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下城推進全域中央商務區 勇當世界名城建設排頭兵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7/6/16 11:19:09
杭州市下城區,這個立志要做國際化“城市會客廳”的杭州中心城區,正在一點一滴地打造著自己的夢想。在傳統經濟的轉型升級上,在社會的精細化治理上,在城市面貌的迭代更新上,鑄下一磚一瓦,為成就一個賦予現代化都市商務生活哲學理念的全域中央商務區打下堅實的基礎。

轉型+蝶變
新經濟展翅騰飛
早在唐宋時期,武林門外就有“北關盛市”的場景。如今的下城,坐擁武林商圈核心商貿集聚區,商場林立,業態豐富,商貿、金融、文創、健康、信息五大產業興盛發達,是杭城最繁華的城市地標。
一個具有世界名城風范的中心城區需要什么?下城給出了這樣的答案:需要不斷迭代升級的新零售產業,蓬勃發展的跨境電子商務,外資金融機構匯聚的金融集聚區,還有著眼未來的新興產業布局。
先來看一組數據,最新統計顯示,今年1~4月,下城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22.88億元,占杭州市總量18.81%,社零總量穩居全省各區、縣(市)之首。
作為商貿強區的下城區,能在層出不窮、不斷迭代的時代浪潮中,保持如此優秀的成績,與其著力建設全域中央商務區,積極探索新零售商業模式分不開。
武林商圈的迭代,讓這艘商業航母重新揚帆起航。后峰會時代,武林廣場3D裸眼燈光秀閃亮開啟,武林廣場“八少女”再度回歸,金秋購物節、杭州大巡游、武林廣場跨年活動成功舉辦,武林商圈作為杭州最時尚繁華地帶之一,正以更絢麗的姿態向市民開放。
除了原有的杭州大廈、武林銀泰和百貨大樓等大大小小的綜合體,商圈內嘉里中心也已正式揭開面紗,百余家品牌集體亮相;國大城市廣場作為承載著杭州人許多回憶、創下了杭州零售界無數佳績的中心商業體,時隔7年回歸,成為杭城又一地標式的購物中心。
接下去,武林廣場地下商城作為打通武林商圈“任督二脈”的重要項目,將連接武林廣場地鐵站、銀泰、國大、杭州大廈,驚艷登場;總建筑面積25萬平方米,集高檔商場、超五星級酒店、甲級寫字樓的杭州中心,將于9月開工建設。
消費的促進,讓武林商圈的影響力不斷升級。2017年,下城區整合全年30多項“消費總動員”重點會展、節慶、促銷活動,改善消費環境,培育消費新增長點。杭州大廈今年1~4月社零額保持兩位數增長,創近三年最高增幅。
作為浙江省唯一進入樓宇經濟總體排名全國前10強的城區,金融業是下城區的第一經濟支柱,擁有坤和中心、嘉里中心、廣利大廈等20余座金融機構集聚的特色樓宇,全區現有省級以上金融機構總部70余家,占全市金融機構總部50%以上。如今的下城,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外資金融機構聚集區,包括浙江第一家外資銀行日本三井住友銀行杭州分行,和匯豐、花旗、東亞等在內的9家外資銀行,都把浙江的總部設在下城區。
下城區還以成功創建武林商圈為省級智慧商圈試點契機,通過武林商圈網絡環境建設、O2O平臺建設以及龍頭企業消費模式推廣,構建“未來智慧商圈”,提升武林商圈能級,讓商業更智慧、讓金融更普惠、讓公共服務更便利,讓市民游客遇見更好的下城。
更值得一提的是,下城還將目光敏銳地投射到了新興產業的布局上。
3月27日,下城區政府與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杭州分院、杭文廣集團舉行共建中國互聯網影視產業園簽約儀式,這是下城區在“互聯網+影視產業”方面的一個新突破,也是下城深化產業融合的創新之舉。未來,產業園里將引進超過200家影視制作公司,超過1300位簽約作家,集聚各種影視人才。
6月7日,創新工場與浙數文化在下城區正式宣布達成戰略合作,擬共同成立首期資金規模20億元的人工智能產業投資基金,共建國內專業的AI基金。下一步,下城區將重點圍繞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新興產業,計劃在北部地區分期打造10萬平方米的人工智能產業園區,推進“AI+傳統產業”,利用人工智能應用技術提升金融、醫療、交通等傳統產業能級,打造新的經濟增長引擎。
