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交出漂亮半年報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5/8/25 14:19:20
今天,中美兩地及其他國家在教育、技術、傳感、存儲領域的諸多企業家、投資人、研究機構及知名學者齊聚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下沙),參加首屆中美“互聯網+”創新產業資源峰會。
這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舊金山總領事館和杭州市人民政府共同推進下的產業融合高端盛會,為何最終選址下沙,這個一直以高端制造業著稱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剛剛出爐的杭州經開區半年報成績中,信息經濟、高新技術、高層次人才等詞匯頻頻提及,或許可以看出幾分端倪:“下沙制造”正全力向“下沙智造”、“下沙創造”轉型升級,積極主動地擁抱新經濟、新常態和新機遇。
大企業利潤增長明顯新經濟勢頭強勁
雖然實體經濟大環境出現頹勢,對工業制造依存度極高的經開區依然交出了一份平穩的經濟運行報告,而且平穩之中仍然不乏亮點。
上半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81.6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196億元,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2.1%,信息經濟增加值增長14.09%,呈現出較好的發展勢頭。
其中,扶優扶強成效明顯。持續深入實施大企業“572”培育計劃后,今年上半年5億元以上企業銷售產值占全區比重達81.1%,高于去年同期2.2個百分點,實現利潤總額48.6億元,增長14.9%,龍頭骨干企業繼續發揮支撐帶動作用。
經開區目前已有市級以上研發(技術)中心168個,設計中心9個,研究院7個,院士專家工作站5個,三年增加了70%。研發技術中心的設立,直接提高了“下沙智造”和“下沙創造”的實力。今年上半年,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38.6%,比去年同期提高3.6個百分點,新產品產值增長15.1%,增幅提高9.6個百分點。
農歷新年前,杭州電纜成功在上交所上市,成為開發區自主培育的首家主板上市工業企業。
經開區大力支持如杭州電纜這樣優質企業上市融資,目前顧家家居通過證監會審查,澳沙科技掛牌新三板,并有3家企業被列為近期擬上市對象、22家企業開展掛牌相關工作,上市步伐不斷加快。
在比較嚴峻的形勢下,上半年經開區經濟仍保持了平穩增長的態勢,特別是企業效益始終保持較好的增長,利潤增幅高出工業銷售產值7.5個百分點、高出工業增加值4.3個百分點,同時也遠高于全市平均水平,這表明開發區企業的整體質量保持領先優勢,呈現出較好的產業的基礎,無疑再次增強經開區推動產業優化升級、提升發展質效的信心和決心。
高端科研機構和高技術人才 向東“筑巢”
首屆中美“互聯網+”創新產業資源峰會將持續三天,不僅會開展多場主題演講與論壇,分析實際案例、推介行業前沿的技術成果與應用,而且多個來自美國硅谷和國內的智能創業項目將集體亮相,為不同投資人、創新企業提供投資洽談、資源對接和簽約,使創業與資本碰撞出新火花。
爭取到這個大會的落地召開,經開區的目的很明確:要推動加快教育產業的跨界協同創新,推動產業聯合實驗室的搭建孵化,與移動互聯網教育、信息存儲及投資方等跨產業的創新鏈多方資源的對接交流,為美國硅谷和國內優質項目在杭州、在下沙落地,以及開發區企業向外發展延伸起到推動作用。
科技大佬的云集的場面,今后在經開區或許會越來越常見。
在此之前,新加坡麻省理工技術研究聯盟SMART中國創新中心簽約落戶經開區,將已有的約160個涵蓋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的研發項目,引導到新加坡杭州科技園進行研究及產業化。
業內人士分析,項目落戶后,將復制國際科研體系,進一步提升開發區科研實力。同時,項目在新加坡已有成熟的運作體系和成功的產業化經驗,可行性較高。此外,隨項目落戶的人才質量高,團隊逐年增加,每個項目平均2-3名外國專家,具有很強的人才帶動效應。
除了受到國際科研機構和技術大佬青睞外,經開區也邀請到了國內頂級科研院所的加盟。
中科院理化所杭州分所正式簽約,浙工大長三角綠色制藥協同創新中心運營主體設立……為進一步提高區域創新能力、促進新興產業發展奠定了基礎。
