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爭當都市經濟“領跑者”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6/7/27 13:21:55
作為中國經濟最發達、城鎮集聚程度最高的城市化地區,長三角以僅占全國2.1%的國土面積,集中了全國20%的經濟總量,被視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5月1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對長三角城市群確立了更高的定位。
杭州都市圈是長三角城市群重要的組成部分,余杭作為其中一員“大將”,一直以宏大布局、長遠眼光審視自身發展,以標桿要求和綜合貢獻度來衡量區域使命。
統計數據表明,2015年,余杭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增速繼續位列全省同類區(縣、市)前列,其中全區生產總值超1200億元,增長11%,為杭州一舉成為全國第十個GDP總量跨越萬億元的城市做出巨大貢獻。不謀全局者,無以成一域,值得注意的是,從縣域經濟向都市經濟進階的余杭,對自身發展和區域使命有著更高的要求。
結合省委十三屆九次全會精神,最近,余杭從“科創大走廊”和“交通大基建”兩個層面部署了兩項大動作,目的是為了再造發展新優勢、打開發展大格局,在杭州都市圈中“突圍”——變跟跑為領跑。
“打個比方,大走廊建設相當于強健余杭的‘心臟’(引擎),大交通建設相當于打通余杭的‘血脈’(經絡)。”市委常委、余杭區委書記徐文光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來說明項目的重要性。
——聚焦重點再造發展新優勢:
打造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 這是一條通往“硅谷之路”
都市經濟的一個首要特征是:“小身材、大能量”。而究其本質,則是一個產、城、人、文協調發展的創新創業生態圈,才能最終承擔“極核”的功能。硅谷就是其中最負盛名的標志性城市。
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曾說過:“杭州是中國最有可能成為硅谷的城市。”打造“杭州硅谷”,路在何方?帶著這個問題,去年9月,余杭黨政負責人專程赴硅谷進行了考察。
“走進硅谷,給人的整體印象是,在這里沒有擁堵的交通、沒有密集的高樓、沒有霧霾的困擾,在這里大學校區、科技園區、居民社區融合無間,在這里有激發創新熱情、啟迪創新思路的文化氣息和生活韻味,在這里真正實現了自由徜徉于山水之間、自由徘徊在出世與入世之間。這一切都告訴我們:硅谷不是‘一天’建成的,更不是自由放任‘野蠻’生長出來的,而是由正確的發展理念、明確的發展定位、清晰的戰略謀劃奠定的。”
硅谷之行激發頭腦風暴,最終,一份打造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的戰略性建議上報至省市各級部門,引起了省委的高度關注。2015年年末出臺的《浙江省“十三五”規劃建議》指出,未來五年,全省要打造浙江硅谷,集聚人才、推進創新創業。其中,建設城西科創大走廊被列為是必須干成的頭等大事。
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以文一西路、市域鐵路杭臨線為交通主軸線,東起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經未來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西至浙江農林大學,總面積178平方公里,相當大一部分區域在余杭區。城西科創大走廊的建設,不僅是余杭發展的一個歷史契機,也是杭州市、浙江省創新大發展的主引擎,目標是力爭打造國際水準的創新共同體、國家級科技創新策源地。
今年5月,杭州市發改委編制《城西科創大走廊規劃(征求意見建議稿)》,空間布局上提出要構建“一心、兩城、多鎮”的形態結構,余杭各相關部門也在認真研究并商討圍繞四大關鍵詞協同發力,助推落地。
首先是小鎮,建一批小鎮,即創新創業小鎮,這是科創大走廊的承載空間,是“大孵化器”、“大加速器”的聚合體。余杭的夢想小鎮僅僅是個開端,未來會在科創大走廊布局建設一批夢想小鎮式的創新創業小鎮。
其次是大學。建一流大學,按照世界一流大學的標準,引入民營力量,建設一所杭州國際創新大學,與浙大、浙工大等周邊高校一起全面服務于科創大走廊建設。
再者是體系。建一套體系,借鑒舊金山灣區委員會模式,由政府、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等共同組建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委員會,作為科創大走廊的市場化主體,以人才、資本為紐帶,統籌發展,形成“政產學研用資介”各類創新主體有效互動、各類創新資源相互支撐的協同創新體系。
