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西科創大走廊:以科創之力 為未來賦能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8/7/2 11:15:26
G20杭州峰會的鎂光燈隱去,亞運會的榮耀接踵而至,回首近現代史,杭州,從沒有像今天這樣璀璨奪目。
這座城市正張開碩大有力的一雙翅膀,奔向屬于它的黃金時代,右翼是城東智造大走廊,左翼則是城西科創大走廊(以下簡稱大走廊)。自2016年連點成線以來,大走廊便承載起“互聯網之都”杭州“擁江發展”、建設世界名城的無限期望,也肩負著浙江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重任。
科技創新、人才集聚、三生融合,構成了大走廊的基本特性和內在成長邏輯,當高質量發展、經濟轉型升級成為時代發展的主要訴求,在為數眾多的國內“廊道經濟”創新體中,這個集萬千高端要素為一體的夢想之地,展現出走在前列的領跑姿態。
過去一年,大走廊迎來了“三統三分”職能確定實質性運作的開局之年。這一年,大走廊的產業增加值、服務業增加值、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三大指標連破千億大關,呈現出高質量、快速度的發展態勢,主要經濟指標增幅保持40%,繼續在全省全市領先。
籌謀當下 決勝未來
大視野下的城市雄心和布局
這是一個信息壁壘逐漸消弭的大時代,資源聯動、開放創新成為空間發展的主要形式。
美國128號公路創新廊道、英國M4走廊等依托區域交通廊道,以組團模式實現“以點帶面”發展的演變,成功發展成為世界知名的高技術產業創新走廊,為中國發展廊道經濟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
從工業時代至今,世界生產力變革的中心高地幾經易主,從倫敦到紐約再到互聯網時代的硅谷,下一個生產力變革的核心高地在哪里?有專家直言:“是在中國,沒有比長三角更合適的地方;在長三角,沒有比杭州更合適的地方。”因為信息經濟高度發達,創業創新氛圍濃厚,且孕育出諸如阿里巴巴等眾多獨角獸互聯網企業,杭州,站在了萬物互聯時代的潮頭。
歷史潮流洶涌而至,以未來的眼光審視當下,站在浙江乃至中國創新發展高點,謀劃城市新的空間布局,2016年,大走廊應運而生:“規劃建設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戰略決策,是“十三五”時期我們省既能干又應該干,而且能干成具有牽引作用的一件大事。是加快我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一招,對補齊科技創新短板,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創新型省份具有重要意義。”
一條東西總長33公里、南北寬約7公里的大走廊在城市版圖上熠熠生輝:東起西湖區的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西至位于臨安區的浙江農林大學,穿過余杭區,一路串起紫金港科技城、阿里巴巴、未來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承載起杭州“打造全球領先的信息經濟科創中心,努力建成國際水準的創新共同體,國家級科技創新策源地,浙江創新發展主引擎”的城市夢想。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大走廊著力串珠成鏈,以紫金港科技城、未來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三大科技城和阿里巴巴為網絡技術支撐,構建基于網絡眾包面向全球的開放式創新體系,從而形成合力,推動杭州乃至整個長三角地區的發展。”杭州市城西科創產業集聚區相關領導說。
立足杭州,面向全球,從成立之初,便高起點謀劃和定位,大走廊猶如一顆具有全局影響力的關鍵棋子,成為省、市部署重要工作的有力支點。
今年1月,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把加快建設大走廊與全力籌辦杭州亞運會、開工建設杭州西站等并列為工作重點;4月27日,杭州市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杭州市城市國際化促進條例》。在條例中明確提出,要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互聯網+”創新創業中心、國際會議目的地城市、國際重要的旅游休閑中心、東方文化國際交流重要城市,杭州以地方立法的形式,促進城市國際化發展,而大走廊,無疑是杭州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互聯網+’創新創業中心”的主戰場和底氣所在。
創新為源 科技為基
高端要素匯流 凝成聚變偉力
接近凌晨,驅車行駛在大走廊上,但見不少樓宇依然燈火通明,繁星點點的深夜里,一大批創意或產品正在這里悄然醞釀、生長,而地球的另一端,美國硅谷的人們也處于上午的繁忙中。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習慣將大走廊與硅谷拿來對比,二者有相似的創新個性,“硅谷是過去幾十年發展的成果,而大走廊必然是面向未來三十年發展的。”不同的是,大走廊的創新更著眼于未來科技領域。
科技創新是大走廊的基因和靈魂!
