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趨勢下杭州城市國際化的新思路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9/8/12 11:18:17
(原標題:新趨勢下杭州城市國際化的新思路 作者:黃潔 浙江大學區域與城市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后)
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長三角已進入了全面建設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階段。隨著《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的印發,持續推動杭州“城市國際化計劃”,已經成為杭州深入融入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切入點與突破點。
城市國際化的內涵
城市國際化是城市不斷加深與世界的聯系,并最終形成國際城市(world city)甚至全球城市(global city)的過程。目前學界對國際城市并沒有統一的定義,但在判斷標準上已經形成了一些基本共識。國際城市,通常是指在全球或國際區域上具有某一方面或幾方面影響力的城市。比如波士頓,匯聚了全球頂級高校,在科研與教育領域擁有國際性的影響。又比如米蘭,是全球時尚產業的高地,在高端成衣設計與制造、現代藝術傳播與營銷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當然這種影響力也可以是區域性的,比如鹿特丹,它是歐洲最重要的港口之一,在歐洲乃至全球的國際貿易格局中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又比如迪拜,它是中東地區與的經濟金融中心,也是中東地區主要的貨物運輸樞紐之一。
相比而言,全球城市的影響力更為綜合和全面,它既是全球金融、貿易、航運等經濟活動的樞紐,也是科技、教育、娛樂的中心,同時還是國際組織與高端智庫的集中地,是控制全球資源配置和構建全球經濟網絡的主要空間節點。因此,全球城市的數量十分有限,它是一個國家經濟高度集聚與持續發展的重要體現。倫敦、紐約和東京是毫無爭議的全球城市,其他一些潛在的全球城市包括巴黎、香港和新加坡。但并不是所有的城市國際化的結果都會是巨型的全球城市。城市國際化的目的與定位應該與該城市所在的地理位置、經濟發展程度等因素相匹配。從本質上來說,城市國際化有三個重要的內涵。一是城市經濟的國際化,具體體現在城市中企業的國際化、生產要素的國際化和生產組織的國際化。二是城市功能的國際化,也就是提升城市與世界其他地區的互聯互通性。三是城市形象的國際化,即要以被國際廣泛接受的方式塑造與傳播富含城市精神、彰顯歷史底蘊的城市形象。
杭州城市國際化所面臨的新趨勢
城市國際化是杭州“十三五”的首位戰略。同時,杭州也是全國最早以地方性法規形式來推進城市國際化的城市。隨著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現階段杭州的城市國際化戰略需要充分適應與融入兩種相互交織的全新趨勢:一是全球價值鏈的區域化、服務化與知識化特征日益顯著;二是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的發展已經進入了“快車道”。
過去十年間,全球價值鏈發生了一系列重要變化,一是國際商品與服務貿易更多地發生在區域內部;二是服務貿易總額增速明顯;三是知識在全球價值鏈上的作用越來越明顯。這三個變化預示了未來全球價值鏈發展的重要趨勢。過去,出于對廉價勞動力的依賴,跨國企業通常選擇人力成本較低的地區。但隨著全球產業升級與運輸通信成本的下降,便利地獲取知識、信息與市場成為跨國企業選址的主要考量。新興的跨國公司正通過大量向附屬企業發送軟件、品牌、運營方式等無形資產,向世界輸出全球化的服務,構造全球創新鏈,逐漸取代過去以生產鏈為主的全球價值鏈模式。
