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蕭山科技城叩開“灣區之門”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9/6/14 14:57:37
(原標題:蕭山科技城叩開“灣區之門” 文:方亮、姚翔)
浙大來了
一所大學與一座城市息息相關,浙大植根于杭州的大地,也推動著杭州的發展。
杭州與浙大的市校戰略合作,始于2000年,在彼此走過的“黃金的20年”里,雙方在重大規劃、人才培養、雙創、醫療健康等領域開展了深度實質性合作,助力杭州打造創新活力之城、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共同提升區域創新競爭力、區域經濟發展動能。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浙大紫金港校區成為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的重要人才庫,可謂城西一大“支點”。
如果說杭州與浙大的市校合作起于城西,那么彼此的另一個“黃金20年”,或許就從錢江南岸再開始。
2019年2月的最后一天,浙大與杭州市簽約,共建浙江大學杭州國際科創中心。在市校合作的框架里,這個落戶在蕭山科技城的科創中心,將在交叉領域前沿研究、發展顛覆性技術、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上實現三個重大突破。
從紫金港到蕭山科技城,這也是浙大首次將科研重器布局在錢江南岸。在省市的官方表述中,浙大(杭州)國際科創中心將充分發揮浙大的引領帶動作用,打造創新驅動發展的新增長極和新引擎,更好支撐創新強省戰略和浙江大灣區建設,助力杭州打造全球科技創新之城。
很顯然,成立于六年前的蕭山科技城,它的未來,開始關于杭州未來、浙江未來。
在杭州,能稱為“科技城”的產業平臺并不多,除了城西科創大走廊的未來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和紫金港科技城外,還有錢塘江南的蕭山科技城。對它的定位,蕭山用了“建設未來創新之城”的理念和標準,打造最優創業創新、宜居宜業環境,加快建設數字經濟和生物經濟產業平臺,集聚高端創新要素。無論是創立之初提出打造省內一流科技城,還是將其納入國家級開發區平臺的體制調整,這座關乎蕭山未來的“未來之城”,蕭山都傾注了最大的發展決心。尤其是G20峰會后,蕭山科技城“二次創業”的機遇撲面而來。在蕭山最新提出的“1+4+x”平臺和“4286”產業載體體系中,蕭山科技城都處于核心區圈層之內,位于錢塘新興產業帶核心區,蕭山沿錢塘江重點布局的四大產業新城中有兩座位于科技城,即萬向創新聚能城和智聯科技城。
從區位角度看,蕭山科技城是杭州城東大走廊的重要節點,其周邊是錢江新城、錢江世紀城、杭州國家級臨空經濟示范區和錢塘新區,它的崛起也因此關乎到杭州的擁江發展和“灣區經濟”。而浙大的到來,意味著省市戰略的全面進入,將更強勁支撐起蕭山科技城的未來。
當前,蕭山也正加快推進浙大科創中心的規劃、建設,把最美的風景留給最美好的未來。
三足鼎立的杭州“萬畝千億”
2019年,是杭州的改革之年。“東整、西優、南啟、北建、中塑”戰略的啟動,意味著杭州的城市格局有了全新的狀態。這當中,也有蕭山科技城的“站位”。
繼浙大國際科創中心之后,蕭山科技城在短短數月時間里,再次迎來“省級戰略”。日前,浙江公布首批“萬畝千億”新產業平臺培育名單,杭州七中有三,包括萬向創新聚能城、紫金港數字信息、大江東航空航天。從地理位置看,它們處于杭州城市的中心、西部和東部,剛好形成“三足鼎立”之勢,拱衛著杭州的未來產業。浙大國際科創中心和“萬畝千億”兩個省級重大項目的雙雙落地,其實都在表達同一層意思,蕭山科技城與省市戰略深度綁定著。
作為浙江“頂配版”產業發展平臺,“萬畝千億”新產業平臺是指面向重量級未來產業、萬畝空間左右、千億元以上產出的產業平臺,被2019年省政府工作報告列入大灣區十大標志工程之一,將打造浙江經濟版的“行星發動機”,成為浙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力引擎。
而萬向創新聚能城也是杭州迄今為止首個單體項目投資超過2000億元的產業項目,設計鋰離子動力電池、新能源乘用車、國際金融科技社區、智慧城市CBD社區、研究院等12個重點建設項目,將實現“實體+數字”的深度融合。兩個月前,聚能城首批兩個項目開工,包括總投資680億元的電池和儲能項目,建成后將形成年產80G瓦時電池生產能力,并另投資51.22億元配套一套電池儲能系統,開展基于區塊鏈技術的能源多級利用和管理研究。
正如萬向一二三電池股份公司全球執行總經理彼得·賽里諾所說:“我們會建造一個超級生產基地,其中將會包含世界一流的電池制造工廠、世界一流的研發設施、世界一流的教育和科創平臺。”萬向的表態發言,字里行間表明了決心,更樹立起對這一區域發展的信心。當然,蕭山科技城確實有崛起的資本和信心。在省市官方對浙大科創中心和萬向聚能城的表述中,都用了“播下一顆創新發展的種子”的贊譽,期望它們能長成參天大樹,成為引領浙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載體。
無論是科創中心還是“萬畝千億”,都將在蕭山科技城形成一種集群式的“創新磁場”,并以“平臺經濟”為載體,吸引全球創業創新者來蕭山試驗、探索。