一段時期以來,大走廊上的創新項目多以商業模式創新、應用端創新為主,存在著基礎創新、技術創新能力不足的短板。當下,我國明確提出“2035年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為全方位的科技創新指明了方向。在“創新成為發展的第一動力”的時代,大走廊應當如何保持創新發展的首位度?全力推進“科技重器”建設無疑是重中之重。
過去一年,“科技重器”建設方面,大走廊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之江實驗室、阿里達摩院、浙大超重力實驗室等三張金名片相繼打出,為大走廊創新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源。
從2017年成立至今,阿里巴巴達摩院已在國際一流技術賽事中獲得了近20項世界第一,并落地多項研究成果。已啟動了羅漢堂項目建設,羅漢堂首批學術委員會以經濟學家為主,包括6位諾貝爾經濟獎獲得者。未來將與達摩院一起研究科技創新伴生的社會經濟形態變化等新課題,服務全社會。
從“科技重器”公布的發展計劃中,我們再次體會到大走廊的未來感和科技范兒:落戶在人工智能小鎮的之江實驗室,計劃今年達到500人,成為國際高端實驗室。到2028年,計劃招攬2萬名人才,成為國際一流實驗室;浙大超重力實驗室是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離心實驗室之一,也是浙江省建設的首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
與此同時,人工智能小鎮順利開園,吸引了阿里——浙大前沿技術研究中心、百度(杭州)創新中心、中烏人工智能產業中心等16個高端研發機構及120余個創新項目入駐;西湖大學獲國家教育部批準設立,校園建設正式開工,進入全面建設發展階段。湖畔大學舉行奠基儀式,正式啟動建設。
過去一年,大走廊累計簽約了28個億元以上重大產業項目,涵蓋了云計算與大數據、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新材料、科技金融等多個領域,同時中小項目投資熱度不減。寬闊的大走廊上,浙江大學、阿里巴巴、紫金眾創小鎮、夢想小鎮、人工智能小鎮、云制造小鎮、云安小鎮……各創新平臺正多點開花,大走廊“串珠成鏈”的愿景和布局已初步實現。
一條大走廊,鍛造出一個區域創新極。回歸源頭,人才是推動創新的核心要素,大走廊以開放、包容的胸襟吸納全球人才,形成一個牢固的事業發展共同體。
從2016年到2020年,浙江每年從省創新強省資金中安排4.5億元,支持大走廊建設,打造創新創業生態體系。如今,大走廊已累計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4770名,從增量上來看,國省千人才等指標基本占全省的三分之一、杭州的三分之二左右。大走廊已成為全省人才最為密集、活躍度最高、增長速度最快的人才高地。
根據規劃,到2020年,城西科創大走廊要實現創新資源有效集聚,各類人才總量達到30萬,引進科研院所100家,集聚高新技術企業1000家、科技型中小微企業10000家,成為浙江科創人才集聚區、國際人才創新創業主平臺。
為進一步打響“科創”品牌,目前,大走廊正研究制定符合大走廊特色、凸顯“科技創新”水平的指標評價體系和考核體系,創新統計工作,定期發布“大走廊指數”。不久后,人們將從“大走廊指數”中讀到它走在前列的創新實力,見證它為城市聚變注入新能量。
服務優化 配套完善
崛起三生融合的夢想棲息地
這是一片為夢想而生的土地,它留存了充足的空間和耐心,安放五彩斑斕的夢想。“我負責陽光雨露,你負責茁壯成長”,這種純粹的初心,吸引越來越多的人結緣大走廊,與這片土地共成長。
