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城北新秀“崇賢” 邁入融杭大城時代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7/10/9 13:11:10
悠悠運河水,小橋楊柳舟作影。
自古以來,應河而生,伴河而興的城市數不勝數。京杭大運河本身就是一幅緩緩舒展開來的動態畫卷,演繹著兩岸的過往與現在,繁華與沉浮。
在運河畔有這樣一座城,名喚“崇賢”。作為杭州城的北大門,它完美地展現了古代文明與現代氣息的交相氣質:這里有因傳說帝王御駕親臨而得名的“沾駕橋”,這里有著杭州名山“鰥寡孤獨”之一的蒼翠蓊郁的“獨山”,這里的老少口耳相傳著烽火革命年代“紅色鴨蘭村”的感人故事……
得一賢地,崇賢在生態稟賦和人文氣質的基礎上自然生長,因地制宜拓空間,實干擔當促發展,終于在杭州城市轉型時代迎來了一次華麗轉身——崇賢街道擔當起余杭融入杭州主城發展戰略中的“榫卯”,立足城市化推進、產業培育和生態修復,以“東創、西港、南城、北美”為理念,致力打造詩意棲息地、美麗新崇賢。

崇賢新城
融合 接軌主城,連通發展“血脈”
基于地處杭城北大門的區位優勢,五年多前崇賢街道開始大手筆規劃“城市向南”即向主城方向挺進,建設水韻崇賢,北秀新城,將山水資源、城市配套、產業能級等融入到“崇賢新城”6.61平方公里的集中空間中。
崇賢新城優化生態、生活、生產空間,優質人才不斷導入,而杭鋼搬遷、半山電廠轉型,打通了崇賢與主城彌合的物理屏障,由此,崇賢新城與城北運河板塊、田園板塊唇齒相依,為空間資源緊張的主城拓展出北部“一馬平川”的廣闊腹地。
打通“交通血脈”。
經過這些年的建設,拱康路接通了湖州街、洋灣路,崇杭街與麗水北路交錯,運河路則呼應繞城高速做分流,這些城市主干道路的相繼建成通車,聯通了大杭州發展的交通脈絡。目前“二橫四縱”的路網格局基本形成,而規劃中的杭州地鐵10號線支線還將沿著崇杭街東西橫穿崇賢新城。
眼下,從杭州武林廣場出發,沿著上塘高架或秋石快速路一路往北,如果不堵車的話,20分鐘內就能到達崇賢。
隨著余杭區“三路一環”中320高架快速路的啟動建設,今后,崇賢將成為余杭與主城融合的無隙區塊,另外,與塘康公路、繞城高速、申嘉湖杭高速等快速通道的鏈接,不論是入城還是出城,崇賢的交通優勢愈加顯現。
實施“同城同待遇”。
一座城市的發展速度不但與其道路交通設施的發達成正比,同時與服務居民的公共配套提供能力正相關。
依托杭州一體化政策的實施,崇賢衛生服務中心與杭州市一醫院簽署醫療合作協議,成立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集團崇賢分院;崇賢第一小學與杭州市青藍小學合作成立“杭州市青藍崇賢教育集團小學”;崇賢之地的醫療、教育實力得到顯著提升。
有了在交通、醫療、教育、社保等政策和公共配套等方面的“血緣”,崇賢接軌杭州主城更為通達,關系也更為“親密”。截至目前,崇賢新城累計完成投資105億元,新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個,幼兒園5個,完成崇賢中學擴建項目,BRT臨時首末站和崇賢公交中心站先后投入使用。
2017年的崇賢新城有了更高的愿景:建設更高品質、更現代化、更為宜居的品質新城。
以山為骨、水為脈、綠為魂,走進如今的崇賢新城,五水共治后10條主要河道岸清水美、2個綠色生活廣場生機盎然、沿河而立的城市小品與亭臺草木,更是無聲鐫刻下城市建設的印記,讓人隨時都能見到“鄉愁”;華燈初上的“臥龍浜公園”舞樂飄揚,健走、輪滑與廣場舞愛好者各得其所,成了這座城里一道特殊的風景線;綜合體配套上億廣場經多方努力重新啟動建設、崇賢一小等工程鏖戰正酣……
街道巷子變寬了、園林綠化變美了、一幢幢“高大上”的新樓拔地而起,一個個優美別致的小區人氣漸旺,美麗新崇賢離“詩意棲息地”的愿景越來越近了。
建設 從“征遷清零”到“城景相融”,山水新城蛻變可期
王彬元,崇賢街道四維村17組村民。他家的兩層小樓建成于二十年前,隨著這些年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周邊環境越來越嘈雜。自從聽說村里要拆遷后,他第一時間就簽了約。
“我們這里原先有高壓線塔、鐵路,噪音污染比較多,現在趕上拆遷是個好機會,以后整個環境要好很多。”王彬元說,他最大的愿望就是盡快落實安置房,“讓我們早點搬新家。”
宜居的環境是政府所能提供的最大、最公平的公共配套,對崇賢而言,推進城市建設的最終目的,就是要讓崇賢老百姓和來崇賢發展的新余杭人切切實實感受到空間布局優化、交通通勤便捷、產業協同發展、生態環境共保的好處。
搶抓“前亞運”機遇和“美麗余杭”建設契機,崇賢把重心放在了“征遷清零”和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上,積極打通阻礙區域發展的“第一關隘”。
今年8月至9月,面對歷史遺留問題最多、情況最為復雜的四維村,崇賢街道經過前期多方部署、統籌施策,僅用5天簽約448戶,40天完成征遷,創下了征遷清零的“崇賢速度”和“崇賢模式”。
目前,四維村房屋騰空率已經達到100%,各類安置的相關工作也在同步進行。“針對老年人,街道已經安排了70個房間,主要是給70歲以上老人過渡。”崇賢街道征地拆遷辦主任石蕓說,而安置區塊,街道會原拆原建,盡快讓老百姓入住新家園。
