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余杭區不斷開創全域數字經濟新格局
- 杭州寫字樓網
- 2019/8/13 15:42:23
(原標題:余杭不斷開創全域數字經濟新格局 組稿:徐贛鷹、李良邑、陳鶯、范澤新)
近期以來,余杭區圍繞數字經濟“一核兩區兩高地”發展主平臺,加快建設“全域創新策源地”,加快形成以數字經濟為核心、新經濟為引領、實體經濟為著力點的現代產業體系,打造全域數字經濟發展新格局,推動經濟高質量持續發展。不久前召開的余杭區委十四屆八次全體(擴大)會議提出,要堅持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城市數字化“三化融合”,深度接軌上海全球科創中心,加快構建以數字經濟為引領,以“新制造業”為新增長點,以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生物經濟等戰略新興產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集群,提升高端創新要素配置能力,高水平建設產業創新協同體系和創新創業生態圈,全面打響“數字余杭·雙創天堂”品牌,成為全國數字經濟先行區。
依托未來科技城,余杭加快數字科技創新突破及產業化,積極發展人工智能、物聯網、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數字經濟新興產業及前沿產業創業創新,打造數字產業化創新核心引領區。依托余杭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錢江經濟開發區,余杭全面推進制造業數字化技術改造,積極發展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智能特種裝備、工業機器人等智能化新產品新裝備,打造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標桿區。依托臨平新城和良渚新城,余杭培育發展工業互聯網、智能設計、跨境電商、數字文創等融合新業態,打造數字化融合新動能培育高地。
未來科技城 數字經濟創新主體迅速集聚
據稍早前統計,未來科技城已累計引進培育海外高層次人才3206名(數字經濟領域人才2084名,占比65%),同時企業數迅猛增長,注冊企業數達1.4萬余家,數字經濟領域企業有3170家,占比達23%。作為未來科技城第一大產業的數字經濟,已涌現出3家上市企業,17家新三板企業,241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30家市級高新技術企業,51家省級研發中心和技術中心,19家省級企業研究院,8家省級重點企業研究院,以及正在快速成長的3000余家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形成了數字經濟企業微成長、小升高、高壯大的梯次發展格局。隨著政策、服務體系的不斷完善,科技城對數字經濟產業人才吸引力不斷增強,人才引進逐步從“零敲碎打”到“滾雪球式、成建制式”轉變。
當前,未來科技城正在加速完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充分借力浙大、阿里資源,搭建平臺整合人才、項目、資本、孵化器、中介機構等各類要素,使其成為創業生態中的陽光雨露、空氣養分,讓幼苗更好地產生光合作用。這些平臺以及平臺內的服務機構各具特色、各有所長,成為各類資源整合的重要載體,形成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創業氛圍,共同構建了未來科技城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
針對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等不同階段,未來科技城構筑接力式培育鏈條,積極整合好政府和企業資源,通過市場化機制、專業化服務和資本化途徑,確保企業在研發、加速和產業化全過程都能夠得到空間保障和政策支持,解決企業發展痛點、難點問題。截至目前,未來科技城已引進50余個各具特色“種子倉”,各類數字經濟類科創園區逾30個、總面積達200多萬方。
余杭經濟技術開發區 提升制造業數字化改造動能
當前,余杭經濟技術開發區聚焦實體經濟,積極開展機器換人、兩化融合、工業互聯網建設,大力培育智能制造企業,已形成了“一批行業龍頭示范領跑、一批骨干優勢企業支撐追趕、一大批小微企業緊跟成長”的良好局面。從“制造”到“智造”加速轉型,有力提升優勢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老板電器、春風動力、西奧電梯多次獲得工信部智能制造、兩化融合、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等相關示范榮譽。
其中,東華鏈條、民生藥業、運達風電等企業在完成內部信息系統集成和實現智能制造的基礎上,逐步建立了企業數據中心、行業大數據中心。春風動力、西奧電梯等企業在智能工廠建設基礎上,探索建立企業內外全業務全流程互聯互通、協作共享平臺;老板電器、微光股份、西子智能等企業探索基于互聯網的產品和營銷模式創新;華鼎集團、真北集團以及布加加、快步云、思發路等企業打造了眾創、云制造等新型平臺。一批制造業企業依托數字化改造的創新實踐成為行業翹楚,鐵流離合器、南都動力、萬通智控、諾邦無紡、西子智能停車、華臨綠建等多家企業成功開展了工廠物聯網建設。