在此帶動下,經開區今年上半年就新增國千、省千等領軍型人才8名,累計達67名,新增高層次人才創辦企業16家,累計達124家。
騰出創新平臺提供更多創業圓夢空間
經開區成立已有22年,先后引進了40個國家和地區的810家外資企業,其中世界500強項目就達69個,在工業制造領域連續九年保持著千億元以上的傲人成績。
在大企業爭相進駐后,下沙也面臨新時期的發展矛盾:土地資源越來越稀缺,能給年輕創業者提供的空間有限。
而另一邊,區內14所高校的近20萬大學生們正以前所未有的激情點燃創業的星星之火;難以忍受市中心擁堵交通的年輕創業者,也在籌劃更換更加省時便利的工作和生活落腳點,不再讓金貴的時間浪費在來回奔波上;還有一些其他省市的創業者也懷揣著夢想,奔赴杭州這座“天使之城”,尋找新機會。
騰籠換鳥,經開區要“擠”出空間,給有夢想有追求的年輕人,提供圓夢的可能。
杭州市首批眾創空間之一的WE-LINK之“1024”咖啡館就開在下沙六號大街23號路口。館內咖啡香源源不斷地散發出來,伴著創業荷爾蒙。
“阿里系”創業者葉云春,帶著內孵的新項目團隊正在咖啡館探討新iDear下一步的方向;一墻之隔的另一組工位上,鄭鵬飛和小伙伴們正在研究高校后勤O2O解決方案;大廳里坐著不同年齡段的顧客——喝咖啡是附帶的,聽項目路演、對接項目投資才是正經事……
據悉,入駐于此的創業者可以享受拎包入駐服務之外,還能獲得種子資金、市場推廣、導師指導、政策對接、風投機構對接、人才對接等增值服務。
相似的創業空間正在開發區落地生根。由開發區管委會牽頭,下沙大學城各高校、孵化器、眾創空間、國家大學科技園、科技服務機構及部分代表性的創業和孵化企業共同發起區域性眾創空間聯盟——WE-LINK眾創聯盟,對創業創新成員單位給予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從場地載體、金融資本、創業活動、創新氛圍、公共服務等全方位支持聯盟成員發展,建成創新、創業、孵化、加速、產業化為一體的綜合性眾創生態圈。
截至今年上半年,經開區已新投用10萬平方米的創新平臺,另外新開工17萬平方米,續建56萬平方米,未來可以滿足更多創業團隊進駐下沙,圓夢下沙。
跨境貿易電子商務上演“下沙速度”
當越來越多網購者可以輕松下單購買到放心實惠的海淘商品時,“下沙”這個發貨地點隨著千千萬萬的包裹進入全國人民的視線。
這里有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有全省最大的大學城,還有全市唯一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
杭州(下沙)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實現了2014年5月7日保稅進口實單運作、2014年9月19日直郵業務啟動,在試點業務覆蓋、交易規模、模式創新、產業集聚等方面多點開花,領跑全國同行。
今年上半年,搶抓跨境電子商務綜試區獲批的機遇,下沙跨貿園區堅持制度、管理、服務“三個創新”,進一步優化通關流程,整合庫房資源,拓展業務門類,日均單量達到3萬單,相比去年同期增長10倍,累計訂單超過490萬單,交易金額達10億元。
區內已注冊跨境電商企業超過80家,服務平臺上備案的海外電商已超過300家,初步形成集電商平臺、垂直電商以及配套服務企業于一體的跨境電子商務產業體系,業務覆蓋、企業集聚、模式創新等方面走在全國前列。
在出口業務方面,探索出適合工業產品出口的M2C、跨境B2B以及特殊監管區跨境網購保稅出口等模式;積極引入跨境出口電商平臺,對接一達通等外貿綜合服務平臺,創造條件,迅速做大跨境電商出口業務規模,打造外貿發展新亮點。
在冷鮮業務方面,努力創造條件,爭取肉類、水果等口岸資質早日獲批。按計劃,前期將整合拓展現有6400平方米作為啟動冷鏈場地,建設冷凍、冷藏、恒溫等庫區,配備獨立專用的查驗和監管設施。
在建立展示體驗中心方面,第一家“O2O”體驗店已于4月正式開業,同時將利用加工區門口500平方米的獨棟樓物業,以進一步完善下沙園區服務功能。
功能區扎實推進勾勒生態型副城
日前,國家環保部、商務部、科技部三部委聯合發文,批準杭州經開區為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成為浙江省第二家通過驗收并批準命名的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
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是指依據清潔生產要求、循環經濟理念和工業生態學原理而設計建立的一種新型工業園區。成功創建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經開區憑借的是什么?