最后是窗口。建一個窗口,比方說強化現有未來科技城灣區辦事處的功能,深耕硅谷資源,全面加強與灣區委員會的戰略合作,打造世界了解浙江、了解杭州、尋求合作的重要窗口。通過“引進來”“走出去”兩條腿走路,服務本地企業參與資源全球化配置。
在這個過程中,余杭將在內部打通“空間、配套、產業、政策、招商”5大體系,完成“摸清家底、明確定位、完善配套、聚焦重點、精準供給”5項任務,形成產業層級、梯度輻射,構建大產業體系,使未來科技城借科創大走廊建設,成為產業余杭發展的最重要增長極。
余杭“謀”、“供”、“合”再造發展新優勢,謀劃的是戰略、供給的是制度、整合的是資源,最終做強的是區域引領的動能,是創業創新的生態,是產城人文融合的大環境。
——精準供給打開發展大格局:
“十三五”期間計劃投入千億 余杭要全面打通連接主城的快速路網
從2016年初開始,杭州將在城西建新火車站的消息傳得沸沸揚揚,最近,這事終于定了。
杭州西站擇址余杭區倉前街道,這個杭州大城西范圍內首個有全省意義的交通樞紐,往南連接杭(州)義(烏)溫(州)高鐵,北接商合杭鐵路(就是向西合肥再向北南京方向),計劃五年建成,大致范圍在倉前東西大道(320國道)西沿線附近的區塊。此外,杭州到上海將新建第二條高鐵線——滬杭城際鐵路,也將引入到這個杭州西站。
交通的互聯互通,將為杭州都市經濟圈融入長三角城市群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交通作為基礎配套也關系著民生福祉和產業發展,而著眼余杭與主城以及周邊區域的交通現況,交通方面的“短板”也不少。
就在今年年初,余杭區住建部門專門做了一個調研,文中指出,杭州市已建快速路只延伸至余杭區邊緣地帶,未深入城市核心區。相比同等級城區,快速路對余杭區的輻射和銜接不足,快速路實施進度較為滯后。其中臨平創業城快速路實施率僅為7%,遠落后于下沙副城(49%)和江南副城(48%)。臨平創業城、未來科技城、良渚文化城這三城三鎮重點發展地區城市道路未能與都市圈內國省道、高速公路形成良好轉換銜接體系,成為制約“走出去、引進來”的重大瓶頸。
為進一步與杭州都市圈融合發展,余杭著力補齊“大交通”短板,打開大發展格局,“十三五”期間計劃投入千億元,全面打通連接主城的快速路網,目標是實現城市快速路系統與國省道、高速公路無縫銜接,促進人才和資源要素等更加便捷、更加高效地在全區乃至更大范圍內流動。
在軌道交通方面,總投資350億元,重點實施地鐵1號線北沿、2號線、3號線、4號線、5號線、10號線余杭段,杭臨城軌余杭段,未來科技城有軌電車等項目。
在道路交通方面,總投資710億元,重點實施投資80億元總長29.1公里的東湖快速路余杭段、石大快速路余杭段、臨平320國道快速路、臨平環線快速路‘三路一環’項目,打開臨平副城融入主城的門戶;實施投資80億元總長35.7公里的“三城三鎮”快速連接線,打通余杭東中西產業互動、要素互通的大通道。
作為補齊交通短板的區內首個重量級舉措,5月中旬,余杭方面對臨平創業城“三路一環”(秋石快速路余杭段、石大快速路余杭段、東湖快速路余杭段、臨平環線快速路)建設方案,展開研究討論。若各項前期工作順利的話,預計“三路一環”將在今年年底開工建設,這也意味著破題臨平交通“孤島”困局已進入實質性階段。
“三路一環”中秋石快速路余杭段,將做優臨平周邊地區進出杭州主城區出行條件,完善杭州北部、余杭區中東部路網布局;石大快速路余杭段將成為臨平副城聯系杭州主城區以及聯系未來科技城、良渚組團及城東、城西高鐵站的最便捷通道之一;東湖快速路余杭段未來會是溝通杭州主城、下沙副城、江南副城、大江東以及蕭山機場最直接、最便捷的通道。
而臨平環線快速路“一環串三路”,連接起320國道、世紀大道以及東湖路快速路三條放射向的快速通道,初步形成臨平快速路網體系,打通臨平副城南北向交通大動脈,實現臨平老城、臨平新城、余杭經濟技術開發區之間的有效聯系。
“先把‘三路一環’打通,今后再將‘三城三鎮’相互聯系的路網打通,打破制約發展的交通瓶頸”。正如市委常委、余杭區委書記徐文光所言,只有提升臨平在杭州大都市圈綜合交通體系中的地位,方能讓百姓實實在在地感受到臨平與其他城區距離的拉近。(原標題:余杭爭當都市經濟“領跑者” 記者:王麗娟)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杭州日報
相關閱讀:
- ·杭海城際鐵路正式鋪軌 建成通車指日可(05/20)
- ·杭海城際鐵路開鋪軌道,預計2021年6月通(05/17)
- ·嘉興南湖都市經濟產業園“春意盎然”(05/09)
- ·杭德城際鐵路簽約 將于2022年亞運會前(04/11)
- ·杭州都市圈多個交通項目列入全省“十三(02/27)
- ·浙江打造“世界級”大都市區(02/22)
- ·杭州都市圈“大融合”漸入佳境(01/02)
- ·杭州外遷企業六成轉移到湖嘉紹等地(09/10)
- ·嘉興南湖區全面推進都市經濟產業園建設(03/05)
- ·杭州都市圈融合發展促轉型(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