接下來,開發區將緊緊圍繞余杭區“打造全國數字經濟先行區”這一目標,實施規模企業數字化改造全覆蓋和標桿企業提升計劃,突出拓面提速,通過實施精準培訓、全面診斷、專項標桿智能升級等三個維度進行分類推進,推動量大面廣的中小企業向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轉型,促進數字化協同,培育服務型制造,提升制造業數字化改造動能。
錢江經濟開發區 謀劃“一智三新”產業發展
錢江經濟開發區明確了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大力發展新裝備產業,積極謀劃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的“一智三新”產業發展規劃思路。
引進一批數字經濟龍頭企業。設立中國智能骨干網(杭州)項目,打造高科技、自動化、數據化的標桿倉庫;樂坤杭州仁和國際產業園項目擬建一座集研發、生產、倉儲、展示、結算為一體的綜合產業園,擬引進客戶產業類型包括汽車零部件、人工智能產品、高端電子產品等企業;阿里巴巴集團浙江云數據中心項目則成為支撐阿里巴巴集團互聯網生態的基礎設施服務系統。
新建一批制造業數字化工廠。按照“分類指導、典型示范、政策扶持、機制保障”的推進思路,組織實施一批重點項目,要求新建項目應用數字化、自動化、智能化設備,力求建設一批行業領先的數字化工廠;推動南方中金、米格電機、華光焊接等骨干企業推進智能制造轉型升級,目前已有5家企業入選杭州市數字化改造攻關項目庫;推動企業開展兩化深度融合建設,積極推動骨干企業應用信息化技術,整合集聚內外部資源,打造企業“雙創”平臺;推動規上工業企業應用“釘釘”,建立企業服務釘釘群,提升了基地與企業聯絡渠道的時效性和高效性;推動規上企業上云全覆蓋,開展“企業上云”對接會,強化企業“上云”意識,降低企業信息系統構建成本,提高企業信息化應用水平,為下一步轉型升級打下良好基礎。
臨平新城 激發工業互聯網創新活力
臨平新城數字經濟發展以聯通產業互聯網研究院、中國產業互聯網(浙江)研究院為雙引擎。聯通產業互聯網研究院在臨平建立大數據運營中心、產業互聯網研究院及創新孵化基地三大項目,打造聯通在中國南方的創新創業中心;中國產業互聯網(浙江)研究院由浙江省企業信息化促進會聯合臨平新城、恒逸集團、正泰集團、盾安集團、浙商銀行等16家機構和行業龍頭企業共同發起。
目前,位于臨平新城核心地帶的產業互聯網小鎮共有企業約1800家,招引入駐了一批業內有代表的智慧工廠解決方案服務商,鼓勵涉及提供智能智造系統平臺、物聯網集成開發、智能終端的開發與技術服務等業務的服務商進駐,目前已入駐集控科技、蘭光智造、新再靈科技、慈星股份、浙江中之杰等具有業內影響力的產業互聯網項目30余個,引進產業互聯網創業人才約500名。
加快省級智能化評價平臺建設。臨平新城加強與省經信廳的戰略合作,加快推動省級智能化評價中心落戶臨平新城,為工業企業提供智能制造水平評價、標準化創新驗證和智能化改造示范推廣,并為制造企業與服務商、金融機構搭建對接平臺。建立以supET為核心的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充分發揮平臺的黏性,打造包容、共贏、開放、協作的工業互聯網生態,為制造業企業提供一站式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服務,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
良渚新城 推動傳統制造業數字化升級
依托文創設計,數字內容產業蓬勃發展。以夢棲小鎮為核心,集聚+星人影視、佳禾影視、硬腦創意、翻翻動漫等企業,形成將信息技術與文化創意高度融合的產業形勢,以“互聯網+文化”為核心的TOD城市綜合體——萬科未來之光項目也已落戶夢棲小鎮。
構建立體層次,電子商務產業漸成規模。著力搭建“園區+平臺+主體”的電子商務產業架構,良渚電商園現入駐企業45家,其中電子商務企業33家。轄區內還有垂直跨境電商服務平臺全之脈、專業互聯網電商平臺服務商磐寧科技等多家平臺企業。
重點企業培育,數字服務產業亮點突出。著重培育特色企業,形成基于網絡技術提供移動支付、數據分析、3D建模等數字服務的行業業態,其中包括:打造第三方聚合支付平臺,為金融機構提供移動支付云服務的首展科技;通過紅外熱成像技術,實現“溫度”的大數據化,應用于“在線監控、智能識別、故障診斷”等數字化服務的天鉑紅外;依托3D打印技術,提供從設計、仿真、生產到最終結果的一站式智能制造服務的杉帝科技;等等。
傳統工業轉型,制造業工廠數字化改造。以杭絲時裝、杭鍋工鍋、鴻星電子為代表的傳統制造業企業開始謀求數字化轉型升級,采購自動化、智能化、數據化的數控設備,實現在無人干預情況下設備自動操作與控制;建立完善的數字化MES系統,生產設備信息自動存儲整合,外部管理人員可實時監控、分析各生產制程與生產狀況;探索以“智慧大腦”作為質量管理終端,實現對生產的訂單計劃、生產管理、倉儲管理等各個模塊之間的聯通。
返回頂部- 責編:8037
- 瀏覽:
- 來源:余杭晨報
相關閱讀:
- ·杭州余杭區產業經濟加快創新引領“數字(09/11)
- ·杭州余杭一季度完成數字經濟增加值319(04/29)
- ·杭州余杭入選2019浙江數字經濟優秀案例(04/17)
- ·杭州余杭倉前街道打造“雙創高地”加快(01/11)