除了原拆原建,崇賢街道對四維村區塊的規劃還有新想法:要打造一個“四維公園”。街道計劃打通運河水系,營造荷塘景觀,建設田園民宿,還要規劃出一片臨時綠地區。屆時,四維村將會成為一個碧綠青翠的濱湖公園,玉帶般的道路蜿蜒在青草叢中,四季鮮花將按節序依次綻放。
此外,崇賢街道以基礎配套完善、城鎮功能齊全、風貌特色鮮明為目標,積極推進“沾橋老集鎮”和“前村區塊”兩個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力求把城建項目建成景點,把城區建成景區,實現舊城與新城區互動發展。
無違建創建、清潔家園、垃圾分類、水環境治理、風景田園、美麗鄉村建設、城市管理提升等,這些城市建設與地方風貌深度融合的有力措施,將崇賢這座運河岸邊的水韻之城,梳妝打理得分外動人。預計2017年崇賢將拆除違章建筑38萬余平方米;崇賢的垃圾分類工作包括農村和城市的,2017年預計投入約1000萬元,開展垃圾分類工作;實施美麗鄉村建設,投入約1億元攻堅水環境治理。
還路、治臟、增綠,騰挪出的空間促進了崇賢城市化的發展,在崇杭街兩側,分別以佳源名城和旭輝時代城為中心,已建成20~30分鐘的步行生活圈。以綠水青山為底,用自然匠心勾畫,崇賢新城正日漸成為人們心靈棲居的園地。
發展 新舊動能轉換,以產興城建“發家之地”
放眼山水秀,極目盡崇賢。
宜居之地,自然也要有宜業的資本。2017年初,崇賢街道經過多方論證,將“五年規劃”進一步深化并根據區域特點和優勢,擬定了“東創、西港、南城、北美”的發展愿景,打造東部家紡布藝產業帶、西部崇賢港區創新城、南部北秀新城宜居地、北部城鄉統籌美麗村。
崇賢街道發展工業起步較早,1985年就成為余杭區第一個“億元鄉”,產業以紡織印染、金屬機械、塑料制品行業為前三行業,其中家紡行業產值占半壁江山。時代之輪突飛猛進,淘汰落后產能、轉型升級傳統制造業、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和物聯網技術企業,讓崇賢在新舊動能轉換中迸發出科技與創新的現代氣質。
“東創”樣板之“家紡轉型變恒陽產業”
從上世紀80年代62式鐵木機,90年代的K74、K84自動織機到新世紀的半自動劍桿織機和全自動電腦提花織機,崇賢的家紡產業一直在提升改造。近幾年來,受到用工成本增長、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家紡產業又一次走上轉型升級之路。杭州鵬圖化纖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今年以來,鵬圖化纖淘汰了目前能耗較大的加彈生產線,投資逾1.3億元對9500平方米的廠房進行改造并引進了國際先進的全自動無紡布生產設備,預計年產無紡布達20000噸。
“我們做過充分的市場調查,無紡布屬于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產品,可用于高檔醫用、汽車內飾、合成革基布和電氣絕緣材料等行業。”鵬圖化纖老總吳松林說,從核心技術推動產業發展,是企業提高市場競爭力的需要,不僅有助于企業實現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更有助于提高我國紡織品生產技術水平。
“西港”樣板之“智慧城市建設服務平臺”
運通網城依托原富春金屬港的交易平臺區域建設,積極引導企業主從原來的鋼鐵貿易轉為電商平臺建設,通過轉型升級,提升原空間的產出增量;銀江股份有限公司在臨港工業園區取得了約70畝的空間,總投資約4.5億元,打造智慧城市建設服務平臺。
目前,該區域已完成運通網城電子商務產業園的平臺搭建,已引進相關企業334家。園區電商物流品牌“運通網城”也在今年7月份于新加坡上市,創下近十年來中國民營企業在新加坡最大募資規模,也是第一個中國物流與電商資產在新加坡上市的企業。
崇賢街道通過政府主導招商、企業自主經營的模式,精心打造科創園區建設,在約20000平方米空間中成功引進了以物聯網科技、電子商務、自動化設備研發等產業為主的企業30多家,引進國外高層次人才6名,其中區“551”人才項目、區“千人計劃”2名,園區共申請實用新型專利、發明專利等自主知識產權60余項,成功申報雛鷹計劃企業1家,入選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業3家,杭州市高新技術企業1家。
街道積極扶優扶強行業龍頭企業和骨干企業,著力培養一批細分行業的單打冠軍、隱形巨人;充分利用資本市場,目前,眾望、中亞等優勢企業先后“規改股”、“股上市”,爭取在資本市場上做強做大。
保護好、撿拾好、化育好生態環境、區位優勢、產業資源,將一張藍圖貫徹到底,深化落實打造鐵軍先鋒,為區域發展謀實功,為百姓謀福祉、為生態謀長遠,這是崇賢展示給人們最為深刻的印象。這個水韻幽幽的北秀之城,每一天都在滋滋生長,它向人們證明著,一個關于富強、文明、和諧、誠信的夢想將在這里實現。(原標題:城北新秀“崇賢” 邁入融杭大城時代 文:白赟 圖片由崇賢街道提供)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杭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