自2008年啟動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創建以來,經開區以產業轉型升級、發展循環經濟、改善環境質量以及保障環境安全為重點,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生態創建工作,全力打造“天清地凈、綠色低碳、宜居舒適、富庶安寧、和諧共生”的活力智慧新城。
我們看到作為杭州副城之一的下沙新城,功能區塊日益清晰,生活類資源配套日趨完善。
今年上半年,東部灣總部基地啟動項目及園區6條骨干道路開工建設,金沙湖中央商務區征地拆遷進展順利。之江東路全線貫通,地鐵1號線延伸段實現“軌通”,江東大橋西接線工程完成80%,城市交通體系進一步健全。積極引入社會力量投資停車場庫建設,竣工公共停車場3個,建成公共泊位959個,有效緩解了停車難問題。同時,和達城正式投用,銀泰城、龍湖天街基本建成,生產生活配套水平持續提升。
深入實施“五水共治”,切實抓好黑臭河消除、截污納管、河道清淤、積水點改造等工作,區域水環境質量不斷改善。著力實施新一輪大氣整治三年行動計劃,積極開展節能減排、落后企業關停轉遷等工作,生態環境進一步優化。
健全城市管理長效機制,實施精細化、網格化管理,城市“五化”水平不斷提高;在此基礎上,啟動智慧城市綜合管理平臺應急指揮中心、城市運行指揮中心等首期工程建設,試點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在建成金沙湖實驗學校等6所學校的基礎上,加強與名校合作辦學,養正中學、國際幼兒園完成首期招生,基礎教育質量不斷提升;邵逸夫醫院下沙院區急診中心、白楊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正式投用,省中醫院下沙院區二期工程基本建成,智慧醫療、醫養護一體化應用服務全面鋪開。
以優化升級為引領提高產業質效
成績面前,困難與挑戰依然不容小視。經開區將繼續按照全市“兩區”創建的總體要求,始終堅持創新驅動,大力發展智慧產業,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實現經濟提質增效。
加大團隊式、成建制的高端創業創新人才招引力度,加快科技研發、企業管理、市場營銷等緊缺型人才的引進培育。要打造有利于人才落戶和發展的軟環境,在投資創業、住房保障、子女入學、健康醫療等方面開辟“綠色通道”。加快創智天地、加速器等創新平臺建設,打造功能完善、服務高效的創新孵化體系,建設一批開放式、全要素、便利化的眾創空間。推進與中科院理化所、新加坡麻省理工技術研究聯盟等大院名校的戰略合作,加速科研成果產業化。完善產學研合作機制,鼓勵企業建立研發機構、設計中心、產業示范線等創新載體。
堅持大企業大集團和成長型企業培育兩手抓,鼓勵企業由生產加工環節向設計、研發和品牌、營銷等環節延伸;完善企業上市服務機制,推進“規改股、股上市”工作。培育一批技術水平高、競爭力強的高新技術龍頭企業和活力足、成長快的科技“小巨人”,高新技術產業占比不斷提高。著力發展總部經濟、電子商務、文化創意、金融服務、現代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推進銀泰城、龍湖天街等商業綜合體的投用,加快印象城項目建設。
引進優質平臺電商、垂直電商以及產業鏈項目,推進B2B大宗貿易、B2C網購保稅出口業務,打造配套完善、業務齊全、產業集聚的跨貿生態系統。打造一批“智能工廠”示范樣板,推動制造業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發展智能裝備產業,引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和產業鏈項目,推動“下沙制造”走向“下沙智造”。加快菜鳥網絡科技、中國電信創新園、安控科技等項目落地建設,支持天寬科技、網倉科技等企業發展,引進重點企業和產業鏈項目,構建鏈條完整、競爭力強的產業生態系統;依托重點功能園區,結合騰籠換鳥、舊廠區改造等工作,打造一批特色樓宇、特色小鎮。
加快推進繞城南互通、幸福北路下穿隧道、松合區塊骨干路網等交通項目建設和園區環境整治提升。強化項目帶動:深入實施項目帶動戰略,推動東部灣總部基地啟動項目、新加坡科技園二期、創智天地、金沙湖中央商務區F1F2地塊等重點項目建設。健全工作督辦、現場督查、績效考核等工作機制,持續加大重難點問題協調解決力度,確保各項工作順利推進;創新投融資體制,強化投融資平臺建設,確保資金平衡、滾動開發。
圍繞經開區產業發展導向,緊盯“三個500強”,集中招商資源和人員力量,招引龍頭大項目。要圍繞“一號工程”、“互聯網+”、高端制造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重點領域,著力引進一批核心業務強、專業化程度高、市場前景好的“專精特”企業和產業鏈項目。充分依托創新平臺資源,結合園區功能定位,引進人才層次高、項目水平高、產業化程度高,能促進優勢主導產業發展的“三高一促型”項目。
另外還將按照產城融合發展要求,優化生態環境,完善公共服務,強化社會治理,不斷提升城市建設管理水平和居民生活品質。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每日商報
相關閱讀:
- ·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躋身全國“十強”(01/02)
- ·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對外開放的第一方(10/18)
- ·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邁向全國一流創新高(06/07)
- ·杭州經開區王永芳解讀“大創小鎮”(03/20)
- ·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構建轉型發展新格局(03/17)
- ·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向一流國際化新城邁(09/30)
- ·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三改一拆”曬出成(12/10)
- ·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出臺強力扶持政策加(06/07)
- ·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公布2013年新一輪經(06/05)
- ·產業升級轉型發展 杭州下沙化繭成蝶(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