浙江諾爾康神經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長孫曉安和他的團隊,用一年多時間研發出國產人工耳蝸,打破美國AB、澳科利耳等國外傳統巨頭的市場壟斷,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被譽為“高科技中的硬科技”。談及大走廊的吸引力,這位從硅谷回來的全球神經刺激領域的知名專家直言:“這里不僅擁有如同硅谷一般干事創業的硬條件,更重要的是重才惜才軟環境和發揮才能的巨大空間”,大走廊研發、金融、生產等產業鏈條完備,良好的創業生態系統,大大縮短了公司產品從技術研發到市場推廣的時間。
入駐科創大走廊五年以來,同盾科技有限公司憑借“跨行業聯防聯控”的風控理念和卓越的大數據分析技術,已成為中國最大的第三方大數據風控服務提供商。
在大走廊上,得益于“陽光雨露”的滋養,像諾爾康、同盾科技一樣實現跨越發展的企業比比皆是。
為持續提升大走廊的創業生態“軟實力”,去年以來,在相關部門的努力下,公安部人才居留和出入境新政等一批突破性、示范性項目落地實施,我省首個知識產權交易市場——浙江知識產權交易中心順利落戶。同時,大走廊企業人力資源經理人聯盟、知識產權管理服務平臺和企業人才服務超市等平臺組織相繼成立,大走廊的人才服務市場化機制逐步完善。
“如果不沉下心來抓落實,再好的目標,再好的藍圖,也只是鏡中花水中月”,和創業者們一樣,大走廊的建設者始終用這句話鞭策自己,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勾勒理想中的城市空間,每一天,這里的空間形態都會迎來新的變化,城市治理和服務能力都在點滴優化,這些變化一次次提醒人們,這里不僅有生產、有夢想,更有觸手可及的幸福生活。
一批重大交通基礎配套和公共配套相繼落地,充實著大走廊的城市功能和幸福度。
鐵路杭州西站、地鐵5號線、地鐵3號線、市域軌道杭臨線……四通八達的交通網,將進一步提升大走廊內部聯系的緊密度,拓展其與外部的聯通空間。
浙醫一院余杭院區、浙大國際醫學中心一期工程基本完成主體結構建設;學軍中學海創園分校基本完成建設,今年9月將正式開學;青山湖科技城育才學校已招生投用、西湖區文體中心建成投用……一項項民生工程接連上馬,大走廊的煙火氣質和生活氛圍正日益濃郁。
根據計劃,未來五年,大走廊僅省級創新發展資金投入將達22.5億元,基礎設施投資突破2000億元,各類基礎管理規模達到2000億元。
南苕溪水流潺潺,青山湖碧波蕩漾,西溪濕地白鷺翻飛,和睦水鄉曲水環繞,蘆錐幾頃田為界,一曲溪流一曲煙。一個以產業興盛、三生融合的詩意大走廊正款款走來,在后峰會、前亞運的關鍵歷史節點,賦予成長中的世界名城——杭州以別樣的韻味和精彩。
(原標題:城西科創大走廊:以科創之力 為未來賦能 陳爽、林鋒燕)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浙江日報
相關閱讀:
- ·杭州西溪谷互聯網金融小鎮推動城西科創(10/14)
- ·紫金港科技城打造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東(10/11)
- ·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五鏈集成”營造新(08/26)
- ·紹興越城區完善科技創新體系 積極融入(08/08)
- ·全國大學生金融科技創新大賽開賽(07/10)
- ·錢塘江畔崛起一座杭州金融城 打造“一(06/27)
- ·杭州紫金港科技城打造一流科技創新產業(06/14)
- ·嘉興海鹽科技工作者擎起創新大旗(05/30)
- ·科技創新“引爆”嘉興南湖數字經濟“小(04/26)
- ·推進數字經濟 杭州蕭山區開展“比學趕(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