6月8日,一支名叫LGD的電子競技俱樂部宣布落戶杭州。這支電競戰隊曾在杭州黃龍體育館捧起了LPL(國內《英雄聯盟》最高級別賽事)的冠軍獎杯。未來,市民不僅可以在下城區石橋街道邂逅電競冠軍,千億級的電競產業還將成為加快下城北部地區產業集聚、創新、升級,優化人口結構,引進產業性高精尖人才,助力打造全新經濟生態,推進下城“北部蝶變”和全域中央商務區建設的強效助推器。
除此之外,跨境電子商務也已成為下城區經濟發展的又一突破口。隨著今年下城區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二期西狗國際項目的正式啟動,下城區正努力把這里打造成集跨境產品展示交易、跨境電商企業孵化培育、金融服務等企業生產生活配套于一體的全國首創洋生活體驗綜合體。這家進口消費品全渠道運營商,剛在6月10日完成6000萬人民幣A輪融資,估值將達到6億元人民幣。如今,很多市民已經在跨貿小鎮享受到了地球村生活,“買全球、賣全球”已然成為現實。
治理+改革
從破題走向縱深
隨著全域中央商務區建設的不斷推進,下城的改革發展也進入了“深水區”。
作為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近年來,下城區圍繞構建“黨建引領、多元參與、協商治理、智慧服務”社區治理新格局,不斷創新社區治理體制機制,積極打造社區治理3.0版,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在黨建引領下,依托社會資源和現代化手段,最大限度地發揮居民自治作用,這便是社區治理3.0版的核心要義。下城區通過民主選舉,提高本土居民在居委會中的占比,本土居民委員憑借熟絡的鄰里關系、本土化的語言以及服務居民的熱忱,有效推動了鄰里矛盾的調解、社區停車難等問題的解決,涌現出像王馬“老蘇”、小天竺“五朵金花”等深受群眾稱贊的“居民領袖”。在5月13日結束的換屆選舉中,有295名本土居民當選居委會成員,占比71.78%,其中大部分高票連任。
同時,下城區在治理方式、治理手段和治理隊伍上推出“國治+自治”“網格+網絡”“社工+義工”系列組合拳,進一步豐富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的實踐內涵。通過深入推進“全科網格”建設,加強“全能社工”隊伍的培養,按照“打破條線、一專多能、全崗都通”的社會工作人才培養要求,在全區推進“一口受理、網格組團、全能社工”服務工作,使社會治理日益走向精細化。
當前,“最多跑一次”改革正處于從破題向縱深、從倒逼到主動、從量變到質變的關鍵階段,下城區積極落實改革舉措,以“除痛點、疏堵點、克難點”專項行動為抓手,促進工作作風轉變和服務理念提升,努力打造“最多跑一次”下城口碑。
為此,下城區落實“民情觀察團”進中心、黨員干部進基層、職能部門進項目、“一把手”進窗口等“四進”舉措,聚焦“最多跑一次”改革中的痛點、堵點和難點。日前,邀請由人大代表、普通市民、私營企業主、律師、社工等組成的民情觀察團,對區行政服務中心的商事登記、不動產登記、交通違章處理等窗口進行親身體驗,幫助查找問題和不足。經過首輪民情觀察團的體驗,共查找出大廳設置不合理、網上辦事流程不夠人性化等18條痛點堵點難點問題,目前已在逐項整改中。
此外,下城區還以“跑零次”事項為突破口,以“15分鐘公共服務圈”為載體,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在區政府網站開設了網上辦事平臺,集成了群眾密切相關的婚育、社保等公共服務事項的網上辦事入口。同時,在全區8個街道行政服務中心和社區便民服務站設立了“最多跑一次”基層服務站,實現了“零窗零跑、全域全網和就近就便”的辦事模式,使群眾在家里或是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便利的服務。
改造+提質
鐵軍按下加速鍵
建設全域中央商務區,城市形態至關重要,不能一邊是繁華時尚的高樓大廈,一側還是“臟、亂、差”的城中村。此次城中村改造,下城區共有7個村,涉及農居4627戶,可改造利用面積5451畝。