另一方面,2030年長三角要全面建成世界級城市群,隨著《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的印發,這一建設也進入了加速發展時期。相對于都市圈而言,城市群的發展階段更高,對空間特異性的依賴程度也更高。城市群最大的特征在于群內城市的緊密聯系,是一個有多個核心城市的城市網絡。因此,一個世界級的城市群必然意味著一群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緊密聯系的世界城市。GaWc根據全球性生產性服務的地理分布與城市之間的聯系,測算了全球主要城市的等級。目前全球較為成熟的幾個城市群,如美國東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歐洲西北部城市群等都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世界城市數量較多;二是城市的層級較為明顯,即alpha、beta、gamma等等級均有多個城市入圍。從這個角度去衡量我國潛在的世界級城市群,只有長三角一個。2018年,長三角共有5個世界城市,上海為alpha+(全球第六),杭州、南京和蘇州為beta,合肥為gamma。未來的5-10年是長三角一體化的關鍵發展期,長三角內部各城市間阻礙產業區域間分工和要素自由流動的行政壁壘會進一步瓦解,融合將會成為主流。
全球價值鏈變化的新趨勢告訴我們,承載全球價值鏈主要環節的空間載體,將由單個的世界城市,轉變為以創新和知識為特色的城市群。而長三角的城市間長期形成的競爭與合作關系,又是驅動長三角一體化能否持續發展的關鍵。這就意味著未來杭州城市國際化既要緊密依靠長三角的整體優勢,又要注重把握城市的比較優勢,在經濟國際化、功能國際化和形象國際化上走出一條全新的道路。
融入長三角城市群
杭州城市國際化的新思路
一是處理好與上海的關系。城市群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去中心化,但并不意味著無中心。長三角城市群“一超多強”的格局,在很長時間內不會改變,杭州必須明確城市發展的自身定位與比較優勢。上海是長三角城市群的龍頭,是全球城市,也是跨國公司和國際高端人才進入中國的第一站,是全球重要的金融、航運中心。杭州則是一個世界城市,在爭奪國際化資源上,由于地理位置離上海較近,不具有絕對優勢。但上海的城市經濟類型與城市功能更多體現在樞紐性上,這就意味著杭州可以從上海進行引流。而且由于地理接近,經濟發展程度較好,生活成本相對上海更低,自然環境更友好,更容易吸引到相關的資本和人才。根據上海科學技術政策研究院的報告,進入上海的國際科技型人才,往往在2-3年后會分流到杭州和深圳。因此,如何利用好與上海在地理上的接近性,利用好上海自貿新片區的政策優勢,利用好上海“五個中心”“四大品牌”對杭州的輻射作用,是杭州未來城市國際化進程中的一個重要抓手。
二是處理好與杭州城區與杭州都市圈的關系。杭州的城市國際化應以杭州主城區為核心,以杭州都市圈為基本范圍。城市國際化程度越高,對城市功能的要求也就越全面。杭州的主城區是展示杭州國際化的主要窗口,但在產業發展、形象樹立、要素國際化上則更需要杭州都市圈其他地區的通力協作。比如,杭州要打造數字經濟“第一城”,構造數字經濟的全價值鏈,就離不開紹興、湖州、嘉興等城市相關產業的支撐;要通過承辦國際頂級展會與賽事展示國際形象,就離不開烏鎮、千島湖等地的良好資源。
三是在具體實現路徑上,應以重點突破的方式進行推進。如在經濟國際化上,可以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數字經濟全產業鏈為主要抓手,實現二、三產業的協調發展,以杭州現有的數字貿易和數字金融優勢為支點,全面深化與阿里巴巴的戰略合作,向上游與下游進行價值鏈的延伸,大力發展“云大移物智”相關產業。對與數字經濟相關的人才,特別是有海外背景的技術與科研人才給予政策優惠與傾斜。同時,支持民營企業國際化,深化對外開放格局。支持有條件的民營企業以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城市數字化為途徑,推動數字技術、數字企業與數字治理方案的輸出。在功能國際化與形象國際化上,可以國際旅游、會展、賽事目的地為目標,充分利用亞運會建設的時間窗口,增加國際直達客運航線,提升城市國際商務水平。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都市快報
相關閱讀:
- ·城市國際化首先是人才的國際化(09/10)
- ·杭州闊步邁向國際化(02/14)
- ·寧波將實施九大行動加速推進城市國際化(03/28)
- ·寧波九大行動加速城市國際化(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