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委十二屆七次全會:明確杭州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國家戰略十大重點項目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9/7/31 10:05:01
(原標題:市委十二屆七次全會昨天召開 明確杭州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國家戰略十大重點項目 記者:葛玲燕)
助推要素配置、政務服務等一體化,促進空間布局高水平、產業發展高層次,全力打造中國數字經濟第一城……昨天,在市委十二屆七次全體(擴大)會議上,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書記周江勇作了題為《貫徹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 全面提升城市綜合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的報告。
報告明確了杭州貫徹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方向和路徑,并提出要在若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率先取得突破、形成示范效應。近期,杭州將從十個方面入手,重點實施這些項目。
持續打造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
在5G商用和產業化上實現突破,推進“5G+四基”產業發展,強化核心基礎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產業技術基礎領域等產業配套和創新能力,加快5G基站站點建設,拓展5G應用場景,推進5G創新園、創新谷等產業平臺建設。
聚焦“城市大腦”、未來社區、智能亞運、工業智聯網等應用場景,加快國家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中國信通院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和人工智能小鎮建設,參與建設長三角人工智能產業聯盟,爭創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
加快“數字口岸”建設,提升大通關一體化水平,建立公共質保平臺,支持各類跨境電商平臺在杭落戶、做大做強,實現更高水平的“買全球、賣全球”。
支持加快eWTP秘書處實體化運作,爭取建設eWTP全球采購中心,謀劃數字自由貿易區試點。
不失時機地實施“新制造業計劃”
堅持做大做強本地企業和引進“大好高”制造業企業相結合,引導和支持傳統制造業企業改造提升,培育形成一批能夠支撐杭州未來發展的優勢產業集群和大企業大集團。
爭取上市工業企業實現新突破,三年內實現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改造全覆蓋,每年凈增規上工業企業300家以上。
健全市域內企業正常流動信息平臺和共建共享機制,建設濱江與富陽特別合作示范區,推出一批企業升級園,為工業企業和“雙創”成果轉化提供空間支撐。
確保全市工業用地總規模保持在300平方公里,每年出讓的工業用地占年度出讓土地的比例不少于30%,建立產業與地價聯動試點,確保杭州工業用地價在長三角的合理水平。
持續實施“城市國際化計劃”
著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互聯網+”創新創業中心、國際會議目的地城市、國際重要的旅游休閑中心等,聯動高水平籌辦2022年亞運會,完善國際化軟硬件服務設施。
高水平推進杭州國際產業合作園和國際人才創業創新園建設,做強硅谷錢塘中心等海外孵化器、人才驛站,支持龍頭企業在外設立研發機構,構建全球創新創業服務網絡,更好地集聚全球優質資源。
爭取實施外國人永久居留、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出入境便利服務、留學生就業等長三角區域最新優惠政策,加快提升國際化教育、醫療、社區等優質公共服務能力。
以“最多跑一次”改革引領營商環境建設
在促進投資、服務企業方面采取更大改革力度,進一步減時間、減材料、減環節、減費用,優化投資項目全程服務。
出臺涉企執法監管“負面清單”,探索矛盾糾紛化解“最多跑一地”。
做好減稅降費工作,切實降低創新創業的時間成本、商務成本和制度成本。
探索建立跨區域特色小鎮
在上海境內建設滬杭夢想小鎮,打造在滬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新平臺、杭企在滬研發的新基地。
在合肥設立合杭夢想小鎮,打通項目異地孵化落地渠道,打造杭州市外重要的技術策源地和高端人才驛站。
在錢塘新區設立長三角小鎮,推進各類改革試點集中落實、各類扶持政策系統集成、各類創新舉措率先突破。
建設上海高校聯盟眾創空間等載體,在產業、科創、會展賽事、公共服務等領域全方位對接上海等長三角城市高端要素,打造杭州“新浦東”。
做強做優“城市大腦”品牌
完善“城市大腦”頂層設計,開發實施更多有利于城市治理和惠民的應用場景。
擴大“城市大腦”應用范圍,協同推進數據資源共享、算法服務平臺共建,促進5G、IPv6以及新型城域物聯專網在長三角率先商用。
加快推進“城市大腦”產業化,以“城市大腦”模式輸出為載體,培育壯大一批數字企業。
共同打造世界文化遺產群落
高水平做好西湖、大運河、良渚三大世界遺產的保護、研究、傳承和利用工作。
以良渚古城遺址公園為核心,加強環太湖流域良渚文化遺址群的合作考古研究和保護利用。
進一步加大都市區協同申遺力度,聯手深化吳越文化、南宋文化和錢塘江文化挖掘,推進南宋皇城遺址、錢塘江古海塘等項目申遺,推動歷史文化遺產串珠成鏈,共同打造世界文化遺產群落。
建設美麗中國大花園的示范區
加快淳安特別生態功能區建設,探索符合飲用水源地實際的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民生幸福路徑,構建以水功能區保護為主體的國土空間規劃、系統保護、環境治理、生態經濟和合作共保體系,嚴格落實千島湖保護法規制度,推動產業生態化與生態產業化融合發展。
持續擦亮“最具幸福感城市”的金字招牌
持續深化“美好教育”“健康杭州”建設,切實辦好“十件民生實事”,全力抓好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垃圾分類等“關鍵小事”,積極助推醫療衛生、養老服務等民生領域實現長三角“一證通”。
制定和完善相關規劃,加快學校、醫院等基礎設施建設。
著力降低生活成本,深化住房租賃市場發展試點,加大人才房、“藍領公寓”等建設力度,健全多元化住房保障體系,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著力打造長三角南翼“人才特區”
在未來科技城開展試點基礎上,推進“人才特區”建設,讓各類人才到杭州進得來、留得下、干得好。
大力支持浙江大學、西湖大學、之江實驗室、阿里達摩院等名校名院名所建設,強化重大創新平臺對人才的吸附效應。
制定實施企業引才補貼獎勵政策,提高人才引進的“匹配度”。
學習借鑒上海分類推進人才評價機制改革等先進經驗,在努力優化創新創業便利性的同時,不斷提升人才綜合生活環境。
加快推進浙江人才大廈建設,努力推動長三角人才柔性流動,打造輻射全省的科技孵化器、人才高地和公共服務平臺,服務全省各地人才引育留用。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每日商報
相關閱讀:
- ·未來一半數字經濟“新物種”和杭州有關(09/29)
- ·杭州西湖區兩個特色小鎮被正式命名為省(09/27)
- ·浙江打造2.0版特色小鎮:特色仍然是重中(09/27)
- ·嘉興南湖區開出省級特色小鎮“并蒂花”(09/27)
- ·云計算為杭州數字經濟搭了一座橋(09/26)
- ·小鎮撬動發展大局 浙江高質量推進特色(09/25)
- ·紹興重大項目勾勒藍圖 特色小鎮深植厚(09/25)
- ·杭州云棲小鎮:逐夢“數字之巔” 打造“(09/24)
- ·2019長三角數字經濟指數發布:杭州第一(09/24)
- ·杭州余杭區高質量推進特色小鎮建設(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