案評選會在杭州舉行,對大江東的規劃定位、用地規模、空間布局、核心區位置等做了研討,最終兩方案入圍。
2015年3月18日,大江東管委會面向全球發布中心區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方案征集公告,這意味著大江東核心區將從一張規劃白紙變得立體起來。根據公告,大江東中心區范圍北至江東一路,東至頭蓬快速路,南至艮山東路,西至靖江路,用地面積約18平方公里。在中心區范圍內選址城市核心區,面積在5到6平方公里(含2平方公里水域面積),江東大道南北兩側布置。
2015年6月30日,大江東中心區概念規劃和核心區城市設計方案征集評選會在杭州舉行,在聽取6家設計單位方案詳細匯報和現場答辯后,專家組遵循公平、公正、科學、擇優的評選原則,從定位的準確性、理念的創新性、實施的可行性等多方面考慮,中規院上海分院和浙江省城鄉規劃設計院提交的兩項方案最終入圍。下一階段,優選單位將在吸收其他幾個方案優點及專家綜合意見的基礎上深化完善,最終完成大江東中心區概念規劃和核心區城市設計規劃方案編制。
入圍方案一:風車之城 智慧之谷
整個核心區的總體結構是,一谷三島三園。
“谷”指的是中央智慧谷,是分布在大江東中心區東南西北的老東湖、新東湖、康體湖、養生湖等四個小湖泊共同組成的呈帶狀的“多彩綠谷”。其中具體的城市元素包括休閑購物商街、水濱音樂廳、風情文化聚落等。
“島”指的是由中央智慧谷串聯起來的三座島嶼,智匯綠島、科技藍島、商務紅島。
“園”指的是在核心區布局的三座主題公園,休閑體育公園、濱湖文化公園和生態濕地公園。
以中央智慧谷為圓心,以“三島”為三翼,以“三園”為外圍,從空中俯瞰,鑲嵌在中央智慧谷周邊的“三島”和“三園”正好組合成“風車”的形狀。
根據規劃方案,北翼的智匯綠島以創新服務、創新展示、創新交流功能為主體。西翼的科技藍島以文化會展酒店功能為主體。東翼的商務紅島以商務辦公及特色商業功能為主體。
因此,該核心區設計方案的核心理念就是“三翼聚心”。
核心區外圍,還環繞著三個主題生活區和一個創新研發區。以國際學校帶動的人文品質板塊、以康體健身項目帶動的樂活宜居區,以醫療養生項目帶動的度假休閑區,以及東北部智慧社區和創新園區共同構成的創新研發區。
核心區+三個主題生活區和一個創新研發區,被統稱為“一城四區”。
有意思的是,“一城”和“四區”之間將通過四條江南杭韻風情的休閑水街被串聯起來,形成“內動外靜、內聚外空”的獨特城市空間風貌。
該方案另一個值得期待的關注點,是沿著四個湖泊及其連接水系構成的一條適合慢行的“樂活藍脈”。
“藍脈”中可提供慢跑、劃船、自行車等多種綠色交通方式,還串聯起核心區周邊的休閑體育公園等四大主題公園,并最終形成核心區的慢行游覽系統,從而營造出一種“工作在景區、生活在景區”的魅力杭韻生活方式。
中心區概念方案除了“空間布局”重要之外,交通方式更是規劃設計的戰略核心。該方案在核心區布局了一個交通“支撐系統”,包括區域交通聯系、道路規劃、公共交通規劃和慢行系統規劃。
值得一提的是公共交通,設計了城市軌道交通、有軌電車、常規巴士和水上公交等特色公共交通。尤其是城市軌道交通,方案在原有7號線和8號線的主方向上,調整具體線位,7號線和8號線在中心區形成樞紐節點。
入圍方案二:串湖+綠環
跟入圍方案一同樣,該設計方案在空間布局上也非常注重水系的布局,提出“串湖+綠環”的設計概念。
設計單位做過測算,同樣是1.5平方公里水域,如果是單一湖面,岸線長度大概5公里,但通過“串湖”的形式,可以提供11公里的岸線資源。這將為城市提供更加豐富的濱水岸線資源。
因此,該設計方案從中心區北到南布局了三大湖,通慧湖、逸湖和匯隆湖。三大湖及其聯接水系共同構成了該設計方案中最重要的景觀“中央綠環”。
從空中俯瞰,“中央綠環”呈南北向矩形狀分布,把大江東中心區無形中劃為三大發展區塊,從北到南依次為生產服務與科研創新區、中央配套區和生活服務區。
“中央綠環”也把周邊的研發辦公區、科研高教區、綜合居住區等“八片”有機連在一起。
因此該設計方案的主題詞條,就是“串湖成環,筑城營園”。面向三大湖,城市商業、休閑、文化、體育、辦公等功能依湖而設,面湖展開,形成湖、景、城相依的新城中心風貌。
在城市功能布局上,該方案的核心思想是“兩軸串五心”。
“兩軸”就是沿地鐵7號線和8號線兩條發展軸。
“五心”就是以TOD形式圍繞地鐵站點進行綜合開發而形成的一個TBD科技商務核心和四個次一級TOD中心。“五心”將沿著兩條地鐵軸線有機生長、緊湊開發。
其中,TBD科技商務核心包括三大綜合體,沿江東大道依次布局智慧谷、城市之心和城市T臺。
智慧谷,將是創造大江東智慧未來的科技水城,集科技研發、展覽、傳媒、總部辦公以及商務商業于一體,將作為江東大道重要的景觀節點。
城市之心,將布局五星級酒店、高檔會議、商務休閑、人才公寓等功能,為智慧谷和城市T臺提供高端配套。
城市T臺,是以軌道交通為核心打造未來大江東高端科技服務業、總部經濟園、商業金融辦公的核心區域,同時沿水岸以城市T臺的形式布置娛樂休閑、文化展示、公共服務等城市職能,創造一個混合活力的商務辦公中心。