不過,從首次公布的“萬畝千億”新產業平臺培育名單來看,五大重量級的未來產業方向中還缺少高端生物醫藥和前沿材料兩大領域,這也為蕭山科技城的“萬畝千億”發展帶來新機遇。
比如在蕭山科技城,它的生命科學產業已經完成了從0到1的跨越與質變,初步構建起以領軍型團隊為引領、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團隊為支撐的人才梯隊,匯集人才項目團隊近30個,包括用基因編輯技術解決器官移植難題的啟涵生物,利用基因生物信息科技獲得農牧良種“全基因組選育”的竹石生物,以及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產業化等項目。
今年,蕭山科技城還將以人才招引為突破口,加快產業平臺建設,不斷構建集孵化器、加速器、科創園于一體的雙創體系,深入推進“名校名院名所”工程,加快生物經濟產業園等50萬平方米創新載體建設,以強勁的產業平臺打造一流的產業生態。當然,蕭山科技城發展生命科學產業最大的支撐,還是來自浙大科創中心,它未來要做重點破題的三大產業之一,就是生命科學,將支撐浙江打造生命健康的世界科技創新高地。
可以說,乘著駛向未來的浙江經濟大船,蕭山科技城也叩開了自己的“灣區之門”,一座杭州的“未來之城”已經開始蝶變。
關乎未來的創新生態社區
未來從來不會自動地發生,而是要對未來做出真正的選擇。
面對千載難逢的機遇,蕭山科技城也開啟了對標學習之旅,從錢塘新區的杭州醫藥港小鎮,到上海張江高科技園,科技城的每個腳步之下都印刻著“創強”的決心和信心。正如蕭山科技城管理局局長張文波所說:“對標一流,我們重點要學的,是如何打造創新創業十聯動生態系統,如何加快孵化科技領軍企業和獨角獸企業,如何在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上實現重大突破。”
而創新創業的生態系統,最直接的表象,就是“環境立城”。對蕭山科技城來說,交通是它最大的短板。曾經見證了區域發展奇跡的滬杭甬高速杭州市區段,反而成了區域連片發展的障礙。不過五月的最后一天,科技城等來了最大的“環境利好”。謀劃多時的滬杭甬高速公路杭州市區段改建工程的關鍵性控制工程——錢塘江新建大橋正式開工。它的開建也意味著滬杭甬高速科技城段的抬升改造也有了時間表。據了解,抬升后的滬杭甬高速,上層是城市快速路、下層是機場城市軌道快線。這條集高架快速路、軌道快線、地面城市道路為一體的綜合交通走廊,將實現杭州主、副城多板塊的互聯互通、共同發展。而科技城也將打開高速公路的“封鎖”,真正意義上實現與錢江世紀城的區域連片、一體化發展。
當然,曾經的“障礙”即將被解開之時,更多的夢想也將撲面而來。這里有太多的創業創新夢想,有全球青年領袖楊璐菡的“猛犸象之夢”、萬向的“汽車之夢”、浙大的“世界一流大學之夢”,更有省市區三級的“灣區夢想”,它們都將在科技城這片創新熱土中生根發芽、茁壯成長。一項數據顯示,科技城已有注冊企業1220家,匯集高端雙創人才超過600名,包括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英國皇家院士、美國科學院院士等,其中,去年蕭山引進的5個創客天下項目,有4個落戶在科技城,足見科技城的吸引力。
當更多人叩開蕭山科技城的“夢想之門”時,它也正同步構建一個關乎未來、面向國際的創業創新生態社區。當前,蕭山科技城正緊扣創新和國際化兩條主線,聚焦生命科學、數字經濟和科技服務三大產業,全力打造“千億級產業平臺”排頭兵,進一步探索產城人融合發展新模式。同時,實施“聚焦高端人才、突出產業引才、借力以才引才、鼓勵市場化引才、做優服務引才、堅持以情引才、探索柔性引才、搭建平臺引才”等八大引才舉措,加快構筑未來產業形態。
張文波說:“只要有利于產業集聚的項目,我們都傾力引入;只要有利于人才集聚的服務,我們都傾力完善。”而傾力的背后,更是一座領航創新的國際城。在蕭山科技城3.78平方公里的核心區內,國際學校、國際社區、國際醫院、國際商貿綜合體、國際建筑相繼投入使用、開建,已成為蕭山乃至杭州國際化元素最為密集的區域之一。
當更多的雙創青年帶著“暢想未來無限可能”的夢想來到蕭山科技城時,也正好呼應了市委常委、蕭山區委書記佟桂莉關于蕭山的一句話——“蕭山最大的優勢,就是蕭山的未來。”作為未來杭州發展的核心圈層,蕭山科技城顯然已經叩開了“未來之門”,更找到了未來,一個國際化的雙創生態社區正在錢江南岸形成。
返回頂部- 責編:8068
- 瀏覽:
- 來源:杭州日報
相關閱讀:
- ·杭州余杭倉前:在創新發展之路上華麗蛻(09/20)
- ·杭州創業創新:釋放經濟高質量發展強勁(09/18)
- ·寧波北侖科創園:聘任“創業導師” 解碼(09/16)
- ·上半年浙江新增減稅734.6億元 擦亮民營(08/19)
- ·杭州互聯網小鎮:深化服務 推進企業創新(08/08)
- ·湖州發揮眾創空間“創業搖籃”作用(07/29)
- ·關于2019年度國家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07/22)
- ·“創科1000”峰會在杭州舉行(07/16)
- ·“浙大系”創業者齊聚共話“校友經濟”(07/15)
- ·杭州西湖區稅務局加大創業創新扶持力度(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