整個過程分為兩個步驟:第一步是實施長木、草庵、沈家三村連片改造,這項工作去年10月份已全面推開,計劃今年10月底前將全部完成1816戶農居房的簽約“清零”;第二步是對石橋、永豐、華豐、楊家四個村實施改造。
下城區委主要負責人說:“方圓5.3平方公里的三個城中村連片改造,牽動著全區的神經……我們拆出了‘草庵速度’,僅用25天,448戶農居全部簽約清零;我們拆出了‘沈家模式’,股民代表大會作決議,黨員干部名字上墻作表率;我們拆出了‘長木經驗’,分門別類、各個擊破。三村連片改造的進度整整提前了半年。”
速度的背后,是下城區四套班子領導、區職能部門、街道各級干部攻堅克難、自加壓力,以高強度節奏爭分奪秒取得的斐然成績。這是一種實謀至上比創新、實干至上比擔當、實績至上比貢獻“三實三比”勇當鐵軍排頭兵的實干精神,也是一種顧全大局、不計得失的犧牲精神,更是一種不畏艱難、勇毅篤行、闖關奪隘的鐵軍精神,正是這種精神,讓騰房延續了簽約清零時的速度與激情。
20天拿下448戶,達到100%騰房率,是“草庵速度”的最好體現。在此期間,街道相關負責人常常利用自己的資源,幫助商戶解決工作和其他困難,還與很多房東、商戶成了朋友。許多“80后”干部也不甘落后、勇于擔當,涌現出搬遷工作“夫妻檔”、矛盾調解“和事佬”等諸多感人事跡。
“沈家模式”充分發揮了基層民主和村民自治的優勢,先后17次召開村民、經合社股民代表等會議,包括“村干部、黨員家庭要提前、帶頭簽約”“按照約定時間節點簽約、騰房,列為年度股權分紅考核的內容”等重要決策意見,均由村民、股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并自覺接受監督。“搬遷是村里的頭等大事,要把‘城中村’改造這件大好事辦成村民們的大喜事。”社區相關負責人說道。
“長木經驗”則創新推出了“五日循環法”,將第一批涉及的顏家里、靈德里等5個區域,根據地理位置進行排序及劃分,每個里提前一周入戶評估,再以5個工作日為期限,依次簽約,既給所有村民預留了咨詢和考慮時間,同時也平衡了每日簽約人數,積極穩妥推進搬遷改造工作。
從“一條政策執行到底”的宣傳推進,到“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價格公開,再到“一支隊伍干到底”的決策過程全公開,下城區始終確保城中村改造工作“在陽光下運行”,切實保障被搬遷村民的合法權益,實現搬遷工作風清氣正。
作為下城區啟動的迄今為止面積最大城中村改造項目,改造后的三村將變身為配套完善、生活便利、環境優美、管理有序的新型城市社區。此外,下城區將拿出400畝地作為公建配套,未來將新增中小學校、綠化公園、養老院等多個民生項目。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推進城中村改造,是下城建設全域中央商務區必須補齊的短板,下城將沿著“八八戰略”指引的路子,堅持實謀至上、實績至上、實干至上,按照有助于提升城區國際化品位、實現功能集聚和產城融合等思路,統籌抓好改造地塊產業發展、人居環境、綜合交通、社會事業等多規融合,優化用地結構,促進緊湊發展,提高畝產效益,切實以大謀略、大勇氣、大手筆,推進大拆遷、大改造、大發展,確保一年見分曉、五年出成效、十年新地標,努力建設好世界名城的“武林新城”。(原標題:下城推進全域中央商務區 勇當世界名城建設排頭兵 馮瓊梅、柳景春、繆佳敏)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浙江日報
相關閱讀:
- ·下城區落實“六大行動” 奮力建設全域(07/31)
- ·杭州下城區奮力打造世界名城目標下的“(10/13)
- ·告別城中村 杭州下城北部將崛起一座“(07/13)
- ·杭州下城區委書記陳衛強:全力打造全域(03/02)
- ·杭州下城區:國際化武林商圈 中國第一樓(12/18)
- ·杭州下城區成浙商回歸的熱土(05/20)
- ·下城區樓宇經濟政府服務水平全國第一(03/05)
- ·下城區開啟樓宇經濟發展三年計劃(12/11)
- ·樓宇經濟杭州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11/04)
- ·杭州下城區2016年新目標億元樓達到50幢(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