【專家建言】
“杭州并不是只有一個城市副中心,我們在城市設計時,最關鍵的問題就是如何有活力能吸引人來,這里是成片的平原,又該如何形成個性的特點。當然,城市副中心,并非一定要長得像城市的核心區一樣才有生存的可能性,并非要高屋林立才能解決開發強度的問題。因此我就關注城市公共空間問題,就是說人在這個城市當中是一種什么形態來感受這個城市,來使用這個城市是非常關鍵。另外,核心區域里面做多少規模,辦公包括住、商、混合區綜合的,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比例關系,在下一步要更進一步仔細研究。還有水和防洪之間的關系,怎么實現規劃設想,下一步也需要進一步完善。”
——胡越 中國建筑設計大師 北京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建筑師
“大江東這個區域的規劃設計,它是一個極其艱難的選擇,甚至在上海也幾乎找不到非常確切的手段。因為它在我們這個階段我們想迅速見效,但是事實上它是十年、二十年的事情,今天我們在謀劃、在想象20年以后的圖景,所以很多我們在想的事情和做的事情是時空錯位的。但有一點必須考慮,那就是城市項目規劃一定要與這個區域最近幾年的城市項目建設結合在一起,若是能在前期湊在一起,那就是形成人氣的重要抓手。還有,我們這個地區除了湖的形狀有特色以外,我們還有什么特色?比如圍墾、比如錢塘江精神,那么怎么具體落實到城市的特色當中去。我就非常關注南沙大堤,建議這條圍墾大堤可以變成一條文化堤,展示大江東的文化底蘊。”
——匡曉明 上海同濟大學教授、同濟規劃院二所及生態研究所所長
“我覺得有幾個問題要強調一下:第一,作為杭州的副中心,大江東的中心區應該有多大,應該承擔什么功能,應該呈現什么特點,這需要進一步明確。第二,中心區里哪些是成熟區塊、哪些需要保護起來,這些現狀也需要進一步明確。第三,中心區的支撐性如何體現,比如交通、比如湖泊景觀系統等等。第四,設計方案里提到環湖發展的概念,但到底怎么做,可能還要做一個模式,同時也要預測未來,因為未來會很有多種可能性,因此對未來預留的東西,也應該要留有空間。另外,近期的項目相對要集中一點,而不是絕對集中,相對集中,要帶動周邊的發展,要有一個帶動的作用。”
——陽建強 東南大學城市規劃系主任
“到‘十三五”期間,大江東的軌道交通可能就要投資下去,那么7號軌道線的線位需要怎么調整,車站需要怎么調整,這都是我們現在概念規劃和城市設計階段用地和空間需要所遇到的最好機遇,現在不改,國家發改委批了以后難改了。如果從客源線來講,大江東427平方公里區域在不止7號線、8號線,可能還有一條9號線,因此在這方面,我們的規劃設計方案需要再花一點心思。另外,我們這里有特色的空間形態到底怎么來做?對應的交通和它相配,這是下一步也要考慮的事情。”
——陸錫明 上海市城市綜合交通規劃研究所所長、中國城市規劃學會交通規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大江東首先是開發區,先由工業化再逐步過渡到城市化,再到現代化,基本上沿著這三步走前進。那么它的資源要素到底從哪里來,人口從哪里來,這是我們要回答的兩個問題,尤其概念規劃到這個階段、定量化分析的時候,這個必須要思考。”
——楊曉敏 蘇州工業園區總規劃師
“中心區的城市設計要特別關注人的因素。比如18平方公里的中心區,對應的人口是什么樣的,這在后續的方案完善中要適當做一些解讀。尤其是這些人口需要怎樣的設施,以及當地的人口尤其是原來街道、社區的人,怎樣從原來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轉變成新城的一部分。另外,如何吸引高端人口到這個地區,也需要解讀。因為我認為這些對人的就業、生活需求的研究,會導致不同的空間方案。”
——周舸 深圳市城際聯盟城市規劃設計有限公司總規劃師
“下一步方案完善時,我們要對城市核心區的商業總量進行分析,因為對商業商務總量判斷不一樣,方案也出現大的差別。”
——湯海孺 杭州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
【深化完善意見】
1、進一步完善功能定位,提升區域特色,重點加強水體、產業等特色研究。
2、進一步完善城市開發與道路網和地鐵等公共交通體系的關系,注重慢行系統的組織。
3、進一步研究各種功能的開發規模及比例關系,開發規模測算要留有彈性。
4、充分考慮水系的景觀、防洪、排澇、調蓄、自凈的綜合問題。
5、加強近期建設安排,近期項目宜相對集中,帶動周邊發展。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杭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